英雄不是独行者青年人需要与英雄同行【3】

——一场关于英雄的对谈

主持人: 靳晓燕 晋浩天 陈鹏 嘉宾:武耀芝 任雅才 李高扬 李明然 陈毅昆

2016年06月27日11:06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主持人:在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补足精神之“钙”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践行“英雄文化”?

任雅才:英雄情结与英雄文化是精神世界的必需品。英雄文化的深入传播,能够唤醒国人蕴藏在灵魂深处向往崇高、敬仰英雄的情感,学习英雄的精神品质会让我们有方向感。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需要英雄文化来砥砺青年一代,唤起中国人像抗战时期那样万众一心、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

李高扬:今天学习英雄精神,能够使人们注意脚下法律底线的同时,还有可以仰望信仰的灯塔。只注意底线的人,往往会沦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功利的实用主义者、庸俗的消费主义者。当有了可以仰望的灯塔,我们有了前行的动力和指南,有了行动上的榜样,就会更有理想,中国梦的美丽愿景才能走进现实。

李明然:在苦难面前,拥有过人的才能和胆识解救芸芸众生,这是时代英雄;在和平年代,明确自身价值造福社会,这是平凡的英雄。在学校中,有幸听到某位老师对学术的见解,从而让我对学术产生兴趣;抑或是听闻老师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悟,从而使我明确自我的价值和奋斗目标。想到或许有许多同学与我一样深受启发,那一刻,我觉得老师就是英雄。细细想来,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导,告诫我们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贡献,都是在引导我们成为平凡的英雄。

英雄的时代,需要更多的同行者

主持人:青年是国家与民族的希望所在。这是一个英雄的时代,需要有更多年轻的英雄的同行者。

李高扬:青年人怎样看待英雄,是否愿意成为英雄,影响着国家的未来。缅怀英雄,意味着对历史的铭记。对于英雄的行为不屑,甚至认为不理智、愚蠢,意味着对历史的忘却和背叛,一个忘记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有一次,我带学生到盘山烈士陵园悼念,一个学生面对层层叠叠的烈士陵墓,她的第一反应是害怕,想偷偷地离开。我欣慰的是,她的同学不认同这种行为,认真庄重地参与活动。同学们说,墓碑下的确埋葬的是一具具尸体,但他们是为了我们今天的和平而死,对保护过我们的先烈为什么要怕呢?尊崇英雄、捍卫英雄,才有可能成为英雄的同行者。

主持人:关爱,一方面是物质上的支持,但另一方面,或许更需要我们精神上的认同,与他们站在一起。

武耀芝:参加抗日战争时,我就没有想过能活到今天。和一块出生入死的战友们相比,我是幸运的。这么多年了,我能深切感受到国家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一直珍藏着国家颁发给我的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七十周年纪念章。这既是对我本人的肯定,也是对为国牺牲的抗战英雄的告慰。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在高校一直从事教育工作。青年人思维多元多样,我们既要抓住主流,也不能回避问题。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是历史可以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每个年轻人都应该知道这是来之不易的生活。我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肩上能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只有青年人不迷茫,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未来。

陈毅昆:要让更多的人真真实实感受到英雄精神所在。就像学校带领着我们去红色实践教育基地,现场感受老一辈的英雄事迹,远比我们在课本上习得的内容要充实,认同感也会更强烈。

李高扬:如何关爱英雄,国家政策法规要导向鲜明。一直以来国家不断通过法律法规调整保护英雄及亲属的合法权利,提高奖励和抚恤标准,不断加大对英雄事迹的宣传力度,严厉抨击歪曲抹黑英雄的行为。从2014年开始,每年的9月30日成为烈士纪念日,国家在当天举行烈士缅怀纪念活动,营造尊崇英雄行为、铭记英雄事迹、传承英雄精神的社会氛围。

关爱英雄,我能做些什么呢?作为辅导员,我想我能做的是给学生传播英雄精神之前,多搜集资料、多研究思考,从平凡人成长的角度去分析英雄行为的背后动因,然后再讲给学生,让英雄的故事和精神能够触及学生心灵。同时,辅导员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在日常生活中心有他人,不断学习提升工作能力,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认同英雄精神,和英雄站在一起。

(责编:姜萍萍、李源)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精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