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汉呷”书记的彝乡情

何勤华

2016年06月10日10:40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汉呷”书记的彝乡情

“要不是戴书记帮忙,我也不敢扩大养殖场。”近日,凉山州昭觉县塘且乡呷姑洛吉村村民拾叶科农说。

呷姑洛吉村地处大凉山深处,是典型的高山贫困村,气候恶劣、土地贫瘠,不通公路,没什么支柱产业。去年9月,汉族干部戴自弦到呷姑洛吉村任“第一书记”,8个多月来,呷姑洛吉村在基础设施、产业、精神面貌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他的牵线下,拾叶科农大胆赊购了200多只鸡苗,扩大了养殖场。

精准施策

修路找水解决刚需

“我是‘汉呷’,听不懂彝语,组织派我来和大家一起想办法脱贫。”彝语“汉呷”是汉族的意思,每到一户,戴自弦都要说这句话。

不懂彝语,如何做到心系彝乡?戴自弦自创三套方法。一是住进农家,钻羊圈和猪圈,看猪粪、羊粪,就大概知道这家有多少猪、羊。二是找村民当翻译,摸清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三是召开村委会、党员代表大会和村民大会,让群众来评选贫困户。通过这几个办法精准识别出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125人。

摸清了家底,脱贫就能精准施策。戴自弦制订了初步脱贫方案,打印几十份发给村干部和有文化的青年,让他们家家户户去讲解,并收集各家各户的意见建议,召开村民大会讨论。

光有方案不行,要让村民看到实处,首先得把路修通。通过努力,通村公路项目很快被列入县“一事一议”。去年10月8日,呷姑洛吉村公路开工。今年3月,7公里长的公路通车。洛吉村海拔高,找不到饮用水水源,每年一到七八月份,全村3000多人畜用水困难。戴自弦带着村支书和两个村民,在山中爬了6个多小时,终于在岩石冰凌上找到水源。今年3月,戴自弦给县政府打报告协调到39万元资金解决用水问题。

转变风气

教村民提高生活质量

要扶贫更要扶智,改变风气。戴自弦在村里搞了“三个一”计划,即一条入户路,大门口是泥浆粪便的农户,全部铲干净,找石板来铺好,整治环境和个人卫生;一群鸡猪鸭,每户养3头猪10只鸡鸭,发展养殖业;一分菜园地,每户用石块、木棒围一分菜园地,种植青菜、白菜、葱蒜等,发展种植业。

戴自弦还制订了奖励措施,卫生搞得好的评选10户,猪鸡鸭养得多的评选10户,菜园地围建得牢固,面积大的评选10户,奖励扫把、撮箕、脸盆、毛巾、香皂等日用品。通过奖励,调动了全村农户“比、学、赶、超”的热情。

拾叶科农是获奖户之一,他被一致推选为养殖带头人,与有意向的贫困户结成对子,合伙养鸡200只。为此,乡里出资两万元,帮他们把养殖园先建了起来。

坨坨肉是彝族人民吃肉的方法,但只有来了客人或者年节时才能吃得上。今年1月,戴自弦把爱人请到洛吉村,教老乡们将吃剩的坨坨肉炒成回锅肉,丰富餐桌。“猪鸡鸭养殖壮大后,生活质量就能提高,他们的生活、卫生、思想观念跟着就改变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谢磊、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