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繁峙北山农民靠“摇钱树”拔穷根

班彦钦

2016年05月02日13:00   来源:山西日报

原标题:【决战贫困】繁峙北山农民靠“摇钱树”拔穷根

贫困山区农民怎样脱贫致富?繁峙县北部山区农民靠山吃山,通过山上盖被子、树上摘果子、办节赚票子、拔掉了穷根。繁峙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人口有27.3万人,2015年底,全县尚有5.086万贫困人口, 2016年确保实现18605人脱贫,任务艰巨。该县紧紧抓住山大坡广、生态脆弱的县情特点,打破“就生态抓农业、就扶贫抓扶贫”的思维格局,把发展生态产业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由开发式扶贫向精准式扶贫转变,大力推广发展白水大杏、仁用杏、苹果、核桃、花椒等生态经济林,以此作为促进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造血产业”。

该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生态经济林发展的政策,通过科学规划、明晰产权、资金捆绑、典型示范、创新模式等思路,构建绿色扶贫平台,实施精准脱贫。在国家扶持政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市场作用的驱动下,引导贫困农户向生态产业要效益,把荒山秃岭变成花果山,为贫困农民建起了一座座“绿色银行”。

针对县域北部山区植被稀少、生态脆弱的短板,县里从2013年开始实施“1322”林业生态重点工程,累计投入2.06亿元建设北部浅山区生态林20余万亩,重点在繁城镇、下茹越乡、砂河镇、神堂堡乡等丘陵山区发展生态经济林4.7万亩,形成一条贯穿县境东西的绿色长廊。这些以仁用杏、白水大杏、苹果、核桃等为主的生态经济林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赵庄村贫困户刘眉来栽了5亩白水大杏,去年进入盛果期,仅此一项纯收入就达2万多元。今年他看到一批又一批远道而来的观花客,兴致勃勃地想办一家农家乐。全村像他这样的农民有300多户,栽下5200亩白水大杏,去年收获300多万公斤大杏,人均收入达到1.3万元。繁城镇镇长赵斌告诉记者,在赵庄村的引领下,附近15个村参与生态林种植的贫困户有790户,贫困人口2154人,今年又新栽白水大杏、仁用杏、玉露香梨等8000亩。大杏、香梨进入挂果期后,保守估计每亩收入超过3000元,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花果山。据介绍,繁峙县发展的白水大杏、仁用杏、苹果、核桃等生态经济林已有4.7万亩,拥有各类生态经济林带及园区15个,覆盖了4200户贫困户,1.6万贫困人口参与其中,人均增收2000多元,形成了一个生态脱贫的主导产业。

繁峙县还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做大做强生态经济林产业。明确生态经济林所有权,让贫困户经营和管理,经营收入也归贫困户所有,极大地调动起了贫困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繁峙县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品一桌席”的模式,2013年到2015年全面整合发改、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部门的“三农”资金9000万元,政府投入6200万元,生态经济林得以不断壮大。

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一个“绿”与“富”的良性循环正在这里形成。(记者 班彦钦 通讯员 乔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