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干”字精神从何而来——“毛丰美的故事”补记(上)

2016年04月24日09:01   来源:辽宁日报

原标题:“干”字精神从何而来

编者按 经过媒体的持续宣传报道,毛丰美同志的先进事迹已广为传颂。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之际,本报记者再次深入实地采访,进一步挖掘毛丰美同志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寻找“干”字精神鲜活的事例注解。本报今起推出“‘毛丰美的故事’补记”,便于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领会毛丰美同志的实干、担当、奉献精神,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为推动辽宁振兴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个心中有老百姓的人,老百姓的心中也永远装着他。
  因为20多年前妻子患病时受过毛丰美的关照,在毛丰美去世后,凤城市大梨树村村民车选明经常到毛丰美的墓前祭拜。
  “让村里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为了这个承诺,毛丰美用30年的时间树立了一座令人景仰的信仰丰碑。
  一句承诺,终其一生。毛丰美将心血和精力都奉献给了这方热土和百姓,直至生命的时光最终定格在65岁。
  65年,短暂而又漫长。他的躯体,却宛如一团穿越了半个多世纪的火焰,为农村、农民而燃烧。“老百姓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铮铮誓言,他一直践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真学、真信、真用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从中找出路、想办法,时代选择了毛丰美,毛丰美造就了大梨树

  四月的辽东,乍暖还寒。天刚蒙蒙亮,大梨树这个宁静的小山村里已升起袅袅炊烟。村民彭桂花忙乎完一家老小的早饭便要到村里的蚕丝厂上班,冬闲的时候她也没闲着,仍旧起早贪黑地忙碌着。“在俺们大梨树,只要勤劳肯干都能致富!这是毛书记留下的传统,到什么时候都不能扔。”山路上,彭桂花步伐轻盈,透出使不完的干劲。晨光下,远处群山之巅高达9.9米的“干”字碑愈发耀眼。
  一个“干”字,浓缩了毛丰美30多年的坚忍不拔和锲而不舍,这也是他留给全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坐标。
  3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沧海一粟,但却是毛丰美的近半人生。凭着“干”字精神,毛丰美带着大梨树人,走过了风风雨雨30年,走出了一条发展当代农村集体经济的成功之路。这30年,是大梨树村不断谋求突破、谋求发展、谋求创新的30年,也是“干”字思想从无到有,继而大放异彩的30年。
  苦干、实干加巧干,是毛丰美自己总结的“干”字精神内涵,也可以说是“干”字精神的三重境界。这三个“干”里面都浸透着理想的支撑与思想的润泽。理想决定了毛丰美肯干、思想决定了他“会”干。这位农民出身、一辈子与土地和农民打交道的辽东汉子,是大梨树“干”字精神的培育者与践行者,大梨树村的筑梦、逐梦与圆梦人。

大梨树人清晰地记得,毛丰美胆子大。在第一次大队领导班子的会上,毛丰美就放出豪言:“从我们这一届开始,结束群众养活干部的历史,村里不向老百姓收一分钱,村干部工资自己解决。”

如何解决?经商!

中国自古有农民不经商的说法,然而,从毛丰美临危受命这一刻起,大梨树人就开始在他的带领下,兴建了凤城市内第一家宾馆、最大的封闭式商贸中心、第一家大型露天农贸市场……

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敢带着村民进城闯市场,毛丰美的胆子可真不小。但是,毛丰美的大胆绝非一时的头脑发热。熟悉毛丰美的人,特别是曾和他一起共事过的村“两委”成员都知道,每天有件事,毛丰美雷打不动地要做,就是看新闻,从央视新闻到县电视台新闻,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其他重要文件、重要会议精神,他都带着村“两委”成员一起学。

毛丰美坚信党的政策里有好日子。他常对党员干部和群众说,听党的话跟党走,准没错。对党忠诚、信任,对政策感知敏锐和理解深刻,这都是毛丰美作出各种决策的坚强后盾和指路明灯。

纵观大梨树日新月异的30多年,我们不难看出,真学、真信、真用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从党的政策里、从国家战略中找出路、想办法,而后付诸实践,毛丰美才能带领干部群众抓住政策机遇,敢闯敢拼,成就了大梨树人多年的梦想。

1985年,中央出台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毛丰美决心抢抓先机,进城建宾馆。这不但要花掉大梨树村几年的家底,还需要贷款100多万元,村里人开始动摇。毛丰美带领班子成员反复研究中央政策,并到广东、浙江等地考察学习,看到南方一些农村经商办企业,率先富起来,更加坚定了他发展集体经济的决心。他与村干部一道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得到全村大多数党员、群众的支持。宾馆建好开业当年,龙凤宾馆就收入100多万元,不仅为村里带来了丰厚的效益,而且为大梨树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市场信息,大梨树村由此迈出了商贸兴村的一大步。

历史选择了毛丰美,毛丰美也造就了大梨树。

善于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干的过程中注重聚拢民心,并与实践有效对接,“干”成为一种信念,一种作风,一种忠诚

毛丰美性子急。

在村里工作30多年,他有20多个春节都是挂着吊瓶过的。村里发展上的事,老百姓生活中的事太多,他性子又急,生怕哪件没弄好,着急上火就打点滴。1992年,建凤泽大市场时,过度操劳的毛丰美贫血症状加重,在去省里争取资金的道路上几近昏迷,车开到本溪不得不紧急送他去医院,医生让他住院治疗,可他挂上点滴后又上了去省城的车。“村里最困难的时候,他急得三天三夜没吃饭,我们看着真心疼”……在村民的印象中,类似的事儿不胜枚举。

但是在工作中,无论是作决策还是抓落实,毛丰美都始终保持着冷静和审慎。

1997年,在万亩果园硕果累累之时,水果市场价格却一路走低,眼看着丰收的水果卖不上价,村民们纷纷来找毛丰美问出路。毛丰美没有急得乱了章法,他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在国内马不停蹄地考察,最后决定利用万亩果园和靠近凤凰山的优势,发展东北特色乡村旅游。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如今,大梨树村成为集赏花摘果、养生休闲、知青文化、影视文化为一体的特色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2000万元。

有人说,大梨树“干”字精神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敢于破除旧观念、旧思想。大梨树人敢干,但不蛮干;大梨树人苦干,但不糊弄干;大梨树人巧干,但不违反政策干。

确实如此。“越干越想干,越干越会干,越干越敢干”的背后,充分展现了毛丰美实干家的特质——“苦干,弯大腰、流大汗;实干,重规律、求实效;巧干,讲科学、闯市场。”

毛丰美善于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实干的过程中不但讲方法讲策略,还注重聚拢民心,带领大家“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

大梨树人还记得,村里建万亩果园的初期,不少人都在质疑,万亩果园可不是靠气儿吹出来的,那是要一锹一镐修出来的,就算一年修出200亩,也得50年。谁会有这样的长劲?

毛丰美没有丝毫动摇。他深信,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1989年秋天,毛丰美和村班子带领党员、村组干部和专业队伍120余人进驻伊家沟开垦荒山,大干了40天,到上冻前一口气建成了500亩标准果园。为了增强全村人的信心,毛丰美借来几辆卡车,将全体村民拉上山,用事实告诉大家,荒山是可以征服的。第二年春天,毛丰美趁热打铁,组织了全民大会战,修环山梯田。在毛丰美和村干部的示范引领下,全村男女老少积极投入大会战。就这样,大梨树村人拧成了一股绳,一干就是30多年。

为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村里投入1.5亿元新建村民新区、标准化村小、大型文体宫、村史馆等基础设施,实现集中供水、供热,每年拿出300多万元用于补贴村民入住新居、发展特色产业、发放65岁以上老人生活补贴……现在村上不管大事小情,只要村干部一声招呼,村民群众都不讲条件齐上阵。

当“干”成为一种信念,一种作风,一种忠诚的时候,大梨树这个昔日的穷山村已蜕变成年人均纯收入两万元、全村年社会总产值14.2亿元的新农村建设典范、中国十佳和谐乡村、全国文明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生态文化村。只是,那个曾经的带头人却已远去。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实干家,当如毛丰美。

(记者/黄宝锋 王卢莎)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