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蜀道列车”女车长坚守春运一线 十余年春节过家门而不入

2016年02月05日08:33   来源:中国文明网

原标题:“蜀道列车”女车长坚守春运一线 十余年春节过家门而不入

王玉梅是沈阳客运段K388次沈阳至成都第一乘务组列车长,也是“蜀道列车”唯一的女列车长。沈阳铁路局客运段段长刘永群对她的评价是:她是四川姑娘,工作有川妹子的“辣”;她是辽宁的媳妇,待人有东北女人的“爽”。

2015年春运前夕,记者见到她的时候,恰是K388次列车要发车的时间,她正在沈阳北站站台迎候旅客上车。她个子不高,圆脸,杏核眼,身穿深蓝的铁路制服,在傍晚的凛冽寒风中,显得格外精神,略带四川口音的标准话听上去那么脆生。

王玉梅。图片来源:沈阳文明网

沈阳客运段党委书记张洪波介绍说,K388次列车是东北进川的第一趟列车,也是沈阳客运段乘务条件最艰苦的一趟列车。这趟列车穿秦岭、过蜀道,单程运行近3000公里、运行时间43小时,往返需要4天多时间,还要穿越600多个山沟隧道,别说女同志,就是男同志乘务这趟车都有畏难情绪。

2004年,K388次列车开行后,“川妹子”王玉梅就主动申请乘务这次列车,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女汉子”已然成为这趟入川列车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1.11年没在家过春节 站台上见见父母就满足了

“每到过年的时候,能在火车上看看我的家乡,能在站台上见见我的父母,我就心满意足了……”王玉梅说。

王玉梅的同车搭档杨永对她最了解。杨永对记者说:“玉梅大姐当年上这趟列车的初衷是可以路过她的家乡四川广元,能回家过春节,但是跑这条线11年了,她却一次也没在家过春节。”

即将见到父母,王玉梅满心期待。图片来源:沈阳文明网

杨永讲了一个让他难忘的故事。2014年1月23日,农历小年这一天,早7时22分,K388次列车徐徐驶进广元站,他看到王玉梅的老父亲紧紧握住老伴的手,静静地站在站台上,而车上的王玉梅,也看到了父母的身影。

广元是四川比较大的一个站,中转的人很多,春运期间,K388次列车在广元站停车10分钟。忙完工作,留给王玉梅和父母见面的时间不多了。见面的时候,三个人谁也没有说话,父亲颤抖着从怀里拿出带着体温的饭盒,女儿的眼泪落在了饺子上。

王玉梅和父母在站台相聚。图片来源:沈阳文明网

父亲给女儿准备的辣椒蘸料没来得及打开,汽笛声起,王玉梅跳上了列车,她不敢回头,只是默默地擦着眼泪。而站台上的那对老夫妇,一直望着女儿的背影,直到列车消失在视线里。

列车开出很远后,王玉梅才告诉杨永:“今天是小年,也是我爸的77岁生日,我欠父母的太多,今生欠下的,只好下辈子再还……”

短短相聚后,王玉梅和父母挥手说再见。图片来源:沈阳文明网

王玉梅与家人告别后默默流泪。图片来源:沈阳文明网

这个回家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车站上的工作人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给予老两口最大的方便,让他们能看上女儿一眼。

王玉梅说:“每年小年爸爸妈妈都忙着包饺子。其实四川人很少吃饺子,但我爸听说在东北饺子有一份思乡的含义,再说车上还有我的东北同事。”早上天不亮,老两口就已出门,要赶60里的山路才能到广元站。“过去的这些年,父母不知道在这条路上走了多少回,只为见我一面。”

“有些事往往计划没有变化快。”王玉梅感慨地说。2012年,客运段安排她在家过一个团圆年,兴高采烈的她把远在四川的父母接到沈阳,可谁想到,到大年根儿,由于人手不够,她再次踏上列车,她和父母还是没在一起过年。

记者问她:“一年不回去过年可以,连续这么多年没有陪年迈的父母过春节实在不容易,遗憾吗?”她说:“春运就是在外的人回家团圆。铁路人离家工作,是我们的工作常态,我无怨无悔。今年春节,我依然要在列车上度过。”

2.对待工作:态度对了 一切就对了

王玉梅常说,旅客上了车,就是亲人,就是朋友。如果你的亲人和朋友乘坐这趟车你会怎么办?这是个对待旅客的态度问题,态度对了,一切就对了。

王玉梅为重点旅客服务。图片来源:沈阳文明网

K388次列车广播员李金月清楚记得发生在2014年3月24日的一件事。列车从锦州站开车不久,5号车厢一个7岁左右小女孩开始哭闹,孩子的母亲又哄又抱无济于事,也急得哭了起来,王玉梅闻讯赶来,了解情况后,马上通知李金月广播找医生,还动员周围的旅客给孩子腾了一个大座,让乘务员打来开水,医生来了,诊断是急性胃肠炎,王玉梅拿来治疗胃肠炎的药,给孩子服下,孩子的病情有了好转。

原来这对夫妻来自农村,外出务工也没挣到钱,上车前给孩子买了过期的面包,孩子吃了才这样。了解到这些,王玉梅心里非常不好受,拿出来100元钱,对这对夫妻说:“你下车给孩子买点药,再买点吃的。”夫妻俩说什么也不要,王玉梅说:“人都有困难的时候,你先拿着,等你有钱了,再坐我车时还我不就行了吗?”夫妻俩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王玉梅与乘客交谈。图片来源:沈阳文明网

“想旅客之所想,急旅客之所急是玉梅车长的最大特点。”沈阳客运八队书记洪铭新说。2015年1月3日,王玉梅巡视车厢时发现,4号车厢有一个棕色的女士背包,询问车内周围旅客无人认领。她现场查看包内物品,有现金98307元、银行卡若干,还有机动车驾驶证1张、身份证2张,她经多方联系找到了失主。列车到达沈阳站后,失主李女士和女儿、儿子一同来到沈阳站,并拿出2000元现金对王玉梅表示感谢,被王玉梅婉言拒绝。望着三口人远去的背影,王玉梅脸上露出笑容。“这就是王玉梅典型的笑容——真诚、灿烂、无杂质。”洪铭新说。

为困难旅客掏钱补票、为老弱病残旅客提供周到服务、为孕妇搭建临时产房,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让旅客感到温馨,更要感到温暖。”这是每一次乘务中王玉梅叮嘱乘务员最多的一句话。

3.她是“大线列车长” 把班组成员当做兄弟姐妹

张洪波说,在铁路工作的人都知道,列车跑里程超过1500公里路程就被称为“大线”,当大线列车长不容易,而当K388的列车长尤其不容易,每趟车都要载1800多名旅客。流动的列车就是个小社会,什么人都有,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没有一个过硬的团队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

记者问王玉梅:是什么诀窍带出了全路局先进班组?她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班组里的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

王玉梅手里有一个小本,里面密密麻麻记着班组每名乘务员的生日和家里的大事小情,每当班组里的人过生日,她都会嘱咐餐车准备一碗生日面、发一条祝福信息。她还有一个爱心百宝箱,里面装满了针线、药物和简单实用工具。

工作中的王玉梅。图片来源:沈阳文明网

40多岁的高尊胜,是班组里年龄最大的。在他患上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时候,王玉梅对他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列车上,用热水为他泡脚,利用休班带他跑医院、看医生,陪他一起去针灸,为他争取困难补助。“虽说她年龄比我小,我却感觉她就是我的姐姐。”高尊胜感激地说。

王玉梅和同事一起检查行李车。图片来源:沈阳文明网

王玉梅告诉记者,现在班组里的人员大多数都是独生子,自我意识强,责任心不够强。为改变这种现象,她向乘务员推荐了《责任胜于能力》一书,在成都折返站利用广播导读,月末进行读书心得交流,提高乘务员的工作责任心、家庭和社会责任感。

班组成员王刚家庭条件好,工作中有时怕苦怕累。时间长了,王玉梅发现王刚工作其实很有想法,于是就开始潜移默化地开导王刚,告诉他:“你年纪轻轻要往长远了想,总得证明一下自己的价值吧?我看你工作有热情、有想法,是当值班员的料。”一番话,说得王刚开了窍。“既然车长这么相信我,我以后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值班员。”在以后的日子,王玉梅开始督促王刚学业务,休班时也打电话“监督”,还极力向队里举荐,王刚的工作激情也与日俱增。在2013年,王刚考上了值班员,而且干得非常出色。

王玉梅说:“列车长职务不高,但是责任重大,是铁路最前沿的指挥官,因此心要比针细,肩要比石坚,胸要比海宽,情要比水柔。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在这个岗位上能为旅客做很多事,我很满足。”

(本网根据《中国好人榜——王玉梅》、《好车长王玉梅十多年经过家门而不入》、《穿越3000公里的关爱》等稿件综合编辑,感谢沈阳文明网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感动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列车长王玉梅的故事为啥感动我们?我认为是她对铁路事业的忠诚,崇高的敬业精神,对广大旅客的热爱,感人细节里无不展现出一名铁路职工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形象。她平凡的工作中透出一种高贵的品质,那就是好好地做人,才能好好地做事,才能为他人带来幸福和喜悦。又一年春节将至,祝福王玉梅以及和王玉梅一样坚守在春运一线岗位上的人们平安幸福!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