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急的江水中他两次救人,“快救人啊”是李金林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2015年5月1日,东莞市高埗镇3名中学生在东江不慎落水,当时正在附近钓鱼的河北廊坊小伙儿李金林听到呼救声,毫不犹豫地跃入江中施救。在将一名学生和一名救援者救到安全地带后,他再次游向深水区救人时,终因体力不支沉入江中牺牲。
面对前来慰问的同事和亲友,李金林的父母泪水涟涟,嘴里一直在说:“这样的儿子,我们没有白养,感谢大家的关怀和帮助……”
李金林的自拍照。图片来源:东莞文明网
1.他水性不好 却在湍急的江水中来回两次救人
江水湍急,呜咽有声。连日来,在东江之畔,人们哀思不断。“尽管李金林在东莞打工还不到两年,但我们会永远记住这位勇敢的河北小伙子。”在东江畔祭奠李金林时,获救学生的家长和溺水学生就读的高埗镇英华学校师生们都这样表示。2015年5月1日,正是在这里,湍急的江水带走了李金林年仅28岁的年轻生命。
2015年5月1日中午,李金林和同事王文、李代兴,相约来到东江畔大王洲桥段钓鱼。突然,三人听到一阵焦急的求救声。“快救人啊,有人掉进江里了!”王文回忆说。三人循声望去,只见江畔乱石堆处几名十五六岁的女学生正连声惊叫,而江中有三个人正在挣扎。因东江水流十分湍急,三人眼看就要被江水裹挟而去。
李金林的亲人代为接收见义勇为奖。图片来源:东莞文明网
“快救人啊!”李金林大喊了一声,就扔下钓竿,迅速跑向事发地点。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李金林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看到李金林去救人,王文和李代兴也紧随其后。与此同时,另一名叫夏志文的钓鱼者也赶来。四人相继跃入江中,奋力向三名溺水者游去。夏志文最先抓住了离岸边最近的一名溺水者,可是在江水冲击下,根本无法返回,他在江水中冒出头来大喊:“我抽筋了!快抓住这个孩子!”李金林迅速向夏志文游去,他奋力将两人拖拽到离江岸几米远的一块凸起的大石头跟前。看到两人安全后,他转身去救另外两名溺水学生。
“他把我们救到安全地带,二话没说,转身向更深的江中游去。但我看到,他很快被湍急的江水吞没,他才28岁啊……”夏志文哽咽着说,“后来我才知道,他水性不太好,而且救我们后,他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与此同时,王文和李代兴顺江漂流搜寻了30多米,最终还是没能找到另外两名落水学生。
事发后,消防救援人员迅速展开搜救,5月1日14时,李金林的遗体在江中被找到。5月3日中午,救援人员在东江里打捞到另外两名落水学生的遗体。
2.他一心惦念父母 寄到家里的药已收到他却不在了
悲剧发生后,李金林的哥哥李金仓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面对弟弟冰冷的遗体,这个33岁的汉子,无法掩饰内心的悲痛,泪如雨下。
“我真不知道我该怎么告诉我爸妈。”李金仓说。他是通过同在河北廊坊老家的堂姐李金燕向父母“旁敲侧击”。“当天下午,我听到这件事后,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更别谈我年迈的大伯和婶婶了。”李金燕说。
当天晚上,李金林的父亲李中臣,母亲陈秀敏搭乘飞机南下。
“两位老人身体都不好,又悲痛,加上晕机,几乎站都站不稳了。”李金燕说。
据李金燕介绍,李中臣夫妻俩只有李金仓、李金林两个儿子。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夫妻俩还是将两个孩子培养成了大学生,这对于一个以种田为生的农村家庭来说,非常不易,直到现在,李家还欠着四五万元的读书债。
李金林魂归故里。图片来源:东莞文明网
父亲李中臣说:“他们工资都不高,来来去去会花不少钱,所以过年我就叮嘱他们,不要回来了,安心工作。而金林也很孝顺,基本上每隔一天就给我们打一次电话。”
母亲陈秀敏说,出事前一天,李金林还给家里打过电话,问长问短,并说给她寄了一些药物。如今,药已寄到,而寄药人却永远回不来了。谈到这里,陈秀敏痛心的哭了起来。
3.他舍己救人 不仅是东莞的骄傲 也是廊坊的骄傲
李金林的父母至今仍沉浸在丧子之痛中,一开口便泪水涟涟。父亲李中臣说,小儿子李金林做到舍己救人,这与他的成长背景有关。“我们家一直很穷,兄弟俩小时候没少受到亲戚和乡邻们的帮助,所以我一直教导他们,以后有出息了,一定要尽力帮助他人,回报社会……我很欣慰,他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李中臣说。
“他是个实在人,孩子落水的事儿,他没见到也就罢了,见到了咋可能不去救?”年迈的母亲陈秀敏含泪说。
李金仓说:“弟弟金林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还在,我们都为金林见义勇为的行为感到骄傲!”
在听闻李金林的事迹后,他的乡人也自发来到东莞,帮助其家属料理后事。“他是东莞的骄傲,也是我们老家的骄傲。”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三圣口乡副乡长陈立江说:“我是代表家乡党委政府,迎接我们的英雄回家,我们要把这种正能量传递下去。”
东莞、廊坊两地群众纷纷自发悼念李金林。图片来源:东莞文明网
“英雄一路好走”、“向见义勇为英雄李金林致敬”……李金林跳江救人牺牲的事迹传开后,许多东莞市民自发前往殡仪馆悼念,并在其哥哥李金仓的临时居住屋外悬挂起了致敬的条幅,李金林也被赞誉为“钓鱼哥”。
从香港赶回东莞参加追悼会的市民李女士说:“这种见义勇为的事迹值得大力推广,英雄的壮举彰显了人间真情。”
编辑点评
在生死考验面前,李金林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用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矗立起一座闪光的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