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改革
供给侧发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本报讯 杨雄市长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十届市委十次全会部署,围绕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完成“十三五”发展目标任务打下扎实基础。
以自贸区为重点力争新突破
杨雄说,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国家价格调控目标保持衔接。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降低。
杨雄说,上海要深入推进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重点的改革开放。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制度构架和体制机制,力争改革开放新突破。
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深化投资管理制度创新,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扩大企业准入“单一窗口”受理事项范围。深化贸易监管制度创新,将更多管理部门纳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平台,进一步扩大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探索内外贸税收征管一体化。推进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功能,适时启动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形成以综合监管为基础、专业监管为支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构架。
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推动一批国有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推进一批国企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基本完成符合条件的国企集团公司制改革,探索建立市场化选聘和管理经理人的制度,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领域集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经贸合作,推动实施一批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项目,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拓展功能,进一步落实外贸稳增长、服务贸易发展、跨境电商发展政策措施。积极帮助对口支援地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建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杨雄说,上海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注重发挥“三区联动”优势,狠抓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力争海底长期观测网、超强超短激光、活细胞成像平台等大科学设施和光子科技国家实验室落户,在民用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等领域承担更多国家重大专项任务。构筑功能性、开放式创新平台,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高端装备等领域建设一批共性技术研发转化平台。推动科技创新集聚区特色发展,布局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众创空间建设。
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创新政府科技管理,建立财政科技投入新机制,开展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支持企业创新,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国有企业考评机制,鼓励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升级为全球研发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加大金融支持创新力度,推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战略新兴板,探索银行、保险等领域新型投融资模式。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继续向市属高校和科研院所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探索建立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交易制度。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深度应用,落实“互联网+”推进方案,支持物联网、新硬件、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开发利用。
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国家和本市各类人才计划,建立更加透明高效的人才资助机制,集聚更多的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完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开展行业组织参与职称评价试点,探索委托社会机构遴选杰出人才。
把握方向提高供给质量效率
杨雄说,上海要全力推动“四个中心”建设、经济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准确把握结构性改革方向,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深入推进“四个中心”建设。积极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支持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二期建设,推动保险交易所开业运营,集聚全国性信托登记、票据交易和全球清算对手方协会等一批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探索建立金融功能监管协调机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加快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优化集装箱国际中转集拼监管模式,继续引进功能性航运机构,发展航运金融等高端航运服务业。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继续培育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等新兴消费热点。
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继续梳理解决一批“四新”经济发展瓶颈问题。落实“中国制造2025”,支持新型显示、工业机器人等领域智能制造发展,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设立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广泛运用新技术、新模式。启动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依托浦东国际机场、航空产业基地规划建设高水平航空城。继续推动桃浦、南大、吴淞、高桥等区域转型发展。淘汰落后产能1000项左右。
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落实“营改增”试点扩围等税收政策,减免涉及小微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继续清理进出口环节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推进重大工程和重点区域建设。加快建设5号线南延伸段、14号线、17号线等216公里轨道交通线,推进洋山深水港区四期、浦东国际机场三期、沪通铁路上海段、北横通道等交通设施建设,建成长江西路隧道。开工建设15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立统一的地下管线管理信息平台。迪士尼乐园开园营运,世博央企总部集聚区全面建成,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基本建成,临港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启动建设,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贯通10公里。
话民生
办实事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杨雄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上海要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继续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关切的民生实事。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帮助1万人成功创业,新增50万个就业岗位。
增强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能力。提高养老金水平,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完善来沪从业人员参加职工社会保险办法。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全面开展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建设老年宜居社区,新建50家长者照护之家、8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新增7000张公办养老床位。推进医养结合,强化社区居家养老的医疗服务,新增50家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扩大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试点范围,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新增供应5万套各类保障性住房,启动建设一批大型居住社区外围配套项目,出台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管理办法。拆除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55万平方米,完成郊区城镇旧区改造4万平方米,实施旧住房改造300万平方米。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设大中小学一体化德育体系,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构建高校分类管理体系。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扩大综合评价录取试点范围。
建设健康上海。坚持公益性导向,完善公立医院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降低药品加成率,降低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新建11个医疗急救分站。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提高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水平
杨雄说,上海要提高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坚持重心下沉、政社互动、共建共享,创新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切实保障城市安全有序和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城市安全。突出重点场所、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从严从细落实安全责任,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居住证制度,多措并举严控人口规模。开展居民评议监督街镇机关试点,持续推进居委会、村委会减负增能,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和治理。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更好地团结群众、服务群众。
加强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开展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推动街镇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有效运转,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量下沉街镇全部到位。
杨雄说,上海要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城市建设重心向郊区转移,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高郊区发展水平。
推进高质量新型城镇化。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分类推进镇域发展,做实基本管理单元,实施一批非建制镇改造,完成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规划编制,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开展一批名镇名村改造利用。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突出生态环境治理,完成150公里中小河道整治、2000公里中小河道疏浚,全面关闭不规范的畜禽养殖场,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完善农民集中居住政策,鼓励农民进镇进城居住。
继续整建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鼓励发展种养结合、机农结合等多种类型家庭农场,新增245个家庭农场。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基本完成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扩大镇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提升软实力建国际文化大都市
杨雄说,上海要全面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高文化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深化中国梦、城市精神宣传教育,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规划建设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大歌剧院,建成世博会博物馆、国际舞蹈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建立健全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机制。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与科技、教育、金融等深度融合,提升网络视听、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能级,建设高端文化装备基地。
推动文化创新和文艺创作。建设新型媒体集团,深化文艺院团改革。
促进体育事业产业协调发展。推广全民健身,举办第二届市民运动会,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
杨雄说,上海要以更大力度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制度,强化联防联控和区域共治,坚决以硬措施完成硬任务。
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完成城市开发边界划示。全面推开城市有机更新,加快工业用地二次开发,低效建设用地减量7平方公里。扩大装配式建筑应用规模。启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力争提前完成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深入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编制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完成第一批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启动第二批17个地块综合治理。
讲治理
加强政府建设注重源头反腐
本报讯 杨雄市长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做好今年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们要贯彻落实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按照“两高、两少、两尊重”要求,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着力减审批、强监管,切实履行好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
在浦东试点“证照分离”改革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浦东新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聚焦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许可事项,取消一批,改为备案一批,实行告知承诺制一批,对保留的许可事项推行标准化管理,提高透明度。在全市面上再取消一批审批事项,取消一批与审批相关的评估评审。基本完成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与政府部门脱钩,积极稳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部门脱钩。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探索建立登记注册、行政审批、行业主管相衔接的综合监管机制。启动建设综合监管平台,构建大数据监管模型。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加快建设财政支出标准体系和项目库,实施规范化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将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试编范围扩大到所有乡镇。加大财政专项资金跨部门整合力度。
全面加强依法行政。强化法治思维,推进政府运行机制法治化,切实做到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权履职。
健全政府决策机制。完善专家参与论证重大行政决策制度,进一步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网上公开、即时清理制度。
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开展交通等领域综合执法。试点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推动行政执法部门与司法机关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立更加紧密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试点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分类管理,形成更加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完善监督机制。强化政府内部监督,加强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公共资金管理使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制定实施行政问责办法。
推进政府服务管理方式创新。坚持问题导向,更多运用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方式加强服务管理,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和规模,分级实施购买项目目录管理,推广凭单式购买。
加快建设政府服务“单一窗口”。实现部门审批事项全部接入市级网上政务大厅,新增一批网上办事、网上服务、网上监管事项,基本建成区县网上政务大厅。
持之以恒推进政府作风建设
加强政府运行基础制度建设。全面推行政府目标管理,建立更加有力的重点工作督查机制,开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综合考评。
持之以恒推进政府作风建设。坚持严字当头、实处用力,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把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以更高标准、更严举措正风肃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本市30条实施办法,坚决贯彻落实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严格执行会务费、差旅费、培训费等财经管理规定,狠抓变相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送礼等作风领域新问题,进一步堵塞制度漏洞。
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更加注重源头反腐,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建立健全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融合机制,完善行政权力内部流程控制制度。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推广公务员岗位履职责任制,全面建立公务员平时考核制度。推行分级分类培训,提高公务员履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