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彰显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

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

2016年01月19日18:41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彰显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进一步深刻认识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在日前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高度,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对新发展理念作出深刻阐释,彰显了新发展理念所蕴含的真理的力量。

创新发展: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创新发展为何列在新发展理念第一位?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回望历史,创新一直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八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创新潮流涌动,并带动了相应的产业革命——机械化、电力化、自动化、信息化……每一次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都深刻改变着世界。

环顾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抓住机遇,时不我待。

审视自我,中华民族一度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也在近代以来多次错失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当前,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创新能力不强,与形势任务要求有距离。

实践证明,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俄罗斯《独立报》刊登俄储蓄银行驻华代表谢尔盖·齐普拉科夫文章指出,中国领导层已意识到,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中国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主要体现,中国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当前制度的未来都取决于如何克服这一差距。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之一就是进入新常态,而创新发展将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

协调发展:下好“十三五”发展全国一盘棋的制胜要诀

“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辉,体现着坚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握事物,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有上则有下,有此则有彼。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容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回顾历史,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协调发展规律的认识——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形成的“统筹兼顾”“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到改革开放后陆续提出的“两手抓”战略方针,再到“处理好十二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重大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入不仅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发展理念逐步升华,更昭示了唯物辩证法在解决我国发展问题上的方法论意义。

新形势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历史关节点,只有弥补短板和薄弱环节,才能从中拓宽发展空间、寻求发展后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说。

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继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把绿色发展列入新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无论是百年来西方工业化进程走过的“弯路”,还是近年来我国为粗放发展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无不告诉我们:人类对于自然资源必须取之有度,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全面小康社会的质量。

多年积累的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成为民生之痛,也成为制约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短板”。

不久前,华北、东北持续遭遇重度雾霾袭击。为此,北京市启动了首次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机动车实行单双号限行,上千家工业企业停产限产……

不坚持绿色发展,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将把发展潜力透支殆尽。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张孝德认为,绿色产业将在未来得到蓬勃发展,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绿色发展之要义,是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面对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开放发展: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

世界大潮,浩浩汤汤。

数百年来,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发展演化,已成为各国发展必须面对的时代潮流。与此同时,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也从闭关锁国、“一边倒”封闭半封闭,逐步走向全方位对外开放,直至今日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揭示了几百年来人类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发展成就的成功经验,更是对如何让中华民族掌握历史前进主动权,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行动指南。

环顾今日之世界,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世界经济正努力摆脱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中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加均衡的发展阶段……中国开放发展的大环境,总体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有利,但面临的矛盾、风险和挑战也前所未有。

“开放发展是站在全球视角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谋篇布局,是全局性的大战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指出,顺应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有利于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着眼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探索实践,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共享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深刻含义?

习近平总书记把这一理念定义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根本动力的唯物史观。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从先贤和典籍对小康社会、大同社会的描绘中可以看到,共同富裕,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理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通过不断艰苦奋斗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显著提高。

然而,共享发展必将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渐进过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既不能重蹈超越阶段、欲速不达的覆辙,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想法上,必须拿出积极的行动。

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我们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透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丰富内涵蕴含其中。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把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正是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关键所在。

“共享发展使全民真切感受到全面小康带来的实惠和福利的同时,也必然极大激发全体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勇气与决心。”张立群说。

新发展理念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蕴含着真理的力量,但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还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

对于这个“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要深学笃用”“要用好辩证法”“要创新手段”“要守住底线”……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认识上更加到位、行动上更加自觉、工作上更加有为,各级领导干部就一定能锻造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硬能力,肩负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推动国家发展迈上新台阶。(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记者张晓松、华春雨、余晓洁)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学习路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