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贵阳1月13日电 (记者 杨翼)1月12日,全国网络媒体“脱贫攻坚看贵州”主题采访活动暨首批全国网络媒体记者“走转改”活动在贵阳启动。贵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广智,贵州省副省长刘远坤,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局长姜军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并为采访团授旗。
在启动仪式上,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局长姜军表示,贵州是脱贫攻坚的主阵地、主战场,也是我们开展“舆论扶贫”和“互联网扶贫”的主阵地、主战场。网络媒体要把全国各族人民脱贫攻坚的积极性调动好,用互联网的方式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展精准扶贫,这也是中央网信办的一项重点工作。
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谢念在启动仪式上介绍,“十二五”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举全省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2011年至2015年,全省减少贫困人口656万人。“十三五”期间,贵州将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用心用情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贵州省副省长刘远坤(中)答记者问 人民网记者 杨翼 摄
启动仪式后,分管扶贫开发工作的贵州省副省长刘远坤接受了参加活动的媒体记者集体采访,就贵州大扶贫战略行动、生态移民扶贫、产业扶贫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刘远坤谈到,贵州扶贫攻坚的难点首先是数量上在全国第一,其次是贫困人口都属于深山区、石山区、边远地区,并且这些人口受教育的程度都较低。对此,贵州采取针对性措施,即精准扶贫。针对石山区、深山区、边远地区,采取异地扶贫搬迁,把他搬到城里来,搬到中心区来。针对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地区,采取重点扶持的措施。我们对于2014年底的623万的贫困人口中的14.6万小孩,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支出都由政府全包,不让这些家庭花一分钱,从而不再让教育成为贫困代际传递的因素。
刘远坤表示,在实施大扶贫战略中,贵州除了注重措施“精准”,还充分利用大数据来实施精准扶贫。贵州专门建“扶贫云”,真正把对象搞精准、把原因搞清楚、把管理搞规范,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确保2020年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截止到2015年底,贵州还有493万农村贫困人口,这其中有158万没有劳动能力的需要社会保障兜底,还有335万要在未来五年时间脱贫。贵州将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实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为了避免“返贫”,贵州将设定时间表,留出缓冲期,加强严格评估,实行逐户销号,防止“数字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防止“富戴穷帽”,防止“脱贫即返贫”,努力做到脱贫成效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