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南国军港海浪轻吟,暖如阳春。记者来到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时,清晨第一缕阳光正打在办公楼前的国旗上,宛如一团跳动的火焰。
基地官兵告诉记者,2013年4月9日,习主席在视察海军驻三亚部队后,就是在这个依山枕海的广场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领袖亲临,重托殷殷。两年多来,基地官兵将崇高的政治荣誉,化作忠诚履行使命不竭的强大动力。
旗帜所指,航向所在——
在某艇员队,一面军旗格外鲜艳,这是由习主席授予该艇员队的。“领袖嘱托催人奋进!”基地领导告诉记者,近年来,部队练兵备战的激情持续高涨,敢打必胜的精气神越来越充盈。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前年那次深海潜行,险情不期而至。急促的警报声骤然响起,一条管路突然爆裂。巨大的压力下,水雾一下子弥漫整个舱室,照明灯也瞬间熄灭。第一时间赶到的副导弹长龚明和操纵长张倩冲了上去,不约而同地用身体去抵挡高压水柱护住设备。战士蒋伟强、杨阳对爆裂管线实施紧急隔离。这是一个不常用的阀门,隐藏在错综复杂的管线、数十上百的阀门中。伸手不见五指的水雾中,两名战士凭借平时练就的扎实本领展开盲摸,准确定位阀门,不到2分钟就控制了险情。
于默默无闻处,干惊天动地事。首次与高风险装备贴身“过招”,某大队干部徐庆波身先士卒,打破畏难情绪,被赞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某大队干部邓志渊埋头装备测试工作,3个月没出阵地;阵勤大队官兵长年在狭窄地域弯腰工作,不少人患有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无人抱怨。官兵水下自办的“蓝光快报”,字里行间洋溢的,是牢记习主席嘱托、坚决不辱使命的高度自觉与自信。
旗帜之下,誓言如山——
水兵餐厅,宽敞明亮,饭菜可口。“习主席就是在这里和我们共进午餐的。”某艇员队下士班长刘勇自豪地告诉记者,当时还是一名上等兵的他,就坐在习主席的左手边。
习主席问大家有什么心愿,刘勇说:“我的心愿就是赶上我的老班长,在技能上过硬。”仅仅半年后,刘勇在同年兵中第一个岗位合格,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去年7月基地基本技能大比武中,他所在的艇员队勇夺28个项目中的13个第一以及团体总分第一。
当习主席问及大家是否到过远海,坐在右手边的导弹长李宏飞回答,自己现在还没有,但时刻准备远航,只等一声令下。
壮士一诺,万难不辞。没多久,李宏飞就接到命令,和战友一起远赴深海大洋执行重大任务。他们驾驭的,正是习主席曾经登临的那艘新型潜艇。
这是一次挑战极限、战胜自我的攻坚之战,这是一次深海练兵、大洋砺剑的淬火之旅。鲜红的军旗下,李宏飞和战友举起拳头,誓言如山!
大洋之下,血性奔腾。出航不久,鱼雷兵王益辉左眼患慢性结膜炎,眼睛红肿、刺痛难忍。艇上医疗条件有限,治疗后症状没有好转。为了不影响值更,他索性让军医做了个眼罩把左眼罩住,一罩就是数十天。
在潜艇上战斗了30多年的工程师尹连顺,值守的是艇上最冷的地方。为确保装备万无一失,他在变压器旁搭了个地铺,24小时守着,白天穿棉袄、晚上裹棉被。
这一次远海之行,开创先河。他们成功突破装备极限、生理极限和心理极限,探索实践了克敌制胜的新战法新样式,在惊涛乍起的大洋积聚起雷霆万钧的力量。去年,习主席签署通令,第二次为这个艇员队记一等功。
旗帜壮美,以命铸之——
基地军史馆陈列着一面面签满名字的军旗。这是在执行重大任务的特殊时刻,官兵在大洋深处写下的忠诚之书。
在一面军旗金灿灿的“八一”下方,记者看到基地原司令员阎保健的名字。2013年4月9日,被任命为南海舰队副司令员不久的阎保健,在防波堤上向习主席汇报了军港建设情况。
军港,他最熟悉的一山一石,最不舍的一草一木。遇有基地重大演习,他总要找机会回来参演。某重大专项试验任务,他从头参与。2013年12月,他以指挥员身份参与该试验的第9次任务。归航时,他在军旗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
正当阎保健踌躇满志,为最后一次任务作准备时,他被查出罹患肺癌。海军首长调整了计划,让他尽快到北京的医院接受治疗。
可阎保健心里只有任务。他多次向上级请命,恳求允许他出航参试。考虑到阎保健病情恶化,海军首长指示:立即治疗,刻不容缓!
离自己为之呕心沥血数十年的目标仅有数日之遥,却无法和战友一道出征。没人能体会阎保健的内心感受。
2015年上半年,阎保健病情再次恶化。自知生命将走到尽头,阎保健在家人的陪伴下回到基地,最后看一眼军港。
踏上潜艇码头,这位历经生死考验从未低头的硬汉,此时再也忍不住了。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痛哭失声:“老天,为什么不多给我几天时间?”未参加最后一次任务,成了英雄遗恨!
阎保健去世后,家人按照他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撒在了他战斗过的那片蔚蓝海域。他永远留在了那里,守望自己钟爱的事业。
那一刻,汽笛呜咽,云水黯然。所有官兵的眼睛都湿润了。
离开基地的时候,回望军港,海天之间高高飘扬的那面红旗,显得越发鲜艳。军营广播正在播放一首艇歌:“人人牢记领袖的嘱托,永远不辱旗帜的美名……”(熊永新)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