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移动华阴维护班

八勇士常年攀行华山悬崖深沟 为游客建设移动通信网

2016年01月08日09:21   来源:中国文明网

原标题:八勇士常年攀行华山悬崖深沟 为游客建设移动通信网

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奇险峻绝。冬日里的华山,风骨愈加清绝,风貌更是独特,吸引着八方慕名而来的游客。

正在对山上移动通信基站进行日常例行维护的陕西渭南移动公司网络部华阴维护班员工孟凡欣步伐稳健,快速地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间小路上,他走走停停,认真地在随身携带的便签上写写画画,无心观赏华山美丽的风景。“这华山对于游客来说神秘得不行,但对于我和同事们来说,简直熟悉得就像自家后院。”孟凡欣调侃道,“这山里哪里有棵树哪里有块石,我闭着眼睛都能找到。”

孟凡欣、史建平、闫鹤敏、张彬、杨学民、严江利、韩启佳、郭航等八位维护班成员,进出华山上百次,在悬崖深沟中行走15000多公里,对他们来说,征服“天下第一险”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也正是在他们一次次的艰难跋涉中,延续着华山与外界连接的生命信号。

1.“决不能让华山上有任何一处信号盲区”

作为渭南旅游业的一张“王牌”,华山吸引了国内外无数游客,特别自北峰索道开通后,更是游人如织。在这样一个名气大、人流量多的国际旅游景区,通信配套设施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景区管理、地区声誉以及游客人身安全。

但由于地貌复杂,地形、气候条件不利等客观因素,华山上的移动通信杆路一直没有达到全覆盖。通信不便给管理部门、外来游客以及当地居民造成极大困扰和安全隐患。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渭南移动决定先在北峰索道下新建通信基站,然后以点带面,实施华山通信专项工程,争取达到移动信号华山全覆盖,全面解决华山移动通信问题。

2000年8月底,北峰索道下通信基站建设工程正式开始。对于渭南移动公司网络部华阴维护班的八名同志来说,要在“十一”黄金周旅游旺季到来之前完成从华山玉泉院基站到华山索道基站10公里光缆建设任务,可谓荆棘塞途。

“不能影响自然景观,光缆只能地埋,而山里土层薄,施工难度大,加上附近村民的不理解,阻碍工程……真地是困难重重。”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维护班成员闫鹤敏感慨道。

华山瓮峪内,移动华阴维护班员工对照谷歌地图的图片,商量新建基站的合适位置。图片来源:陕西文明网

面对这些“拦路虎”, 维护班的同志们并没有退缩。他们立即调整思路,指定专人负责协调光缆路由,租用华山水厂光缆杆路,终于解决了光缆架设这一难题。

接下来,艰难的施工才正式开始。山上施工不能用起重机,基站建设所用的沙子、钢筋、水泥等十几吨材料,只能靠人力一点点往上搬。为赶进度,维护班的八名同志干脆把“家”搬到了施工现场,和施工队同吃同住,每天背着施工材料爬台阶、穿小河……“一停工就想倒头睡,甚至连饭也不想吃。”“我们几个肩膀上勒的印子过完年还没下去。”维护班成员张彬、杨学民笑着说。

这样的艰难换来了工程的如期完工,华山索道基站在预期内开通。当看到游客、附近商户都能畅通无阻地用移动信号与外界通信时,维护班每个人心里说不出的舒坦。

趁热打铁,北峰索道下通信基站建成后,渭南移动立即实施华山专项工程。维护班的同志还来不及喘口气,就立即又投身于这项惠利民众的大型工程。勘察地形、选择地点、搬运设备、架设光缆……在陡峭的山崖间顺利完成这项工程,其困难和危险绝非常人能想。

但即使脚上结满血泡,腿上磨满伤痕,维护班的同志谁也没有叫过一声苦,硬是让“不可能”成为“可能”,成为“现实”,成为华山每一处满格的移动信号。

“那时候他每次抽空回到家,我心里的石头才算落地,但待不了多久就要走,我这心就又揪起来了。”维护班成员严江利的妻子至今还心有余悸,而严江利只是淡淡地说:“我们当时只想着,决不能让华山上有任何一处信号盲区。”

2.危中解危 他们常年坚守在悬崖峭壁、深沟绝壑

基站架好,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对维护班的八位同志来说,基站后期的维护、维修才是真正的考验。

由于顾忌景区风貌,华山的通信杆路大多架设在人烟罕至、远离景点的区域,穿山越岭、跨河跃涧,位置极其特殊隐蔽。此外,通信光缆还经常被山鼠、啄木鸟啃咬,维护难度极大。

除此之外,华山上经常大面积停电,为了不影响基站工作,就需要用发电机发电,而发电机所需的油料只能靠维护班徒步背上山,山高路险,煞是艰难。有时遇到几个基站同时停电,要保证基站正常运行,还得让几百斤重的发电机“移动”起来,在西峰发电一小时,几个人再抬到南峰发电,在南峰发电一小时,再抬回西峰……

“因为山上情况复杂,我们进山维护基站的频次比正常要求要高得多。”说起自己的日常工作,维护班成员韩启佳描述,“翻山越岭、跋山涉水都不算什么,有时候固定在峭壁上的光缆需要维修,我们就得系上安全带,用绳子拴着腰,攀爬在悬崖上,每次下来才觉得后怕,但下次有情况你还得上去,因为你不去就会直接影响进山游客、附近群众的通话质量,这有时甚至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为解决瓮峪旅游公路的网络覆盖,移动华阴维护班一行人爬山头,进行基站选址。图片来源:陕西文明网

移动华阴维护班员工在黄甫峪的山头巡检基站,保障通信。图片来源:陕西文明网

2010年,华山遇到持续大雨,黄甫峪内发生大滑坡,峪内情况十分危急,需要及时联络。但由于高压不通,黄甫峪基站无法开通,通信被阻,施工抢险迫在眉睫。闻讯,渭南移动公司网络部华阴维护班的几位汉子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淌着洪水,架梯过河,冒着大雨爬上黄甫峪1号和2号基站调试光纤、配好数据,又抬来几百斤重的发电机为基站临时供电,终于在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施工队抢险之前开通了基站,畅通了通信,保障了黄甫峪内群众的生命安全。而维护班成员湿透的衣服上已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

几天后,黄甫峪内一位居民代表来到渭南移动公司网络部华阴维护班,执意要谢几位抢险同志,大家相互推让,班长史建平上前握住群众的手笑着说道:“这有啥谢的,保障通讯畅通本来就是我们的职责。”

在这场大暴雨中,瓮峪9公里光缆线被冲毁,造成华阴及华县金堆21个基站中断,四万多人无法通信。面对被冲毁的道路,华阴维护班分两路进山抢修,艰难地穿过泥泞的险窄山路,终于赶到现场,才发现一片狼藉:道路全部冲毁,电杆七倒八歪,光缆全被冲断。维护班立即紧急抢通线路,他们在腰上系上一根绳子,另一端栓在河边的大树上,就这样在在齐腰的河水里立撑杆、放钢线……他们连续在冰冷的河水里奋战30个小时。饿了啃点方便面,困了在泥田边打个盹,工作服一遍遍被汗水和雨水浸透,又一遍遍地被身体暖干,最后都结起了一层薄薄的盐花……他们终于使受阻的中继段全部恢复畅通,为政府抢险救灾提供了通信保障。

危中解危、险中抢险,这样的事对维护班的八位同志来说简直就是稀松平常。十几年来,他们用双脚踏遍了华山的每一寸土地,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苍龙岭、智取华山路……每一处,都留下了渭南移动公司网络部华阴维护班的脚印。

3.做好天险下的“通信守护者”群众满意是最高荣誉

十几年来,渭南移动公司网络部华阴维护班的同志们从不言苦言累,他们行走在悬崖峭壁、深沟绝壑的第一线,做好天险下的“通信守护者”,在悬崖峭壁间,以生命保障着华山旅游景区的通信畅通,用服务赢得了群众的称赞。

“他们为了维护移动通信基站,把华山都跑遍了,比我们都熟悉地形啊。”提到维护班,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一位负责同志由衷地敬佩。

今年55岁的资深驴友秦鹏更是对维护班的同志感激不尽:“2014年我在华山附近的一座小山上扭了脚,被困在山上,当时我以为山里没有手机信号,只能等过路的老乡了,没想到掏出手机一看,信号满格,立即打通了求救电话,要不是华山这里的基站维护得好,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

景区内不允许生火做饭,多年来,华阴维护班的小伙子们已经习惯这工作途中的美餐——火腿肠和面包。图片来源:陕西文明网

上山维护维修基站308次,排除故障187个,发电3068小时,铺设光缆45公里,旺季应急通信24次,全班累计行走山路15000公里……一串串数字记录了维护班八位成员在平凡岗位上所作出的不平凡业绩,也成为他们人生中最浓妆重彩的一笔。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渭南移动公司网络部华阴维护班连续6年获得“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3年被陕西移动评为“最美移动人”,2015年荣登“中国好人榜”……说起这些荣誉,八位同志显得十分淡然,维护班里最小的80后成员郭航道出了大伙儿的心声:“其实群众满意才是我们追求的最高荣誉。我们最大的心愿始终只有一个,就是让移动信号在华山上没有盲点、永不间断,让来这里的游客、在这里的群众一看到山脚下的那抹‘移动蓝’就觉得放心、温暖。”

(本网根据《天险下的“通信守护者”——渭南移动公司网络部华阴维护班工作侧记》《中国好人榜——移动华阴维护班》等稿件综合,感谢陕西文明网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我们在畅享生活便捷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背后那些“可爱的人们”。华山的这群“通信守护者”,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光鲜的头衔,没有优厚的待遇,没有舒适的工作环境……但就是这样,他们依然常年坚守在悬崖峭壁、深沟绝壑的第一战线,坚守在维护各项设备、保障通信畅通的前沿阵地,付出着自己朴实无华的敬业奉献之心。华山论“站”,谁与争锋?他们的信念,正如华山般坚毅果敢,他们的青春,也像华山搬直入云天,风光无限!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