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是银川市很不平凡、富有成果的五年。银川市以建设“两宜”城市为目标,深入实施“2258”工作思路,加快开放内涵式发展,在提升银川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在社会经济、城乡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十三五”时期,银川市的“小康梦”将如何实现?本报记者专访了银川市市长白尚成。
白尚成说,“十三五”期间,银川市将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在建设“四个宁夏”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主要目标是:经济提质增效,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迈出新步伐,社会治理创新取得新成效,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主要指标是:GDP年均增长8.5%,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和10%,到2020年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5%以上,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0%以上。
谈到未来五年银川市将从哪些方面着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时,白尚成说,今后五年全市的各项任务,归结起来就是夺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十三五”我们将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继续推动银川开放内涵式发展,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
一是牢固树立和贯彻开放发展理念,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重点是建设好综合保税区、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和滨河新区等开放载体,加快与宁东基地、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银川空港物流园深度融合发展,争取成立国家级经济开发新区,放大中阿博览会效应,突出对阿招商和项目合作,打造对阿合作和总部经济新高地。以建设我国内陆向西开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物流节点和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为目标,以打通交通基础设施关键通道和关键节点为重点,实施铁路提速联通工程、高速公路贯通工程和机场枢纽畅通工程,打通陆上、空中、网上开放通道,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二是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发展理念,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注重运用逆向思维、反梯度战略,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弯道超车。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采取果断措施,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比重,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支持现代纺织、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做优做强,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新材料、通航、节能环保、大数据与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继续推动高效绿色都市农业发展,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繁荣发展。
三是牢固树立和贯彻协调发展理念,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银川市提出要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更要着重处理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与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
四是牢固树立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十三五”期间,银川将充分利用市辖区水源湿地、防护林建设及贺兰山这个天然屏障,科学构筑生态屏障体系;重视防洪、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逐步推进水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工业企业废气污染处理,注重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持续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继续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筑牢生态屏障。
五是牢固树立和贯彻共享发展理念,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十三五”期间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障民生的关系,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公平配置教育资源,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加快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给予困难群体更多关怀与帮助,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记者 王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