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让核心价值凝聚“安徽力量”

记者 张岳

2015年12月20日12:58   来源:安徽日报

原标题:让核心价值凝聚“安徽力量”

核心价值观落小落实,提振发展精气神

——“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品牌

元旦将近,蚌埠义乌商贸城“中国梦”馆的商户邵君,格外忙碌,他经营的中国梦小商品十分走俏。 “灯笼、儿童小钢琴、行李箱、茶杯等商品供不应求,订购电话络绎不绝,前来柜台挑选商品的顾客也越来越多。 ”邵君说。中国梦小商品巧妙艺术地植入“核心价值观”元素,润物细无声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我省,无论走在哪个城市的街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随处可见,已然成为江淮大地的亮丽风景。6万张核心价值观招贴画,4万8千余块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30万平方米公益广告面积,公益广告宣传声势浩大。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们时时处处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和熏陶。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核心价值观主题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挂灯笼、贴春联、逛庙会等百姓节日主题活动,随处可见核心价值观元素已融入到百姓日常生活中。

在合肥师范附小的秋季开学典礼上,伴随着绚丽的舞台灯光和节奏强劲的背景音乐,核心价值观“代言人”迈着自信的步伐走上T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娃娃抓起,从身边做起,孩子们用自己的真实感受诠释对于文明、友善、和谐、敬业和富强等词语的理解。 ”合肥师范附小校长张红说。

我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季”活动丰富多彩,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准则与一年的四个季度结合起来,一季一个主题,每季围绕各自主题,有针对性、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循环往复、常年推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阳光和空气,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 “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六个专项行动方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思想道德强磁场。 ”省委宣传部宣教处相关负责人说。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永不竣工的灵魂工程。展望“十三五”,面对不同思想文化的交锋、不同道德观念的碰撞、不同价值取向的较量,我省将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品牌。继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源源不断地汇聚社会正能量,接续不断地提振发展精气神。

江淮厚土“好人”多,汇聚社会正能量

——“十三五”期间,力争我省“中国好人榜”上榜人数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全国道德模范当选人数保持全国前三,各级各类身边好人占全省人口总数比例达5%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拓展‘践行核心价值 打造好人安徽’等道德实践活动,将全省好人数量转化为道德能量,努力把好人‘盆景’打造成道德‘风景’。 ”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站在“十三五”的门槛上回眸过去的五年,江淮大地好人不断涌现,为德耀中华烙上深刻的安徽印记。全省共评选产生各级各类身边好人47万余人,95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连续七年总数位居全国第一,先后有15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总数位居全国前列。

“中国好人为什么安徽最多,安徽好人多现象的背后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党和政府在全国率先实施关爱身边好人的举措,用实际行动倡导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省精神文明建设协会副秘书长崔跃松说。

全国率先建成开放首家省级安徽好人馆,编辑出版全国首套好人志书——《安徽好人志》,推出以身边好人为原型的文艺作品100余部,“好人安徽”现象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

“我的小日子过好了,邻居都说是好人有好报。 ”天长市汊涧镇南东街居民徐红云说。 2008年,徐红云被评为“中国好人”,去年她想在镇上开一家服装店,却缺少启动资金。当地农商银行的信贷员,得知她是“中国好人”,便上门及时走访、了解情况。仅两天时间,汊涧镇农商行发放贷款10万元。一年后,她按期归还了银行贷款,家庭经济状况有了很大起色。

身边好人如阳光雨露,是社会温暖的提供者,理应得到社会各界的呵护与关爱。近日,我省多措并举打造道德信贷“升级版”,在项目支持、技能培训、创业指导方面,优先安排各类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

惩恶扬善,多管齐下。展望“十三五”,我省力争“中国好人榜”上榜人数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全国道德模范当选人数保持全国前三;不断建立完善“人人推”的覆盖机制,挖掘好人资源,争取各级各类身边好人占全省人口总数比例达5%。

志愿服务上台阶,形成文明新风尚

——“十三五”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力争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城市人口的10%,江淮志愿服务品牌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力

近日,安徽师范大学与芜湖市弋江区澛港街道丽城社区“手牵手”,安师大622名志愿者分成文明劝导服务队、文体服务队、义教服务队和便民服务队等6支队伍,定期为丽城社区居民送去社区免费义诊、家电维修、法律知识等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新形势下雷锋精神的生动展现,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经过5年的发展,芜湖市“一米阳光”志愿服务工程,已经拥有1720支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小分队,志愿者达到20多万人,成为芜湖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品牌。

我省各地社区志愿服务根据居民需求,组建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专业分队,有针对性开展服务,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渠道,使志愿服务从“业余”走向“专业”,从“单一”走向“多元”,做到把握社区居民需求,做到“量体裁衣”。

“每月定期进行白色垃圾清理,定期为家庭困难、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料理家务。 ”合肥市包河区望湖街道分路口社区志愿者王刚说。志愿者“落户”社区,常年为居民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建成1000多家社区志愿服务广场,300万志愿者活跃在全省各地。 “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主题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江淮百万志愿者和谐行动”热潮不断,为建设美好安徽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十三五”期间,我省志愿服务力求在“发展中拓展”,发挥社区星级志愿服务广场平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力争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城市人口的10%,江淮志愿服务品牌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力。我省将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完善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服务记录、对接平台,建立嘉许和回馈制度,夯实社区志愿服务网站,探索“互联网+志愿”服务,搭建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平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