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开远
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揭开了藏汉民族团结的历史篇章。如今,在这片世界最高的土地上,各民族兄弟亲如一家,民族团结的故事代代演绎、薪火相传。
曲水县曲浦村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1971年,汉族干部老金曾在村里任职。他带来几棵核桃树苗,试种在村里。1973年,曲水县农牧局又从新疆购进一批核桃树苗在村里试种。上世纪80年代后,核桃树进入丰产期。村里人开始靠核桃种植致富。2008年,为感谢首次在村里种核桃的老金,群众在第一次种下的树中挑选出一棵长势最好的,命名为“民族团结树”。
“我愿意敞开最真的怀抱”
随着与内地兄弟省(市)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强,雪域高原上,各民族兄弟间亲如一家。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促进下,西藏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目前,我区317万人口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5.74%。除藏族外,我区还有汉、蒙、回、门巴、珞巴等民族和僜人、夏尔巴人、达曼人。据统计,在我区工作、经商的人员中,共有40多个民族成分。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交融、和衷共济、休戚与共,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时代新篇章。
拉萨市城关区吉日街道河坝林社区,51户居民共同居住在一座4层居民楼的大院中,其中包括藏、汉、回、白4个民族。尽管各族居民的生活习惯不同、语言不同,但多年来大家团结互助、和睦相处。
由于生意上的往来,甘肃小伙儿王国健和拉萨姑娘边巴卓玛相识相恋并结为夫妻,婚后9年时光,便是由这个大院里的居民一同见证的。
“在大院里,大家都是一家人。”边巴卓玛说,“居民们经常相互往来问候,哪家有了好消息,大院里的人都会替他高兴;哪家孩子临时需要照看,邻里间也都会相互帮忙。”
每年的9月17日,对这个大院来说,是一个大日子。因为在这一天,院里都会举办多民族共同参与的节庆活动,还会聚在一起吃一餐“民族团结饭”。
2012年3月26日,拉萨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拉萨市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同年9月,拉萨市把9月17日设立为第一个民族团结进步节。
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各民族之间早已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一家人。一家人和一家人之间,愿意敞开最真的怀抱。
民族团结的故事遍布雪域高原的每一个角落。
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南郊的聂日雄乡,是西藏人口最多的乡。据了解,这个乡有100多户是由不同民族结合的家庭。吉隆县吉隆镇达曼村,生活着我国人口最少的族群之一——达曼人。在与其他民族交往的过程中,有好几位达曼姑娘远嫁内地,也有几位汉族女婿在村里落户。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一个周末的早晨,边巴拉姆用轮椅推着行动不便的奶奶去转经。
“我是唯物主义者,但也尊重家人的宗教信仰。”边巴拉姆告诉记者,她的家庭背景比较特别,外公是回族,外婆是康巴人,舅舅是回族,妈妈是藏族。
边巴拉姆笑着说:“观念不同也不必激动。我们家有两个民族,两种宗教信仰,但这都不影响我们的感情,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纵使观念不同,也不妨碍不同民族间的交往。
在我区,各民族干部群众从长期交往中、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早已得出结论,各民族兄弟间,谁也离不开谁。
《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新时期巩固和发展民族大团结有这样一句话:“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自觉抵制各种狭隘民族意识,坚决反对民族分裂意识,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民委及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和创建活动。2010年,我区成立了“西藏自治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确保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常态化。2011年,自治区下发了《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评选活动的意见》,自治区民宗委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进一步健全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长效机制。
通过宣传教育,民族团结已成为我区各族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大家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呵护着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2013年,羌塘草原的冬天好像比往年要更冷一些。寒风呼啸的草原上,一座白色建筑坐落在当惹雍错湖边。这是尼玛县文部村村委会。屋里,驻村工作队队员正在包饺子。
这顿饺子比较特别,四川籍队员调的馅料,山东籍队员擀的面皮,藏族队员包的饺子,饺子出锅后,也给牧民邻居巴图盛上了一碗。
“小小的驻村工作队,虽然只有4个人,但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驻村工作队队员张中源说:“我是山东人,工作在拉萨,来到条件艰苦的藏北草原驻村。刚来牧区时,许多藏族同事也不习惯,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为牧民群众服务。”
梦朝着一个方向创造
近年来,我区围绕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这个任务,积极搭建工作平台、创新工作手段、拓展工作领域,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工作为重点,以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目标,努力构建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各民族团结一心,亲如一家,促进了我区各项事业的繁荣与进步。
同样也是在文部这个位于羌塘草原深处的村子,安徽人张国奇已在这里生活了五六年,已是3个孩子的父亲,现在是村里的电工,谁家电路出了问题,谁家电器出了故障,牧民都会找张国奇帮忙。
像羌塘深处的文部村那样,各民族团结和睦、共同繁荣奔小康的故事在我区数都数不过来。
贡嘎县朗杰林社区有十多位汉族女婿入赘到藏家,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他们通过带领藏族乡亲承揽当地基础设施维护工程而走向富裕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也与空军某部场站官兵结下了深厚友谊。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建成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区各民族兄弟共同奋斗。要实现这个梦想,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在长期共同奋斗的过程中,我区涌现出了格桑旺久、宋玉刚等一大批民族团结优秀代表和许许多多的民族团结集体以及民族团结家庭。
9月30日,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为使我区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实现共同繁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民族团结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多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十二五”以来,我区每年都要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行总结表彰,对推进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今年的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于中秋佳节那天。陈全国书记在大会上强调,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认真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益,引导各族群众在工作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不断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是的,要像爱护眼睛、珍视生命一样爱护和珍视民族团结,“因为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