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莉
12月16日,在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我区唯一的参展项目“西藏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受到了习近平主席的青睐,获得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两字评语,可这两个字对我区300多万各族人民群众而言是何其珍贵,那就是——“好!好!”
西藏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也可称之为“农牧管家”。它由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中国移动西藏公司和本地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研发搭建。通过“两屏、两站、一热线”(网站、手机客户端、村级信息服务站、语音热线)等多个业务系统,打造集信息采集、发布、处理、存储、开发应用为一体的综合应用交互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农牧民群众可以及时获悉市场需求动态,确保牦牛肉等农畜产品都能第一时间销售出去。同时通过这个平台,农牧民群众可以详细了解国家优惠政策、政策法规、科技咨询、生产经营、致富就业、文化生活等全方位信息,如有疑问,还会得到专业人员的及时解答。
“在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就未来全球网络发展提出四项原则: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说起此次大会,我区“农牧管家”项目工作人员郑培清依然很激动,“作为唯一且首次参展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西藏项目能获得习近平主席的赞扬,充分说明了多年来我区互联网在促进开放合作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是促进开放合作这几个字的生动实践。”
曾几何时,网购还是我区老百姓身边的新鲜事。如今,随着互联网和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依靠互联网生活的西藏人越来越多,人们在感受到其中便利的同时,也有很多人找到了新的商机。2013年,在淘宝网上消费金额达到百万元以上的买家,我区有7人上榜。2015年12月4日,财经频道发布新闻,公布了全美国一年一度的购物季“黑色星期五”人均消费力最强的全国5个省市,西藏排名第一。与此同时,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注册地址为西藏的活跃淘宝店铺数量达1216家,主要分布在拉萨和林芝两市。牦牛肉、玛咖、藏香、藏红花、松茸、藏药……西藏土特产在网上的畅销,标志着西藏特产进入了电商时代。
互联网在我区的普及应用,缩短了我区与外界的时空距离,改变了沟通交流方式。截至目前,西藏互联网用户总数达217万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家庭普及率达32%。今年,西藏将实现乡通光缆率超过98%,新增396个行政村具备宽带接入能力,村通宽带达80%以上。我区偏僻村落、广袤牧区的农牧民群众均可通过手机与世界零距离、零时差接轨。
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区青年也不甘示弱,“今年通过微信销售,我已经卖了20万元左右的冬虫夏草和各类藏药,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习惯这种购物方式,我就专门学了技术来做这个项目,我们做生意的也要跟着时代的脚步向前走啊!”26岁的小马对微店经营充满了信心。
位于日喀则市萨迦县萨迦寺的僧人塔钦每天都要打开自己的手机诵经,这种网络经书非常受欢迎,越来越多的西藏僧尼通过网络学习。“你看,我这里有一个藏汉在线翻译软件,不仅能够帮助我学习汉语,还能解决一些沟通问题。另外,还可以用微信发一些关于藏传佛教方面的知识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藏传佛教文化。”塔钦说。
在日喀则市江孜县人民医院的多媒体教室,医护人员正在接受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的专业医师关于心肺复苏技能的培训。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侯坤介绍说:“我们这个远程培训的设备是去年8月份开始使用的,目前主要通过它进行医学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今后我们要把它应用在远程病例会诊,尤其是一些疑难病例和术前病例。”
相信,随着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一个有序、开放和共享的中国互联网环境将引领未来。有序、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精神也会逐步延伸到我区的每个角落,“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必将让我区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