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使‘新型大国关系’渐行渐近”——外国政要和媒体眼中的习近平

柯岩

2015年12月14日13:51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使‘新型大国关系’渐行渐近”

凤凰评论2015年7月31日发表《习近平的领导力从何而来?》的文章,援引英国媒体的话说:“美国的全球盟友被视为是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最大资产,现在中国也在致力于打造外交网络,进行‘大国外交’,更准确地说可能是强国外交。”

“为中美两国关系创造良好契机”

2013年6月1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习奥庄园会晤称,中美两国在管理层均出现新面孔之际进行首脑会晤,时机十分恰当、难得。报道认为,中美外交关系在历史上曾经历过动荡期,而眼下正处在尼克松访华以来最有发展前景的新阶段,习近平与奥巴马能通过会晤开启这一时期,意义重大。该报称,中美首脑可以借此次加州会晤建立起个人间的信赖关系,从而为建立新型互惠的中美关系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该报表示,这也是两国首脑将名垂青史的机会。

2014年11月4日,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学院讲话时,描述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他说,两国在处理有关个人自由和网络安全等问题上存有分歧的同时进行合作至关重要。2014年11月12日,美国《侨报》刊发题为《北京版“习奥会”:新型大国关系渐入深处》的文章称,在2013年6月中美领导人加州“庄园会晤”之后1年多的时间里,中美关系在各领域中日益紧密。11月11日晚,在2014 APEC收官之夜,习近平邀请奥巴马步入中国政治中心中南海会晤,这一场在地球另一面上演的北京版“习奥会”,无疑使“新型大国关系”渐行渐近。

习近平主席于2015年9月对美国事访问前,埃及中东通讯社发表题为《北京和华盛顿均对习近平访美寄予厚望》的文章,认为中美双方都希望此行能促进两国早日达成双边投资协定,一旦达成将通过投资自由化实现双赢,并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日本外交学者网站2015年9月17日报道称,如果说邓小平1979年访美是为了扩大两国合作,那么习近平这次访问的任务将是管控危机,尤其是在当前中美关系被人们称为处于“临界点”的时候。报道说,通过选择在目前这个最不利的时间访问美国,习近平已经展示出非凡的勇气。2015年9月17日,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中美两国关系遭遇噪音时,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通过他的身体力行为中美两国关系创造良好契机,解释中国外交政策,消除误会。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主席做出访问决定非常值得肯定。

美国能源基金会认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有关气候变化的共识,是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贡献,具有历史意义。作为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元首,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也为其他国家的政治领袖发出了非常积极的信号。

《赫芬顿邮报》报道2014年陆克文在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我一直在密切关注中国的‘新型大国关系’概念的演化。习近平对‘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概括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这是习近平主席针对美国的核心外交政策,我完全支持这个概念。”

美国《华尔街日报》2015年9月29日报道,在国际上对中国的经济稳定和军事雄心感到担忧的背景下,习近平的慷慨有助于描绘一个截然不同的中国形象,一个作为全球增长和安全的贡献者的中国形象。新加坡《联合早报》专家文章指出,习近平此次美国之行确实给摇摆不定的中美关系带来了比较实在的“红包”。

“把中俄关系推向了第二次高潮”

2013年3月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首访选择了俄罗斯,正如《习近平:正圆中国梦》一书所说,“毫不夸张地说,正是习近平把中俄关系推向了第二次高潮:扩大了经贸合作的规模、在国际舞台上加强了协调,更重要的是,莫斯科和北京之间、两国人民之间的信任和好感在增加。在2013年3月俄罗斯与中国开始奠定了新型关系:形式上是战略伙伴,内容上是盟友关系。”“普京和习近平关系的质促进了决定数量的增长,保障了两国相互协作越来越高的水平。”“‘莫斯科—北京’快车在欧亚大陆上加大马力,全速前进,成为全世界高速运动的典范。”

2015年2月6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赴索契出席第22届冬奥会开幕式,“中国国家主席前往索契参加奥运开幕式,是给俄罗斯的一份厚礼”。英国路透社20日援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话称,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境外出席大型体育赛事。他说,互相支持是中俄战略关系的重要特征,也体现着两国领导人的亲密友谊。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地缘政治学博士皮埃尔·皮卡尔说,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对接,将推动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护地区和平与发展。这显示了中俄关系稳固以及两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共同愿望。莫斯科大学新闻系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扎伊采夫说,俄中两国今年共同庆祝二战胜利,体现出双方愿意长期发展友好交往。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俄中两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避免了一轮又一轮的军备竞赛、武装冲突。在俄中共同努力下,安理会保障了绝大多数成员国和平繁荣的利益。

吉尔吉斯斯坦著名政治经济专家马尔斯·萨利耶夫说,习近平对俄罗斯的访问以及出席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对于加深中俄关系和惠及整个地区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通过此次访问,中俄正在进一步深化经贸、金融、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助力“一带一路”战略。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未来俄中各领域合作十分令人期待。俄中双方的合作可以带动本地区,乃至整个上合组织、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携手向前发展。俄罗斯阿里巴里分析中心分析师米哈伊连卡说,两国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为亚欧大陆的经济谋划了一个光明的前景。未来在相关国家的大力配合下,亚欧地区必将迸发出更大的经济发展活力。

“创造了欧洲每个国家都与中国有特殊联系的印象”

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俄罗斯《生意人报》网站撰文称,习主席此次访问史无前例,这不仅是他在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访问欧洲,也是一场日程丰富的长达11天的“外交马拉松”。德国之声电台网站刊文中指出,这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第一次在欧洲舞台的全面亮相。习近平此行安排颇有看点:第一站是荷兰,这是中国国家主席自两国1972年建立外交关系以来的首次访问;习近平访问法国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法国是第一个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德国是中国国家主席8年来首次国事访问;习近平成为第一位在布鲁塞尔访问欧盟总部的中国国家主席。

《欧洲时报》刊文报道习主席访德说,可以相信,在今后的若干年内,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中国和第四大国的德国,在经济上开足马力,继续当好世界经济火车头和欧洲经济发动机的同时,在政治和外交等其他方面,也将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谋求建立更为公正和合理的世界秩序。德国《焦点》周刊网络版援引德国一名评论家的话说,“中国是亚洲最强的经济大国,而德国是欧洲领先的经济强国,两国愈来愈认识到应该承担的外交责任”,“德国和中国扩大经济和政治合作是合乎逻辑的”。科隆市长于尔根·罗特斯称习主席访德的讲话“了不起”,为德中双方的合作开启了面向未来又不失具体措施的新前景。他说,习近平提出的六点希望非常中肯,涉及的领域很关键,令他感到发展德中关系的巨大机遇。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评论习主席访法时说:“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不愿看见一个充满冲突的世界。中国乐见的是多极世界,寻求的是国际力量均衡发展。因此,中国强调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提出建设‘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中国高度重视与法国的友好平等合作,认为发展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和包括法国在内的欧盟国家做多极世界中相互信任、共同发展的好朋友、真朋友。对此,我们高度赞赏和认同。”

印尼资深政治分析人士李卓辉说,在欧洲,习近平出访受到德、法、荷等国的热烈欢迎,显示出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魅力和威力。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的乔纳森·霍尔斯拉赫说:“它巧妙地运用了不同手段,创造了欧洲每个国家都与中国有特殊联系的印象。”

习近平主席访英前夕,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于2015年10月1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期待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能够开启中英关系的黄金十年。”她说,英国对这次访问的安排,简而言之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希望习近平体验到“最最最好的英国”。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也热情洋溢地说:“让我们共同合作,让英国成为中国在西方最好的伙伴。”英国《卫报》刊发社论说,英国政界对中英关系的重要性和拓展中英关系的必要性,有着“跨党派的高度共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向中国,英国也必须顺应潮流”。加拿大《全国邮报》认为,英国自率先加入亚投行以来,正逐渐成为“中国在西方的最好伙伴”。英国《旁观者》杂志编辑尼尔森打趣道,“习主席来英国不像进行国事访问,倒更像是老板来视察”,凸显此次访问中习主席游刃有余的外交风格让中国“扬眉吐气”。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