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心城区繁华背后还有旧里陋室 破解二元结构的“黄浦样本”

2015年11月25日08:43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中心城区繁华背后还有旧里陋室 破解二元结构的“黄浦样本”

你可能想象不到,在繁华街道的背后,还有上千户人家每天还要倒马桶; 在霓虹闪烁的后面,还有很多人洗澡要去公共浴室,甚至还有每月吃低保的家庭……这就是上海中心城区“二元结构”的现实存在。

“很多人认为,大城市的郊区承接了大量外来人口,有二元结构矛盾不奇怪。但其实,在中心城区同样存在,主要特征是富裕人群与贫困人群的二元,突出表现是居住环境的天壤之别。”复旦大学教授任远说。

“黄浦区二元结构特征非常鲜明。一面是高楼大厦云集、商业商务繁荣;另一面却是上海旧房最为密集的城区之一。全区至今仍有成片旧式里弄248万平方米,8.2万户居民家庭没有卫生设施。”黄浦区委书记翁祖亮说。

如何破解?就从二元特征最显性的旧区改造着力,不是简单的搬、拆、建,而是“拆、改、留、修、管”并举,探索出了一条破解中心城区二元结构的“黄浦样本”。黄浦区建交委主任洪继梁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黄浦已超额完成“十二五”确定的旧改目标,五年拆除二级旧里以下房屋33万平方米,受益居民超过2.6万户。

“拆、改、留、修、管”并举的实践

小雪节气已过,天将逐渐变冷,往年此季是王老伯的“最怕”,因为家中无卫生设施,洗澡得去公共浴室。不过,今年不用了,黄浦区政府出资,在夏季启动了卫生设施改造工程。 在王伯伯家中,20多平方米左右的房间一角,用磨砂玻璃门搭出了大约1.5平方米大小的卫生间,洁具、台盆与花洒一应俱全。“趁着这次改造,我自己找人安装了热水器和淋浴头,现在随时可以在家洗热水澡了。”

王老伯家住南京东路146弄。他所在小区有60户居民都在此次改造项目中受益。为了给居民装上抽水马桶,政府户均出资1万多元。

房子不拆,生活同样要改善——这是“拆、改、留、修、管”并举的应有之意。黄浦旧改任务很重,即使按照目前“全速”或“超速”推进,至少还需要有三个“五年计划”才能基本解决二级以下旧里改造。对于那些暂时还无法实现征收的居民来说,改善内部居住条件和外部环境,同样很迫切。而对于黄浦的决策者而言,这样的愿想不能缓、不能等。

“破除中心城区二元结构,关键是要破除造成二元结构的壁垒,所以政策的落脚点,应该是为弱势群体提供均等的基本服务。”任远说。

黄浦做法就是通过“拆”、“改”,“管”起来、解决好。一是拆,对于迫切需要拆除的危房简屋,每年力争完成5000户。二是改,对暂时没条件实现征收的,则花力气“修”好房子的“里子”和“面子”,对“里子”实施“3+1”工程,“3”即卫生设施改造、综合改水、房屋全项目大修等“三大工程”,“1”即一户一表改造电表的“光明工程”,以此提升房屋的安全等级、居住的舒适等级;对“面子”,主要通过城市管理手段治理环境顽症,包括整治房屋周边的马路菜场、无证摊贩,修整坑洼马路,拆除违章建筑,增设健身步道等。

黄浦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李舜说,“十二五”期间,黄浦区总共投入5.7亿元支持老旧住房修缮改造,实施面积达到110万平方米,卫生设施改造工程覆盖1万户。“十三五”期间,老旧住房修缮改造将按照“存在安全隐患的优先、旧式里弄房屋优先、群众反映迫切的优先”原则统筹安排,初步计划实施150万-200万平方米,争取到期末实现将区内余留的、未实施过修缮的旧式里弄房屋轮修一遍。

将矛盾“前移后”化解

今年6月,一则“金陵东路骑楼疑将拆除”的消息引来轩然大波。黄浦区相关部门第一时间释疑:这里启动的是房屋征收工程,征收不等于拆除,后续会统筹考虑历史风貌保护问题。

外界误会消除,黄浦松了口气,住在金陵东路骑楼后面的百姓更是松了一口气:期盼多年的旧改,不会因为这个小插曲而耽误。

此处,是黄浦今年启动的最大旧改工程中的一部分。这一旧改项目就是“轨交14号穿越线”房屋征收工程,东至河南路、南至人民路、西至浙江路、北至金陵路,包括5个地块。通过货币化与安置房的征收方式,2423户居民将全部告别逼仄的老旧房与拎了几十年的马桶。

不过,居民们也许不知道,这项旧改工程的启动,其实提前了整整五年。

洪继梁说,轨交14号线施工会在未来五年穿越这五个地块的下方。实践表明,上面有居民区有商场,对下方施工影响不大,但黄浦区委、区政府领导想的是,轨交施工会产生噪音、会引发晃动,这些问题肯定影响“住在上面”居民的日常生活,而且这5个地块本来就属于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早动早好。

直面现实,将矛盾“前移后”化解,这是黄浦破解中心城区二元结构摸索出的一种方式。

在福建南路居委,记者见到了第一批旧改签约的黄阿婆,马上要告别住了24年的旧房,她满心欢喜。她家在金陵东路423弄,上海绝佳中心地段,可走进她家所在的大门,记者吃惊不小——不开灯伸手不见五指,楼梯又窄又陡,而且三层楼房竟然住了16户人家。“现在好了,老房要拆了,我再也不用爬楼梯了。”黄阿婆告诉我们,她女儿已经帮她看好一处底楼的房子,拿到的征收款差不多刚好买房。

本次旧改涉及的5个地块所在不少居民,家庭条件并不好,如金陵路居委会涉及的居民中有一成多是低保户与残障人士,宁波路居委会涉及的居民中有一半以上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他们对改善住房条件非常迫切。“对于没有条件改善居住环境的老百姓,政府的财政资金就是应该尽早投在他们身上。”任远说。

一场兼顾历史记忆的城市更新

“饭要一家子轮流吃、觉要悬着脚丫子睡”。在董家渡鸡毛弄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居民王小妹,这样形象地描述她过去的生活,空间窘迫到无法想象,而抬头望一望,便是黄浦江两岸的江景大厦。

改变就在南外滩升级上海CBD核心拓展区的蓝图中。如今,随着南外滩一幢幢新楼跃升天际线,王小妹一家也早已住进了新家。

借力市政重点项目、配合历史风貌保护——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改善老百姓居住水平,是黄浦破解中心城区二元结构的又一实践。

这样的故事很多,绝不权仅是董家渡和“轨交14号线穿越段”。“豫园是上海著名的历史风貌保护区域,但也存在着大片大片的二级旧里。”在洪继梁看来,这就是中心城区里的“城中村”,而这样的矛盾在“十三五”期间可能会鲜明地在黄浦体现。

黄浦有31%的面积属于全市四大风貌保护区范畴,这些地方往往存在大片危棚简屋。怎么办?将旧区改造和历史风貌保护有机结合,来一场兼顾历史记忆的城市更新,是黄浦决策者的选择。

“留”下城市记忆,并非简单地不拆,而是有选择地留,带着思考地留。露香园位于豫园核心区域,曾是与字面意境极不相符的嘈杂之处,如今已完成部分改造,既有符合现代化住宅,又以石库门建筑保护性改造后的保留,“东青莲街”和“同庆街”两条历史悠久的街巷,也留下了原本的走向和宽度。这样的“留”平衡着风貌保护、居住品质等多方面,解题思路可复制、可推广。

事实上,在同福里、在尚贤坊,利用历史建筑风貌保护的契机,黄浦在同步提升居民居住水平的同时,也在反复琢磨怎样才是更有生命力的“留”。同福里是全市首个历史风貌街坊整体保护改造和开发利用试点项目,黄浦创新了老城区保护性改造的新模式,房屋征收后,原本的居民搬离了老宅,而房屋改造后,会有谁搬进来?他们会在这里做什么?黄浦仍在探索。

正如任远所言,“破除中心城区的二元结构,绝对不是要构造简单划一的高档社区;相反,社会结构的二元性甚至多元性,会体现出区域面貌的多样性,而这也正是一个区域生存发展的资源与活力所在”。(记者 唐烨 陆绮雯)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