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聚焦十八届五中全会
分享

五大发展理念的中国实践②

创新:未来中国的引擎

记者 申孟哲

2015年11月13日09:5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架机11月2日在上海总装下线。
  (资料照片)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被排在首位,并处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创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全新概括。

为什么要把创新摆在中国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因为这是历史的趋势,也是形势的需要。

从国内形势看,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则最为关键。中国是一个人口规模大、人均自然资源少的国家,创新对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越来越起决定性作用。创新不仅能提高传统生产要素的效率,还能够创造新的生产要素,形成新的要素组合,实现传统要素主导方式到创新驱动的转变,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内生动力。

同样,创新也是适应国际竞争的关键所在。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重大颠覆性创新不时出现,对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安全、外交等产生深刻影响,甚至改变国家力量对比,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的关键。在这一轮新技术革命中,世界各大国都在积极强化创新部署。比如,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德国工业4.0战略等,都应运而生。

如今,创新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新赛场,谁主导创新,谁就能主导赛场规则和比赛进程。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风险。只有努力在创新发展上进行部署和突破,才能跟上世界发展大势,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久久为功的中国实践

创新并非一时之举,中国一直在实践着。

11月1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日内瓦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在3D打印、纳米技术和机器人工程学3项前沿技术的专利申请方面表现抢眼:2005年以来,在全球3D打印和机器人工程学领域的专利申请中,超过1/4来自中国,为世界各国之首;纳米技术方面,中国占全球申请量的近15%,居全球第三。这3项有潜力促进未来经济增长的前沿技术创新中,中国是新兴中等收入国家中唯一向先进工业化国家靠近的国家。

世界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数据则指出,去年,中国的研发支出达到近200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大约2%,绝对值在全球排名第二。同样,中国在专利申请的数量上也领先世界,2013年超过82.5万份,高于美国的大约57万份。其中,企业的申请占到了60%以上。

我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完备的产业体系、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与移动智能时代创新效率提升相结合,也为技术、产品和产业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使我国创新驱动具备了动力转换、发力加速的基础。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创新能力还有很大提高空间。比如,我们的科技储备还有待加强,高端人才仍然十分急缺,等等。

因此,未来5年和更久的历史周期中,创新依然是中国最急需的发展理念与实践。

未来发展的清晰路径

对中国来说,创新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用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话语表述,就是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这也就意味着,在经济发展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依然将是未来发展的体制架构;在发展空间上,则要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在产业发展上,中国的制造强国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实施《中国制造二〇二五》、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

而在这样一大批关乎未来发展的工程背后,中国的政治、社会体制也将以创新的理念贯穿,迎来新的变革。比如,在影响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方面,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都将迎来改革,同时,行政管理体制也将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新常态是新事物,需要不断加深认识和理解,主动学会适应和引领。中国依然蕴含着广阔的机会和市场,也有极大的潜力需要激发。以未来的5年为契机,中国将会迎来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这一次,传统的发展模式将走到尽头,而创新之力将蓬勃而生。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