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为让群众过好日子 政府主动过紧日子

——“准确把握新一轮振兴的工作重点”系列报道之二

2015年11月12日08:28   来源:辽宁日报

原标题:为让群众过好日子 政府主动过紧日子

22℃,这是10月15日以来,西丰县西丰镇远景小区居民舒丰枝家中的温度。 “供暖提前了半个月,而且今年政府还给房子外墙加了保温层,我们没掏一分钱!”舒丰枝脸上闪过的笑容温暖而幸福。

有温度才有温暖。

今年前三季度,西丰县财政收入大幅下降,而在民生方面的支出却增长10%。

这,就是我省各级政府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财政收入下滑的背景下,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影。

截至9月末,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持续下降,而民生支出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3%,同比提高近5个百分点。

“政府要勒紧裤带过紧日子,把钱花在民生工程上,花在低收入群体和特困群众身上。 ”今年初,省政府向全省人民郑重承诺。

这承诺已变成一幅幅温暖的生活图景。

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600万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增加201元……44件民生实事已完成26件。

“幸福感”,注定是2015年辽宁经济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民生领域的关键词。

立足稳定之基坚持民生基调

“越是在困难情况下,我们越要高度重视民生、全力保障民生,民生投入不仅不能减少,而且还要力尽所能地增加和提高! ”省委、省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振兴发展的稳定之基。

“绝不能让经济下行压力传导到民生上面”。省委、省政府定下民生基调。

今年以来,尽管我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但民生基调一直未变。

从全省两会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要会议,从省领导座谈到调研,“民生”永远是核心词。

民生工程最直接和百姓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强调指出,“人民群众是最重实际的,最反感‘忽悠’、唱高调、搞‘空头许诺’”,“绝不能‘忽悠’老百姓,要说到做到,一诺千金。 ”

省长陈求发明确指出,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财力更多地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确保年初提出办好的民生实事件件落实、一一兑现。

“支持改善民生。 ”在全省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中,用大量文字详述保障民生的内容,同时,报告中关于 “压减一般性支出”这样表述:大力压缩差旅费、会议费等经费类支出。

政府机关购车要花多少钱,接待费用计划是多少……这些信息在《省政府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实施后,已不再是秘密。 “各级政府部门的‘三公’经费预决算已全部面向社会公开。 ”省政府办公厅有关人士介绍。

在这一年里,《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继续办好重点民生工作的通知》、《关于抓好2015年10项重点民生工程落实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民生工程财政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与民生有关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

“政府再困难,也不能让老百姓挨冻。 ”西丰县县长康冠华介绍说,今年县财政收入大幅下降,但还是拿出了4200万元,对全县老旧居民楼加装了保温层,目前已完成40万平方米。

坚守民生底线,保持民生基调,已成为全省各级政府的行动自觉。

坚持民生优先定制民生大餐

上一个供暖期,鞍山市一处负责近3万用户供热的老旧锅炉房多次出现故障,住户苦不堪言。今年,当地政府对这个锅炉的供暖热源进行了更换。

截至10月10日,鞍山市新建维修改造锅炉91台,改造室内供暖设施40多万平方米,据测算,全市今年投入供暖设施维修改造资金达1.24亿元。

一边是财政收入增速趋缓,一边是财政支出刚性增长压力,如何保障民生投入不打折,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智慧和定力。

政府主动过紧日子,就是为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我省坚持民生优先原则,财政资金重点倾斜民生领域,为民生改善提供预算保障。

据省财政厅公开的2015年前三季度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数据显示,在整体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下降的情况下,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各项支出都保持了增长。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14.2%,节能环保支出增长59.9%。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达77.3%,同比提高近5个百分点。

为确保民生领域投入力度不减,省政府对2015年省本级预算支出进行压减,对9月底尚未拨付使用的省直部门经费类专项,全额压减无需支付的结余资金,对9月底尚未下达的省本级专项资金进行压减,除据实结算项目、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补助、支持残疾人事业等重点民生项目资金外,其他专项资金压减收回总预算。

“收回的资金用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民生项目。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透露。

此外,我省还严格控制追加预算,对“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一律不予追加。

记者在省财政厅网站上看到,2015年初,我省省本级部门,包括省级行政单位使用当年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为4.81亿元,同比减少10.2%。

“今年的‘三公’经费不仅少之又少,而且审核更是严之又严。 ”很多省直机关干部明显感到了“三公”经费压缩带来的“压力”。

这种“压力”已转化成改善民生的动力。

须臾不能懈怠提升幸福指数

“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让每一分钱都能发挥最大效益。民生实事只有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群众才会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

抓好民生工程是省政府的头等大事。省长对办好民生实事明确要求:跟踪督办、重点调度、加快推进、全部完成;同时,每月听取民生工程的进展情况汇报。分管副省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调度推进情况,解决具体问题。

民生工程同样是各地各部门的头等大事,“民生的问题须臾不能懈怠。 ”一位基层干部表示。

在各市,民生工程稳居“一把手”工程,并细化分解民生项目,制订实施保障方案,并建立考核督查机制。对于民生实事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市主要领导都会在第一时间走进现场帮助解决。

在省政府督查室督查专员牛振杰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 《2015年10项重点民生工程205项措施》。省政府督查室把44件民生实事一项一项建立台账,一件一件跟踪督办,完成一项销号一项,确保年底前一一交账。

“组织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督查到位,确保了民生实事的顺利推进。 ”牛振杰认为。

前三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

截至10月底,全省实名制就业73.3万人,新增就业35.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低于全年控制目标;

全省600万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调整至每月2234元,增加了201元,实现“十一连涨”;

……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在省委不久出台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着力”要求加快推进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振兴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于民。

字里行间,老百姓再一次读出了不断攀升的幸福指数。 

(记者/柏岩瑛 关艳玲)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