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俞懿春 丁子 柴哲彬 张意轩
2015年11月07日08:5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
|
花园之国新加坡11月6日迎来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首次国事访问。习主席的来访成为新加坡热议的话题。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当天在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上表示欢迎习近平主席的到访,他写道:“今年是新加坡和中国建交25周年,也是新加坡金禧年,希望这次访问能进一步加深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走在新加坡的街头,随处可见的汉字、耳边不时响起的汉语都提醒着:这是一个与中国有着割舍不断渊源的国家。
新加坡华文媒体《联合早报》6日推出厚达48个版的新中建交25周年纪念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事访问特辑。特辑图文并茂、版面精心设计,以“当下”“记忆”“携手”“延续”四章,全面梳理了新中两国在政治、经贸、人文等各个层面关系的发展,重温两国25年来走过的路,展望双边关系未来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联合早报》在《习近平来访意义重大》的文章中提到,习近平此行是系列庆祝活动的压轴好戏,意义重大。
“马里士他肉骨茶”店的陈女士听说本报记者来自中国,拿出了当地的中英文报纸,高兴地说,她已经从报纸和电视上看到了习近平主席要来新加坡访问的消息,“大家都很高兴,都要去迎接习主席,希望能与习主席握握手”。
新加坡的华人占总人口的75%左右,华侨华人在生活方面保持着中华传统文化。在中信汇富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弢看来,这也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坚实的基础,“正如习主席所说,中新关系得到长足发展,不是历史的偶然”。
“新中建交25年来,双边关系提升了很多,25年前我们提出的一些经济合作目标,包括提升双边贸易额等,现在都远远超越了。中国完全改变了,新加坡跟25年前也很不相同,所以,我们跟中国继续合作的条件比以前更好。”李显龙在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如是说。
新加坡英文媒体《海峡时报》6日也推出8个版的新中建交25周年特别报道,回顾了从1976年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访问中国、到此次习近平主席访问新加坡以来,新中关系史上的25个里程碑事件,梳理了两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的成果,以及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经济转型等将给新加坡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
“中国像一棵大树,依靠中国能更快地成长。”新加坡兄弟(控股)有限公司集团总裁许哲财如是说。许哲财表示,虽然新加坡在世界地图上只是一个小红点儿,但这个小红点具有独特的地缘和经济价值,小红点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握手,双方都获益良多。
当前,世界经济在转型,中国经济也在转型。新加坡陕西同乡会杨新平认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新加坡的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携手走过了25年,新中两国的下一个25年更值得期待。”谈及未来,新加坡莆田控股首席执行官方志忠如是表示。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客座教授吴元华认为,相信两国领导人将借此机会,就双方都关心的区域与国际局势进行坦诚的交流,并签署扩大两国进一步合作的协议等,“新中两国的务实合作,将为区域乃至东亚的和平与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24岁的中国留学生王展薇,已经来新加坡12年。她说,习近平主席的到访必将进一步提升两国民众交流的热度。“很多合作都是从旅游开始的,两国民众交流的增加,会催生更多的合作,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本报记者坐车前往新加坡植物园采访途中,司机蔡咏锦听说记者来自中国,立刻兴高采烈地说道:“这次我们会以习近平主席和夫人的名字命名胡姬花新品种。我们欢迎习近平主席来新加坡看看,希望我们两国的友谊代代相传。”
(本报新加坡11月6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07日 06 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