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大”局长变“小”书记

2015年11月04日09:28   来源:四川日报数字版-首页

原标题:“大”局长变“小”书记

“明天开会征求村民意见,后天拉碎石铺路……”10月30日下午3点,内江市资中县发轮镇庙沟村“第一书记”陈伟用略带沙哑的声音向市委专项督导组汇报近期工作。趁着督导组记录间隙,陈伟往嘴里塞了一片润喉片,“说话太多就这样了。”陈伟明显感觉时间不够用,“我现在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

陈伟的紧迫感源于庙沟村的现状。发轮镇是资中县最偏远的乡镇,庙沟村又是发轮镇最偏远的村。全村3620人中,留守的老人小孩占到了六成;全村除了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作物,没有任何产业;贫困户虽然只有150户、450人,但脱贫致富却苦无门路。“说实话,第一天我就有点想打退堂鼓。但我在市里能干好就业局副局长,为什么在村里就干不好‘第一书记’呢?”陈伟选择了坚持。

到村的第二天,陈伟请村支书孙存建带他走村入户了解村情。纯土坯的房屋,年久失修,墙体大面积开裂,屋顶开着“天窗”……孤儿兄弟孙学根和孙建波的生活境况,让作为大男人的陈伟眼眶红了。“一定要让他俩尽快住上新房。”陈伟暗下决心。资金有缺口,陈伟四处筹措;人员太紧张,陈伟动员村民。“11月中旬,兄弟俩的新房就能动工,春节就能住上。”陈伟信心满满。

怎么能让更多贫困户脱贫、村民致富,是摆在陈伟面前的一道大难题。“村里大片大片的土地荒废让人心疼。庙沟村离资阳和眉山很近,搞点种养业肯定有市场。”很快,陈伟启动了返乡创业“回家工程”。“查秀英这个人能干,养兔子养得好,可惜现在出去打工了。”村民向陈伟推荐能人,陈伟马上要来查秀英的电话号码。当了解到查秀英家里还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外出打工实属无奈时,便鼓励查秀英回村养兔,并承诺尽其所能地为她提供帮助。“如果在家里就能挣钱,谁愿意离乡背井到外面打工呢?陈书记帮我协调了10000只兔苗,争取到10万元的返乡创业贷款,两年内没有利息。”提到这件事,查秀英说话的声音特别大,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陈伟的“算盘”还远不止于此。他希望通过查秀英的规模养殖,能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散养;同时,针对村里干部结构老化问题,将年轻、有文化、懂技术的查秀英作为后备干部培养;而查秀英的回归,或许还能带动更多的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记者 熊润频 林凌)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