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担当塑魂铸魂使命,做好排头兵 ——

上海文艺界代表座谈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再创文艺繁荣发展新辉煌

钟菡

2015年10月23日09:42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担当塑魂铸魂使命,做好排头兵 ——上海文艺界代表座谈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再创文艺繁荣发展新辉煌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上海文艺界要担当塑魂铸魂使命,做好排头兵。在昨天召开的上海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进会上,文艺界代表结合自身创作各抒己见,为推动上海国际化文化大都市建设,再创文艺繁荣发展新辉煌建言献策。

以人民为中心,树立文化自信

中国剧协名誉主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对一年前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铜臭气,’这句话道出我们的心声。”作为戏曲人,他对相当一段时期内戏曲的发展状况充满忧虑。他认为,过去戏曲走过不少弯路,比如为参加一些活动而进行所谓的大投资、大制作,为一次活动一排、一编、一演,浪费了不少资源,也背离了戏曲艺术的特色和风格。

“上京演《贞观盛世》时,原本要求魏征的音乐形象用双簧管,我就对导演说,此言差矣,双簧管是芭蕾舞小天鹅的形象,不适合魏征。我们讲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但就像总书记所说的,如果以洋为尊、唯洋是从,而‘去中国化’,那是行不通的。”他认为,戏曲人更要加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我们生活在一个好时代,但好作品是不是越来越多了?这值得深思。”中国美协副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施大畏谈到,他的工作室里一直放着两张照片,主人公是同一位陕北老汉。1997年去陕北写生时,这位老汉淳朴可亲的形象打动了他,于是拍下了第一张照片。十年后,他故地重游,又在村口遇到了这位老汉,拍下了第二张照片。十年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乡们的文化生活却并没有太大改善,这让施大畏深思,作为文艺工作者,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如今,文艺工作者面临着文化创造和商业运作之间的困惑,会让创作变得浮躁,脱离人民,脱离生活,出现“快餐娱乐”现象,缺失讴歌真善美的内在力量。在古代,绘画有着“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这一优秀传统需要当今艺术家发扬光大。

上海群艺馆党总支书记张洁认为,群文工作应着力推进传统民俗和中华元素的时尚表达,善讲百姓故事,让其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己“蹦出来”,“让老百姓自然而然接受”。

书写时代精神,勇担创新使命

“习总书记说,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拥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德艺双馨就是我们青年一代演员所终身追求的境界。”上海芭蕾舞团首席演员吴虎生认为,年轻一代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创新使命,必须用更美的艺术表现,打开人们心中向善向美的窗口。

近些年,上海芭蕾舞团一直“两条腿”走路,努力打造中国原创芭蕾,用世界通用舞蹈语汇,传递中国文化元素。“其实‘两条腿’走路对于芭蕾舞演员来说并不容易,古典芭蕾演员的肌肉都是外开的,跳现代舞时肌肉则是向内的,所以每次我们跳现代舞,都要想办法把肌肉 ‘关起来’,但人的肌肉转换并不是那么迅速,每次都要经历长期的酸痛折磨。但为了让中国芭蕾立足世界,大家都无怨无悔。”

这些年,上海电影集团公司著名编剧王丽萍一直在创作第一线,用作品来表现真善美,反映普通百姓生活。由她创作的电视剧《岁月如金》讲述知青回到城里的故事,在创作时,有不少人问她为何不写擅长的婆媳剧,反而选冷门主旋律题材,万一收视率遇冷,怎么办?她则认为,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用良心写作,书写小人物的中国梦。

敢啃“硬骨头”的还有著名编剧、上海越剧院院长李莉。最近两年,李莉创作了不少有市场、有口碑的越剧作品,可是当进行《燃灯者》创作时,却听到过许多“闲话”,让她一度犹豫。但她认为,假如不能在戏曲作品中为后人留下一些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文精神,以及囊括在精神中的现代痕迹和历史思考,是我们当代人的失职。“戏曲创作很难,当代题材创作更难。然而历史上许多优秀传统剧目都是那时的当代戏,我们更应该乘利好政策的东风,推陈出新,让我们现在这一代的戏曲不成为历史空白。”

合一影业首席执行官朱辉龙认为,《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对基于互联网技术成立的影视公司来说任重道远。公司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以即将上映的电影《万万没想到西游篇》为例,通过分析网络剧《万万没想到》关注度,选择了最高的西游题材进行电影制作,作品着眼于小人物身上的力量与神奇,拍摄前,剧本修改了45稿,并通过游戏营销授权等在上映前实现了大部分成本回收。“放眼未来,网络文艺将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坚持为人民创作商业与艺术双丰收的作品。”

传递上海形象,博采文化众长

“最近我编剧的《大好时光》在东方卫视收视率破1,刚播出6天,互联网日播出量已经突破4个亿。”王丽萍忍不住向大家透露这一好消息,“这部作品很有意义,完全是上海团队用上海风格拍摄的上海故事,是一部有海派特色的剧。”王丽萍笑着说,这部电视剧被上海旅游局剪成了上海形象宣传片,最近有外地观众留言说,看了想来上海定居,想嫁上海男人。“想不到无形中用作品传递了上海形象,以前的上海男人的代表形象是春晚上巩汉林,是《渴望》中的王沪生,今天变成了剧中非常温暖的胡歌。”

上海市作家协会著名作家滕肖澜今年完成了长篇小说《乘风》,作品的成功得益于她曾在机场工作多年。这是她第一次尝试工业题材的小说,之前,她一直写上海的百姓生活。“我的小说素材灵感来源于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

上海新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震华认为,上海具有博采众长的文化,上海文艺作品也应具有国际化水准,成为中国文化走向国际的桥梁,这是文化企业的从业职责,也是责任。

“我生活在上海,1999年作为人才引进调到上海来,对于这个城市,我是有责任感的。好好写优秀的作品,既是我的本分和责任,也是我献给上海的礼物。”王丽萍说。

上海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进会召开

推动文艺从“高原”走向“高峰”

本报讯(记者 钟菡)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市文联、市作协主办的上海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进会昨天在上海图书馆召开。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云虎出席会议并讲话。

董云虎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 《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他要求,要紧紧围绕中国梦时代主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和时代主旋律,努力担当起为中华民族塑魂铸魂的使命;要牢牢抓住创作这个中心环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推动文艺发展从“高原”走向“高峰”;要切实加强组织引导,制定政策措施,落实创作规划,强化阵地建设,积极营造出作品、出人才、出影响的良好创作环境。他希望上海文艺工作者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为推动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创造上海文艺繁荣发展新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李放、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