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不到,我手机的套餐流量就花光了!”因为国庆黄金周旅游时在微信朋友圈“疯狂”晒照片、传视频,家住江西省南昌市的56岁王江阿姨的手机流量费10月份看来又要超支了。
“超支也没办法,现在离不开手机,这笔支出是省不了啦!”王阿姨感慨地说,以前总觉得衣食住行是家庭支出的“大头”,最近一算账才发现,以智能手机更新、手机上网流量消费为主的信息消费支出已后来居上,不知不觉成为家庭账单中的“重头”。
王阿姨给记者“晒”起了他们夫妻俩和女儿一家三口今年前9个月的信息消费账单:
1月,购买1台路由器,花费130元;
3月,购买2部新智能手机,共花费近1万元;
8月,购买1台平板电脑,花费3500元;
1至9月,一家三口每人每月平均120元左右的手机上网费;
1至9月,到手机应用商店里付费购买应用软件,每月花费平均50元;
1年的宽带费680元……
“粗略一算,今年前9个月纯粹的信息消费支出就近2万元,至少占了我们家一年总支出的五分之一,这还不包括有时需要增补的流量超支费用,绝对‘重头’!”王阿姨说,放在5年前,这笔支出绝对没超过1万元。相反的,传统“大头”的食品等方面的支出占比一直在下降。
事实上,王阿姨家的信息消费账本不过是老百姓已经搭上“互联网+”生活快车的一个缩影。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也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
另据工信部核算,2014年,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为29270.1亿分钟,同比增长仅1%;移动短信业务量达7630.5亿条,同比下降14.4%;但手机上网流量达到17.91亿G,同比增长95.1%。
手机流量费的透支,给王阿姨带来了小小的烦恼,但移动互联同样给王阿姨的退休生活增添了幸福的音符。现在她不必费神地每天去菜市场买菜,而是经常上网订购送货上门的蔬菜食品;喜欢炒股的她也不用再去吵吵嚷嚷的证券营业厅,而是下载炒股软件直接用手机操作。
“很多事情一部手机就全解决了,又省时又省力。节省下来的时间我可以多做做家务、丰富丰富情趣爱好。”王阿姨说,更不用说网络上大量的信息本身就给了我们一个丰富的世界,价廉物美的东西买都买不够。
在“互联网+”生活快车的引领下,上至年过古稀的老人,下至中小学生,普通老百姓都在迎接一种全新的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在五六年前并不显得“重头”的个人信息消费支出日趋增多成为一种必然,更折射出百姓生活水平和品质悄然的升级、提档。
“就拿网购来说,现在我们家很多东西都不到实体店去买了,而是在网上选购。我现在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接全家人的快递包裹。”王阿姨笑着说,和方便快捷的生活相比,多花一些流量费也不算亏。
得益于“十二五”期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短短几年,以移动互联为核心的信息消费在中国便异军突起,形式多样的信息服务产品广泛进入到居民家中。从过去传统互联网时代“不出门知天下事”到如今“互联网+”“天下事送上门”,信息消费正成为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的典型代表,更使得一批传统产业插上了“互联网+”的发展翅膀。
和很多手机网民一样,王阿姨也还有一个期待:“国家今年提出要‘提速降费’,若真能实现,那我们家的账本还会有新的变化。”(新华网南昌10月15日电 记者邬慧颖)
相关专题 |
· 聚焦十八届五中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