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与专家座谈会现场。记者 吴伟洪 摄
14日上午,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省长与专家座谈会在广州召开。7位国内知名专家与企业家为广东“十三五”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他们指出,“十三五”是中国经济转型期,也是广东面临的战略机遇期,是广东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蜕变的关键战略期,需要认真进行科学谋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等与会专家对广东寄予厚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
广东要争取再出一个深圳
广东增长速度前几年有所降低,但相比全国来讲并不低,7%以上,深圳8%以上。广东这两年对全国稳增长起到了很大作用,我认为这很了不起。
要继续做好率先示范作用,广东需要从两个方面着力:建立世界级的创新中心和制造业转型升级高地。创新要尊重创新规律,创新资源是流动的,从全世界来看,最后就是形成几个大的创新中心。创新需要条件,创新资源聚集到某个地区才可能形成创新中心。
深圳这几年走在全国前列,要好好保持这个势头,把这个地位巩固好。全国搞创新,如果有5个深圳,中国创新在全世界就有地位了。广东要争取再出一个深圳,那广东对全国和全世界的影响都很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
广东应努力向加州学习
有人把广东当作美国的加州。加州GDP是广东的两倍,占比美国大概13%,广东则占全国11%—12%。对照加州,广东在以下三方面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第一,科技创新能力,广东与加州还是有本质的差距。全美国100家发展最快的高科技公司,加州拥有近一半,硅谷的高科技产业占据美国的高新科技产业的1/3。广东在这一方面仍存差距。
第二,教育与人力资源结构。加州的高等教育可以说是全美国最繁荣的,这给广东的启示就是在教育系统建设上需要加大力度。广东在人才的开放力度上也要加大。
第三,产业水平上看,加州的IT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金融、旅游、航空航天、影视文化、设计制造等在全球都有领先的公司和技术。总的来看,广东学习加州就要从这三方面去努力。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白重恩:
降低企业负担给企业减压
首先,财政的投入应该转向。我们能不能少做一些建设性的投资,而在降低企业负担上做一些工作。
怎么降低企业的负担,有很多办法。我提一点,降低社保缴费率,允许地方比如广东有一定的试验空间。给企业减压是很重要的,能够减压起作用的就是降低社保缴费率。
第二,让社会资本加入基础投资。地方政府应有相关的政策来促进,成为投资者更直接有力的保障。
第三,政府很多方面需要有所作为。比如老龄化创造了很多需求,但目前养老的产业没有得到很好发展,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养老问题上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分工没有界定清楚。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党委书记王景武:
粤港澳共建大珠三角金融圈
我主要提十点建议:第一,与港澳共建大珠三角金融圈。第二,发展总部金融。第三,推进金融与科技、产业融合。第四,在金融网点叠加小额贷款、理财等业务,打造农村金融服务小超市。第五,省政府已经出台了关于创新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的若干意见,下一步关键在落实。第六,发展资本市场,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第七,搭建产业资本和保险资金合作的平台。第八,推动地方金融机构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结合大数据提升信息化处理能力,并且注重与实体经济的结合。第九,推动信用系统的建设,创造发展信用服务市场。第十,建议设立中小企业应急周转基金,降低企业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大地:
广东需要绿色低碳发展转型
煤炭市场已连续两年大幅度疲软,煤炭整体进入总量下降通道。电力增速下降也明显超过了预期。与此同时,油气消费也受到了明显影响,天然气消费增速受到煤炭价格下降影响也出现了增速下降。
“十三五”期间能源发展条件明显变化:保供将不成为主要矛盾,生态环境改善将继续保持压力,碳排放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以绿色低碳转型为特点的能源革命战略方向将进一步明确。
广东省需要考虑以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为“十三五”重要目标,建议广东2020年要实现所有新建建筑绿色化,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和全省交通系统。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珺:
投资增长速度需要保持适度
广东投资增长率2014年已经提高到了15.9%,2015年上半年已经提高到了17.3%,在“十三五”期间,这种投资增长势头需要保持。需要创造条件,使民间资本在自愿基础上加快进入。为此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以法律制度建设与深化国企改革为重点,推进混合所有制发展。
第二,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切入点,进一步推进管制环境的规范化与国际化。“
第三,以平台建设为抓手,降低民间投资的不确定性,增强民间资本的吸引力。这包括两方面,一是搭建各种技术服务平台,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二是通过建设各种基金平台,使民间资本自身以组织化方式进行投资。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
以清晰导向激发企业家信心
每一家企业都在寻求新的出路,作为企业经营者,从微观角度谈三点体会:
第一,互联网思维或者“互联网+”并不是灵丹妙药,它解决不了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根本问题。
第二,过去三十年,广东已经形成了各行各业的领先企业。虽然过去三十年的发展积累了经验,但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创新,创新需要靠资本、人才、技术和环境,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
第三,政府应该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和商业化,政府的监管、审批应更加开放透明。激发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是以清晰的导向,吸引外资企业,引导民营企业、民营资本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智能密集的产业发展,对中小企业给予更多的支持。
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
(12名)
顾问委员名单
1.陈锡文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2.韩 俊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员
3.韩文秀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
4.刘世锦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
5.隆国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6.罗 俊 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7.郑新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著名政策研究专家
8.范恒山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教授
9.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
10.白重恩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导、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11.迟福林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12.刘尚希 财政部研究所所长、博导、教授
(11名)
企业家委员名单
1.朱 伟 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
2.李灼贤 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3.李 静 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4.宋广菊 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5.莫高义 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
6.王桂科 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7.肖 学 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8.李 成 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9.张招兴 广州越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10.方洪波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11.陈国华 广东联合实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36名)
专家委员名单
一、宏观经济、绿色发展(8人)
1.白津夫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巡视员、博士
2.王 珺 广东省社科院院长、教授
3.李鲁云 广东省发展研究中心巡视员、博士
4.乐 正 深圳市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员会主任、教授
5.谢博能 广州市政府研究室主任
6.赵黛青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
7.钟流举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教授
8.田秋生 华南理工大学经贸学院副院长、博导、教授
二、产业经济(6人)
9.赵昌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研究员
10.黄敦新 广东省国资委副主任
11.向晓梅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2.靳文舟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院长
13.朱卫平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
14.陈 新 广东工业大学校长
三、三农研究(5人)
15.叶兴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部长、研究员
16.陈祖煌 广东省委农办主任、博士
17.廖森泰 广东省农科院副院长
18.傅 晨 华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教授
19.瞿志印 仲恺农学院副院长
四、财税金融(6人)
20.王景武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
21.张承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22.刘文通 广东省金融办主任、博士
23.陆 军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博导、教授
24.江裕棠 广东省保监局副局长
25.郑方辉 华南理工大学政府绩效评估中心主任、博导、教授
五、经贸(5人)
26.隋广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27.李惠武 广东省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28.陈广汉 中山大学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29.庄伟光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30.李开益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研究室主任
六、社会、法制、党建(6人)
31.王光辉 广东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32.张 渝 广东省监察厅副厅长
33.胡社军 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34.余甫功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育长、教授
35.姚楚旋 河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36.杜承铭 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
注:涂黑人员为原委员会人员
(记者 黄应来 实习生 甘韵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