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浓浓援疆情——记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援疆医疗队

宋育新

2015年10月09日09:13   来源:吉林日报

原标题:浓浓援疆情

  今年6月23日,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首次委派3名中医专家参加由省卫生计生委组织的第二批“吉林省医疗卫生短期带教专家援疆医疗队”,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了这片广袤的土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北部边缘,于阿勒泰市中医医院开展对口医疗带教支援工作。

  阿勒泰市中医医院地处戈壁滩上,日照长、风沙大、雨水少,病人中有来自各地的汉族及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居民等,医疗队员们要迅速克服并适应倒时差、自然环境恶劣、语言不通畅、生活风俗习惯不同及对家庭的思念等困难,按照依托“吉林卫生人才培养项目”,实施“造血”工程的指导思想,发挥专业优势,弘扬中医,无私奉献,努力为中医院培养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卫生队伍。

  医疗队由中医内科专家王景琦队长,针灸专业马力副主任医师,中医康复专业田洋主任医师组成。三人到达之际,正值阿勒泰市中医医院新院楼落成在即、创“二甲”医院准备阶段的发展重要时期,也是院内原有人才流动、新生力量进入交替的困难时期。初来到北屯,一切工作显得按部就班,井然有序。但是,质变就在不经意间开始了转化,在院内接触到很多建设兵团转业的同志,也常见到退休老“军垦”来就诊,交流中耳濡目染,对一个个援疆英雄人物和故事逐渐吸引。大家在领导的带领下来到位于181建设兵团的兵团十师屯垦戍边史馆,参观学习那些最早来到北疆进行开垦建设的兵团战士艰苦创业、建设新疆的动人篇章,他们在祖国经济困难时期,来到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用自己的青春、汗水、血水甚至生命,用最简单的工具、简陋的生活条件,住在土窝子里,硬是凭借对党的赤诚之心凝聚力量将荒芜、贫瘠、恶劣的戈壁改造成绿洲及城市,促成今日的大美新疆,几代人铸就的钢铁意志和革命精神经过历史长河的考验,学习过程触动着医疗队员每一根神经,这是对他们援疆后来者们最好的精神洗礼,最震撼的教育。相比之下,他们觉得所谓遇到的困难多么渺小和微不足道。

  王景琦与医务科长等院领导进行对接和沟通,听取意见,制定临床、教学工作计划。每日门诊量平均20多人次,周边县、乡患者慕名而来,复诊率逐步提升。内科病房无二级分类,病人病情复杂、病因各异,涉及学科范围广,要求具备全科医师的素养及能力,无论遇到中医内科各系统、皮肤科、儿科、风湿性疾病等等都必须予以耐心接诊,对症遣方,治病救人。院内外患者对马力副主任医师针灸手法评价极高,患者广泛称赞她针刺后针感极强,施穴准确,她的点刺放血、埋线、平衡针法等效果奇佳。康复科是医院创“二甲”必建科室,田洋主任医师一方面强调中医康复学是中医院根本适宜技术,要突出中医特色,发挥祖国医学传统优势,颈腰椎疾病除手法治疗外,还带领开展中药溻渍、熏蒸外洗,建立颈腰椎疾病单元治疗模式及临床路径管理。另一方面,利用现有条件,通过科室讲课的方式传播现代骨科及神经科康复治疗的新理念、新知识、新进展。提高科室医生的认识水平,开阔视野。

  三个月的援疆工作转瞬圆满完成,队员经过认真努力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是,医疗队员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工作成绩,新疆人民的质朴热情和勤劳感染了他们,结交了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塔塔尔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朋友,与新疆工作的同志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是他们人生中一次弥足珍贵的历练,也让他们积累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三个月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援疆却是终生的。他们已成为吉林与阿勒泰两地纽带中的一份子,继续把浓浓的深厚情谊延续下去。正所谓“三月援疆医牵手,一生天山情谊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李放、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