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五日,生活在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安置点的聂拉木县樟木镇商户王俊生(左二)收到了一件特殊礼物——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委托人送来的一面崭新国旗。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六周年之际,期盼许久的老王终于得偿所愿。本报记者 格桑吉美 摄
今天,生活在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安置点的聂拉木县樟木镇商户王俊生收到了一件特殊礼物——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委托人送来的一面崭新国旗。在新中国成立66周年之际,期盼许久的老王终于得偿所愿。
“4·25”地震发生后,在聂拉木县樟木镇经商的58岁商人王俊生,在党委、政府组织撤离时,不顾个人其他财产,从废墟中抢救出一面国旗。在到达安置点后,王俊生将这面国旗通过西藏电视台工作人员转交给自治区党委、政府,感谢党和政府的救命之恩。几个月来,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王俊生和其他居民一起在安置点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老王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拥有一面可以永久珍藏的国旗,让自己能时时感恩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感恩伟大的祖国。10月4日,西藏卫视《西藏新闻联播》在“国庆故事”专栏中报道了王俊生和国旗的感人故事。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被王俊生对国旗、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伟大祖国的真挚感情所深深感动,特意委托日喀则市负责同志将一面崭新的国旗送到了居住在桑珠孜区安置点的王俊生手中。
今天上午,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刘虎山来到“4·25”地震受灾群众安置点,代表陈全国书记将国旗赠送给王俊生。
老王深情地捧起国旗,将国旗紧紧贴在胸口,眼眶里闪烁着晶莹而幸福的泪花,他说:“在新中国成立66周年之际,陈全国书记给我送来了这面有特殊意义的国旗,我一定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好这面国旗,让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高高飘扬,表达灾区群众对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恩之情。”
也许有人并不理解这位58岁的老人为何对五星红旗有着如此深深的爱念,但对于王俊生来说,国旗就是他的亲人,就是他的家,就是他的全部。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里,老人总是时不时地拿出手机,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当时手机里留存的国旗照片,他说:“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与我们灾区人民心连心,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们最温暖的关怀和最有力的支持。看到国旗,我就想起了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就更加坚定了震后重建的信心和决心。”转移到安置点后,王俊生坚定地选择留在了这里当一名志愿者。他说,“我在西藏生活了40多年,在樟木生活了30多年,樟木的一草一木我全都认识,西藏就是我的家,樟木就是我的家,这里的藏族群众就是我的亲人。亲人们受灾了,我也帮不上什么大忙,就是希望留下来能为亲人们做点事。”
胸怀爱国心,常思感恩情。“是党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党的恩情比雅鲁藏布江水还深,我们一定听党话、跟党走!”“有党和政府在,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重建家园。”“五星红旗就是我们樟木人民的精神支柱,再强的地震,也震不倒!”“樟木人对国旗有着特殊的情怀,大家都知道‘国旗老阿妈’次仁曲珍,樟木很多人都与老阿妈有着相似的经历。”“我们搬进帐篷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帐篷里挂上领袖像,在帐篷顶上插上五星红旗。”安置点内,各族群众你一言我一语地纷纷表达着灾区群众对国旗的深深爱念,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无限感激。
风展红旗如画,记者在地震灾区安置点看到,家家户户的帐篷顶上都插着国旗,那一面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无声地诉说着西藏各族人民的爱国精神,更是雪域儿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心连心的真实写照。“4·25”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藏抗震救灾工作、十分关心灾区各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俞正声主席、刘云山常委、张高丽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提供了动力,当前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顺利展开。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坚强领导下,灾区各族人民一定能早日重建家园,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记者 李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