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5岁的努尔兰·苏来曼是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库尔米西村人,他个人致富后又带动了库尔米西村及周边群众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201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人一定要不断地奋斗”
初次见到努尔兰是在今年4月底,他从北京参加领奖回来。9月23日,时隔近5个月,记者再次来到他家时,一身农活打扮的努尔兰正在院子里卸草料。“前两天我接到地区工会的电话,28日要去乌鲁木齐市参加自治区成立60年大庆活动,这几天我特别激动,到了现场,我想我的心情一定比现在还激动,这两天就要忙着把身边的事都处理好。”努尔兰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笑呵呵地对记者说道。
9月23日下午,像每个周五一样,努尔兰开车来到萨尔塔木乡牧业寄宿学校门口,等待着放假回家的孩子。孩子们一看到努尔兰就高兴地走上车。孩子们都喜欢坐努尔兰的车,因为努尔兰会给他们讲故事。有一次一个小女孩问他:“努尔兰伯伯,我在电视上看到过你,你像明星一样,为啥还要在这开车呢?”努尔兰笑着说,“孩子你不能这么想,人一定要不断地奋斗,才能前进。你们也要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努尔兰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一生就是在奋斗中前进着。
“自从治理沙包后,我就停不下来了”
努尔兰最早走进人们的心里,还要从退耕还林、治理沙包地说起。
2002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当大部分村民还在犹豫不决时,努尔兰率先将自家44亩一等地换成了233亩的弃耕地,全部种上了树木,并全部套种了苜蓿,经过认真管护,树木成活率达90%以上,当年就拿到了3万多元退耕还林补助金。同时,套种的苜蓿产草1000余立方米,为他以后发展家庭养殖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努尔兰一家的带动下,库尔米希村村民掀起了退耕还林的热潮,全村退耕还林面积达到了1100亩,不仅有效地改善了库尔米希村的生态环境,也使村民的年人均收入增加了200余元。
还有一件让当地老百姓拍手称赞的事就是治理沙包地。由于过度开荒、放牧等原因,库尔米希村一带生态环境恶化,常年风沙弥漫,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村子东面形成了一座高达十余米,面积约为1000亩的大沙包,如何治理沙包地,改善村里的恶劣环境?
2004年,44岁的努尔兰打算从信用社贷款治沙,可当信用社工作人员前来考察时,看到眼前的景象就打了退堂鼓。“这么大面积的沙包,五六个家庭都干不完,就凭你自己怎么能干完,把钱投到这里就像把水浇到沙子上一样。”面对质疑,倔强的努尔兰坚定信心,最终在县领导的协调下,他以230亩退耕还林地作抵押,贷款45万元,向亲戚朋友借了8万元,自筹资金5万元,将沙包承包下来。全家人花了两年时间,把1000亩“盐碱洼”都改造成了林地,种上了杨树和苜蓿,并修了300米的防渗渠,买了三台走动式喷灌机为苗木浇水。在努尔兰的精心培育下,10万株树木成活率达到80%。
努尔兰一家人4年的艰苦付出,硬是在沙滩上建成了1000多亩的防护林,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一道道遏制风沙的绿色屏障,昔日风沙肆虐的荒沙地变成了林茂粮丰的“绿色宝库”。
今年5月,努尔兰又在房头的路边种了150亩防护林,“只要我能干动,就会年年种下去。”努尔兰说。
“带领村民致富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努尔兰深知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村民的帮助,自己就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成为村党支部委员后,他带领村民致富的责任意识更强了。
努尔兰思路活、点子多,2008年,努尔兰投入10多万元,在村上建了一个小型空心砖厂,如今他的空心砖厂和林木管理都雇本村和邻村的农牧民,每天每人发150元工资,有效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
2009年,县里提出实施节水灌溉,相关部门广泛宣传实施膜下滴灌的效益。在大多数群众还在犹豫中,努尔兰又率先在村里实施了节水灌溉,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400亩,种植了打瓜、食葵等作物,通过一年的辛勤劳作,打瓜亩产达到了160公斤,食葵亩产达到了230公斤,亩产量增加40公斤—50公斤。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村民们实施节水灌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全村70%的土地使用了膜下滴灌技术。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努尔兰家的优质奶牛发展到50头,优质品种羊发展到150只。利用引进了两头西门塔尔良种种公牛和5只种公羊,对村里的牛羊品种进行改良,使周边村300多户农牧民从中受益。目前,这些村牲畜改良率达到80%,仅靠销售牛奶一项便可创收200余万元。
为更好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14年,努尔兰筹集250万元资金注册的哈巴河县德勒达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动工建设,开展育肥、活畜交易等业务,解决了10名农牧民就业。眼下合作社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十一”后,努尔兰打算收购一些牛羊进行育肥。
对一些无技术、无资金的贫困户,努尔兰总是给他们很多的帮助。为使吾尔达拜定居点定居的5户贫困家庭早日摆脱贫困,他把自己引进的1头西门塔尔良种公牛无偿提供给定居点的贫困户使用,通过牲畜改良来增加他们的收入。
村民哈拉别克一家4口人是村里出了名的困难户,住的房子年久失修,透风漏雨。2008年,努尔兰出资帮助他们家盖了两间房子,并定期送一些生活用品,帮助哈拉别克渡过难关。
从春播到秋收,都能看到努尔兰无私帮助村民的身影。在库尔米西等村,只要提起努尔兰,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发出由衷的称赞。(张婷)
相关专题 |
· 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