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在就业这一民生之本的问题上,我国已提前完成任务:“十二五”就业发展目标为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2011年至2014年,我国已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119万人。
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二五”期间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大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就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说,做好就业工作有许多有利条件:第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将其作为民生之本,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确立了就业优先战略,这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根本保证;第二,我国经济仍处在较快发展区间,这是解决好就业问题的根本前提和坚实基础;第三,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为稳定就业、扩大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十二五”期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例如,针对农民工开展的“春风行动”、针对大学生实施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大学生就业见习计划”、针对就业困难人员举办的“就业援助月”等,这些措施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2011年至201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分别达到1221万人、1266万人、1310万人、1322万人。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认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完成我国就业发展目标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进而推动了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成为“十二五”就业中的突出亮点。
“双创”热潮正在我国大地蓬勃兴起,参与创业创新的,不仅有大学生、农民工、留学归国人员,也有很多科研人员和企业的技术、管理骨干,成为我国发展的强大动力。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创业创新之中,催生了新供给、释放了新需求,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如今,创业、创新已成为了很多地方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湖北省孝感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孝感市回归办专职副主任陆雪宗介绍,2004年至2014年,该市累计有24万个外出创业人员回归,创办投资10万元以上的企业和实体1.5万家,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回归企业或项目2485个,合同金额2491.1亿元,带动就业人数18.8万人,贡献税收15.2亿元。
更为可喜的是,创业创新不但助推了城市中的就业,在乡镇更是提高了农民收入、带动周边致富。此外,创业创新进一步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新创办的企业多数在城镇周边,带动了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向小城镇集聚,而企业的发展、人员的集聚又加快了周边住宿、餐饮等产业的发展,小城镇人口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2015年上半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718万人,总体保持稳定;从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关系来看,人社部对100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数据进行的分析显示,二季度市场求人倍率是1.06,招聘岗位数大于求职数。
周天勇等专家认为,只要坚持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支持政策和措施,“十三五”期间我国就业工作仍然前景光明。
也有专家同时指出,在欧美和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等收入人群的主体是技工,也就是“高级蓝领”。因此,要保持就业总体向好,“十三五”期间我国必须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
此外,我国业已出台大量的就业扶植政策,欧美有的我国都学了,欧美没有的我国也在出,但落地情况参差不齐,影响了这些政策的效果。在“十三五”期间,相关部门应督查、检查这些政策的贯彻情况,并对已出台政策进行评估和完善,并切实贯彻执行。如此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十三五”期间的就业仍然可以达到预期目标。(新华网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徐博、董峻)
相关专题 |
· 聚焦十八届五中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