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两个新疆人的心愿:希望民族团结之花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2015年09月30日11:0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民网乌鲁木齐9月30日电(记者 程宏毅 徐蒙)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即将迎来成立60周年的大庆日。新疆各族群众在通过不同方式表达节日喜悦的同时,也对美丽新疆建设充满了信心和期望。记者采访了哈萨克族学者、新疆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木拉提·黑尼亚提,全国道德模范、被称为维吾尔族“烤羊肉串的慈善家”的阿里木江·哈力克,听他们聊聊自己对于新疆60年发展变化的感知,以及对家乡未来发展的憧憬。

 

新疆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木拉提·黑尼亚提接受采访。人民网记者 于凯摄

聊变化:发展成果得到分享,是每个人的感受

“记得小时候家里很穷,家里有兄弟姐妹比较多。当时,我们兄弟五个,一年也添置不了几套衣服。往往一套衣服大哥穿了二哥穿,二哥穿了三哥穿,我穿后,再给弟弟穿。每逢古尔邦节,村里十几户人家才能宰一只羊过节。现在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的穿衣吃饭都早已不再是问题。每逢过节,每家每户都宰羊庆祝,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说起身边的变化,阿里木江·哈力克娓娓道来。他对记者说,小时候到县城去有十公里的路程,人们只能骑自行车、坐马车、毛驴车,这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如今,修了高速路、通了公交车,出行不再是个难题。

木拉提·黑尼亚提对记者说,“近几年,新疆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更重要的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花大力气改善民生,群众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列举了一系列数字:2010年,中央召开第一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累计实施重点民生建设工程500余项,每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0%以上;在医疗卫生方面, 60年前新疆人的人口寿命是不到30岁,现在的人均寿命已经达到了72.35岁;教育方面,新疆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特别在南疆地区实施了14年的免费教育。每万人在校的大学生,60年前每万人是4人,现在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是126人。

 

全国道德模范阿里木江·哈力克接受采访。人民网记者 于凯摄

谈感恩:好政策为大家干事创业拓展空间

“教育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我和我的父亲就是最好的例子”,说起个人经历,祖辈放牧为生、父辈考学从医、自己大学毕业后从事学术研究事业的木拉提·黑尼亚提,对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充满感恩。他认为,60年来取得发展成就和中央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文化发展方面更是如此。近年来,在中央支持下,新疆实施了十几项文化工程,比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将新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作品数字化,让百姓可以在网上自由浏览的文化信息资源,促进了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再如实施“新疆民族文学原创和民汉互译作品工程”,将汉族的优秀文化作品与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作品进行互译,极大地推动了民族文化交流。“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加深了新疆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促进了新疆各民族间的团结。”木拉提·黑尼亚提深有感触地说。

热心慈善的“好巴郎”阿里木江·哈力克,2012年曾因为资助贫困学生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近年来,不管全国各地什么地方发生了灾难,阿里木江都要到现场去,给灾民力所能及的帮助。他告诉记者说,自己要做这些的善事,不是出于一种被人赞扬的心理满足感驱使,而是出于一种感恩的信念。“我以前吃过苦,知道吃苦的滋味。现在社会发展好了,我总是提醒自己,没有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心,不会有今天的自己。所以一定要去帮助别人,这是我的责任。” 阿里木江·哈力克动情地说。

说愿景:民族关系更和谐,家乡发展越来越好

谈到对自治区未来发展的憧憬,每一个新疆人都有很多话说。阿里木江·哈力克对记者说:“现在大家都在讲中国梦,我觉得这个梦并不抽象。我的中国梦,就是新疆发展越来越好,民族关系越来越和谐。在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里,每个人都有追梦的机会,都有通过自己辛勤劳动获得更好生活的发展空间。”

“我对家乡发展的憧憬,和我的学术职业密切相关。在我看来,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条件改善是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文化事业的繁盛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当下,不论是全国范围还是自治区层面,文化政策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我希望,未来的新疆,在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上有更大的作为。让文化交流进一步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文化品牌成为新疆的一张新名片。”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