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60年,天山南北换新颜。回首60年来新疆走过的风雨历程,都始终贯穿着一个鲜明的主线: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最高追求。
民生连着民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一直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最高追求从来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一项项扎实有力的民生举措无不在回答一个温暖的设问:为了谁?
评价一个地方的发展,不仅要看经济总量、发展速度,更要看其在多大程度上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这些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事关民生的工作从来都是不遗余力、不折不扣、不讲条件地投入。就拿新疆从2010年开始连续6年实施“民生建设年”来说,每年民生支出就占到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0%以上。民生建设力度之大、效率之高、受益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不仅解决了许多历史欠账,有些方面还走在了全国前列。除了连续多年实施的安居富民、定居兴牧、住房保障、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提升工程等“大动作”,还有一系列包括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保障教育、控制市场物价等在内的细微举措。一项项、一桩桩,涉及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此前所未有的大手笔告诉人们: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既是执政理念的重大突破,更是新疆各级党委政府的行动坐标和奋斗方向。
解民忧,从来急。这些年,我们的民生工作抓难点、办难事、啃硬骨头,件件直指各族群众最忧最盼最急难题。从棚户区改造到解决就业的“短平快”项目;从南疆四地州实现14年免费教育到乌鲁木齐推进“煤改气”等蓝天工程;从全疆30万名“五七工”、家属工全部纳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保障范围,到定居兴牧工程让“世代逐水草而居”的牧民迈进新生活……一个个捷报如雪片般飞来,改善民生增加民众福祉这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被我们从小处破题,从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从能够做到的事情做起,把一个个多年的“硬骨头”啃了下来,让一件件迫切需要解决的急事难事得到破解,真正做到了好事多办、急事先办、难事力办。
回首这些年走过的路,我们看到的是解民忧、惠民生、聚民心的一串串扎实脚印。然而,从基本温饱到医疗保健,从遮风避雨到宜居环保,从先富起来到共赴小康……随着新疆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要求和希望也越来越高。这也时刻提醒着我们:民生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事实证明,民生建设越是深入挺进,各族群众就越有向心力。今后,我们的民生工作更要紧紧围绕凝聚民心、争取人心发力。
各级党委政府在做决策时要以民生为第一信号、第一选择和第一追求。要努力使各种决策更符合民情,更体现民意,更科学合理,更有利群众。要从制度建设的高度重视改善民生,每出台重大惠民举措,都以制度加以保障。与此同时,还要把改善民生与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相结合好,不断凝心聚力。在现实生活中,群众的思想问题多数是在遇到困难、挫折等实际问题时产生的。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道理固然要讲清讲透,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把改善民生与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相结合,尤其符合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现实需求。
打好民生持久战,就要精准发力,不留死角,解决好“最后一公里、最远一户人”问题。民生实效既看大工程,也要看细微。由此观之,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这既是一个作风问题,也是一个方法问题。广大干部只有真正深入群众,才能全面、透彻地掌握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才能发现群众的实际问题,进而更加精细化、更加精准化地制定办法措施,解决现实难题,进而打通民生工程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努力做到政策落实不折不扣、资金投入不拖不欠、各项工作不留死角,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从而更好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添更持久、更强劲的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最高追求依旧是我们民生建设的目标,“保障和改善民生”一定会在今后的征程中写下更加温暖人心的新篇章。
相关专题 |
· 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