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文化的灵魂与张力

——从《强军文化论》出版再说实现强军目标的文化准备

2015年09月25日10:00   来源:解放军报

■二月河(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周 涛(新疆军区创作室原主任、著名诗人)

■王幸生(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公方彬(国防大学教授)

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鲜明提出“打造强军文化”的战略思想:“要结合各部队传统和任务特点,加强军事文化建设,打造强军文化,培养部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此后,习主席视察部队时又多次和官兵们谈起“强军文化”。 这些指示深刻表明,习主席对军事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打造强军文化”已经成为习主席治军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15年5月14日开始,本报用近一个月时间,连续推出22篇“强军文化论·军事文化名家的时代思考”系列文章,在军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很多文章被多家知名网站和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转发。有读者说,军报这一举动及其带来的反响,在军报历史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都是罕见的。还有不少单位集体,将系列文章下载制作成学习资料,以便官兵集中深入地阅读。特别是,解放军出版社在文章刊发过程中紧密关注,并主动联系我们,以期将系列文章结集出版,满足读者的需求。

近日,《强军文化论·军事文化名家的时代思考》一书由解放军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为把强军文化的话题进一步引向深入,我们邀请了四位军内外文化名人和学者,就《强军文化论》出版和强军文化的有关话题作进一步探讨。

正如《强军文化论》中谈到,“打造强军文化就是实现强军目标的文化准备”,强军文化的话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相信几位学者专家的观点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强军文化、深入打造强军文化,都会有所启发。

——编 者

1、话题从胜利日阅兵式开始:阅兵式是非常典型的军事文化形态。正如《强军文化论》中谈到的:军事文化不仅是军队的,也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

二月河:翻看《强军文化论》一书的时候,恰逢胜利日阅兵。我觉得,这次阅兵是展示我们军队形象和军事实力的一个大举动,也是一种重要的军事文化成果。正如《强军文化论》中谈到的:军事文化不仅是军队的,也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阅兵式让全国人民都看到了我们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水平,还有我们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形象,让人们看到我们的军队有能力捍卫正义,捍卫和平,捍卫人民。

周涛:从文化的角度说,阅兵式对于强军文化建设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它展示的是我们民族文化和军事文化的精神,显示一种自信。特别是习主席的讲话,“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三个必胜,非常简练,非常有力,非常鲜明。我们可以告诉世界,我们不再是70年前弱小一盘散沙的中国,我们今天有能力对一切侵略者以毁灭性的打击。

公方彬:我曾以英模代表的身份4次登上阅兵观礼台,更多现场感受促使我思考:一个个威武雄壮的方队背后蕴含或折射出什么?这支军队最独特的东西反映出何种文化性格和人文品质,及其民族审美心理与价值标准?这些问题,在《强军文化论》当中都谈得很深刻,给人很多启示。

2、《强军文化论》一个显著特征是始终紧扣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让人们加深了对习主席讲话精神的理解

王幸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习主席对中华文化经典的旁征博引和对世界优秀文化典籍的谙熟,到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讲话、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鲜明提出“打造强军文化”的思想,以及最近主持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都让人强烈感受到习主席对于文化的重视。所以,我很赞同《强军文化论》序言里讲的,“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善于运用文化智慧解决重大问题,是习主席治国理政思想和治军方略的鲜明特点,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应高度重视文化思维”。

公方彬: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是军队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这一任务落实的效果如何,是当前应该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重大问题。可以看到,这一系列文章从文化角度阐述习主席治军思想,包括依法治军思想、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等,有力增强了人们对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解。

3、《强军文化论》系列文章的刊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二月河:“强军文化论”系列文章能够引起高度关注,我看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近些年,有影响的军事文化的讨论的确不多见。我感觉这个系列文章让人们一下子接触到我们平时很难接触的一些东西,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为之一振。

周涛:印象中,军报多少年来没有过一个这么有分量的关于文化的讨论。我一直认为,军报应该站在时代的潮头,到中流击水。这次讨论,不仅显示出我军军事文化名家的水准,也显示出《解放军报》作为中央军委机关报的文化水准。

4、《强军文化论》提醒我们,很多问题说到底都是文化的问题

二月河:“强军文化论”的篇目,反映出作者和编者对于文化的认识。这种认识,应该说是对文化一般认识的一种跨越。文化绝不是写了几部小说,有了几首诗歌,或者是有几首歌曲,有几个节目,就能够表示出来的。文化是我们民族发展的精神内核。可以说,传统文化和今天所创造的新的社会进步,包括物质的进步和精神文明的进步,都包括在文化的范围里边。军事文化也是一样,人们对军事文化的关注,是我们整个民族文化发展一个重要步骤。军事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发展过程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周涛: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序言当中提到一个问题,“不要就文化谈文化”。这次讨论的确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文化探讨,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涉及到诸多军队建设的前沿问题。文化是一种生存方式,文化是比文学大得多的范畴。对于一个民族也好,军队也好,它是一种生存状态。它怎么活,它怎么生存,它怎么组织这个社会形式,这就是文化。真正懂文化的人,到哪里都能看出它的优势和缺陷。所以,我觉得“强军文化论”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引导读者以大文化观去看待军事文化。

王幸生:的确,“强军文化论”的各个选题都让人耳目一新。《强军文化论》一个很重要的贡献在于,它以这样一种浓墨重彩的方式,提醒我们那些曾经被框定在某个特殊领域里的话题,其实说到底都是文化的话题。如果我们不是狭义地理解文化,那么我军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所形成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在军事领域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理论品格,在战争舞台上“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两军相逢勇者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战斗精神,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军队内部的民主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团结友爱、纯洁和谐的官兵关系,军爱民、民拥军,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严格的、铁的纪律,这些宝贵的文化品格,鲜明的文化特色,都成为了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和因素。我军之所以能够在不同时期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不断发展壮大,其源盖出于此。

5、以文化力量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是《强军文化论》始终关注的主题

二月河:我认同《强军文化论》中提到的一个观点:“以文化力量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是强军文化支撑强军事业的根本价值所在。”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遗产,我们首先要有继承要有发展,同时,我们应该把其他国家的文化精髓吸收过来,和我们自身的优秀文化很好的融汇起来,变成我们新的精神意志,变成我们新的文化特质。这样的话,我们军事文化就会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世界当中,我们军队也将成为有高度文化知识、文化素养的军队,成为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这样一支军队。

王幸生:强军必先铸魂,铸魂必先育人。在这系列文章当中,《胜利的刀锋》《文化人格的较量》《长征文化与文化长征》等多篇文章都从自己的视角,谈到文化育人的问题。文化第一位的功能就是育人,文化的内核是核心价值观。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哪一个方面都离不开“文以化之,以文化之”。在当前的多元文化环境中,在意识形态斗争尖锐复杂的形势下,我们既要强化阵地意识,坚持“守土有责”;又要努力使我们的政治工作真正成为一种有吸引力、辐射力、感召力的“文化”,而不能是一种政治标签、政治术语、政治口号,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公方彬:在这个问题上,我更关注这系列文章中对于强军文化时代性的探讨,正如《强军事业呼唤强军文化》中所说,“太阳每天都会以全新的面容,朝我们的世界滚滚奔来。强军事业的脚步,让我们的思想不能再停留于昨天,而我们的目光更应该超越明天。”新的政治生态已经和继续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中国人价值观念,我军需要找到新的精神力量之源,这就需要从习主席确立的强国梦、强军梦中寻找。中国走一个什么样的大国道路,这个道路中有什么样的精神元素和价值观念注入其中,都是我们在建设强军文化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认识得越深刻,文化建构基础越坚实,作用力会越大。

6、有问题意识的文章才有力量,有问题意识的观点才真正触及人心

二月河:习主席讲,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文章瞄着问题去写,自然就会有力量。从这系列文章来看,通篇贯穿了问题意识。每篇文章只要一看标题,就能感觉到其中饱含着我们关心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抓得很准,它确实是文化建设特别是军事文化建设中一些绕不开的话题,而且又是现实中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些问题。比如刘亚洲文章,从反思甲午战争到对军队改革的论述,很多观点发人深省。再比如金一南文章对于“灵魂与血性”的探讨,很多话直指人心。

周涛:我觉得,现在我们的军事文化的确需要一些改变。近些年来,一些腐朽的东西对我们造成的腐蚀,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强军文化论”系列文章很可贵的地方在于,没有回避问题,比如用人问题、改革中的利益羁绊问题、贪污腐败问题、思维滞后问题、文艺创作偏离方向问题等等,许多文章不仅直陈流弊,而且对于解决办法也进行了探索,有不少真知灼见,所以这些文章读起来很解渴,对我们军事文化建设乃至军队建设都有很多有益的启示。

公方彬:这一系列文章在刊发过程中,我就开始关注。后来我听说,有不少单位把其中的一些文章作为单位的学习材料印发给官兵,还有不少官兵自发从网上把文章下载下来集册阅读。我想,这么长的理论文章,为什么能引起大家这么高的关注度,我觉得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问题意识。特别是其中的军队调整改革问题、反腐问题等,都是大家极为关心的问题,大家能够从中开阔视野、得到启发。

7、捍卫英雄就是捍卫我们的先进文化。《强军文化论》让人们看到一次态度鲜明的文化“亮剑”

二月河:我注意到,在系列文章的刊发过程中,不少话题在互联网上讨论比较热烈。尤其是,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还专门指示《湖北日报》全文转载了《捍卫我们的英雄》一文,让人们看到了鲜明的导向。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是崇尚英雄的民族,但是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出现一些诋毁英雄、贬损人民军队形象的乱象。对于这一乱象,这系列文章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解读和抨击。应该看到,对于这一乱象,我们除了要旗帜鲜明的批判,还要注意做好正面的宣传,让人民群众对军人、军队更加理解,更加理解我们军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捍卫和保卫祖国所做出牺牲和奉献,使军人真正的精神面貌更加真实生动地展现在全社会当中。

王幸生:英雄文化是强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军是一支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的军队,在我军历史上英模辈出、灿若星辰。他们就是传统的形象化载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人格化。从这一意义上说,捍卫我们的英雄,就是捍卫优良传统,就是捍卫先进文化。《强军文化论》无论是讲长征、讲抗战,还是讲捍卫英雄,都旗帜鲜明地张扬革命英雄主义,我觉得这非常准确地把握了强军文化的底色。

公方彬:我们每个人都清楚,当我们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中失去了一代代英雄构成的价值坐标,我们的人生就丧失意义,我们的生活可能就化作一地鸡毛。英雄不可或缺,捍卫英雄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一系列文章当中,《捍卫我们的英雄》《从十面埋伏到突出重围》《遍地英雄下夕烟》等既有理性阐释,也有鲜明亮剑,很有说服力。

8、应该重点研究我们军队很多优良传统和独有的优秀品格,如何弘扬和发展,如何为军队建设服务

周涛:《强军文化论》的开篇有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那就是统帅和士兵在古田一起吃红军饭。这个细节的确意味深长。我军是一支有许多光荣传统的部队,艰苦奋斗、团结一心、百折不挠等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段时间以来,部分人慢慢沾染了一些坏的习气,像贪污腐败,这是旧军队的作风,是和我军性质宗旨格格不入的。究竟如何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呢?这话好说,却不是那么容易做。毕竟现在不是以前了,人们生活水平各个方面快速提高,我们军队有很多好传统,一些独创的优秀品格,如何弘扬和发展,如何为建设一支精干的、有自己独特文化力量的军队服务,需要从多个方面去研究。

王幸生:在这一系列文章中,有一篇专门论述如何继承优良传统的文章:《源自岁月深处的叩问》。这篇文章重点谈到了我军优良传统在部分人身上的流失现象,很尖锐也很深刻。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延续性和传承性。一支军队的文化必然会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其军队的传统特色。我军建军88年来,形成了崭新的、优秀的、堪称先进的军事文化,这种文化集中体现和凝结在我军的传统里,传统就是我军的文化“基因”。一些敌对势力所实施的政治“转基因”工程,其要害就是企图使我军丢掉自身的传统。一支军队走得再远,也不应忘记、丢掉自身的传统。习主席把率领全军政治工作高级干部重回古田,作为新形势下政治工作的破题之笔,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深远的战略考量。所以,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是固本强基之策,是建设强军文化的应有之义。当然,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必须与创新发展统一起来。

9、《强军文化论》及其延伸效应,让我们领略到文化的灵魂与张力,未来强军文化建设应该更加强调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

王幸生:总的看,《强军文化论》从刊发过程到目前结集出版,其中引发的各种关注和反响,让人们充分感受到文化的灵魂与张力。但相对于强军文化内涵的广阔性来说,这仍然只是拉开了一个序幕。在民族复兴崛起和强军兴军之路上,我们还有更多的与文化相关的问题需要继续讨论。我们有这样的传统,也有这样的经验。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我军培育了许多独具特色、光照千秋、堪称瑰宝的革命精神,涌现了数以千百计的英雄模范人物,我军的文艺工作者也创作了大量堪称经典的军事文艺作品。这些都曾深深影响和带动了全民族。军队理应走在先进文化建设的前列。未来,我们应该更加强调这样的责任感和担当感。

公方彬:《强军文化论》结集出版,可以看作是前段时间关于强军文化讨论的一个总结,也可以看作是这一文化事件的阶段性成果。正如书中所说,“打造强军文化就是实现强军目标的文化准备”。历史的看,大国崛起于文明的创造。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创新能力,才能够立身于人类文明的制高点,才有希望崛起于世界;唯有引领世界军事革命的军队才能成为让全世界敬仰的威武文明之师。所以,在民族复兴之路上,在强军之路上,强军文化的天地广阔,大有可为。期待关于强军文化的讨论继续下去,期待更多佳作涌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