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六十六团职工王均余,至今也没有搞明白,是什么让他通过手机就能与千里之外的孙子视频通话。老人遥望窗外白雪皑皑的天山,思绪不觉间回到了过去的可克达拉。
“美丽的夜色多么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这首创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经典歌曲《草原之夜》,诉说的就是可克达拉的故事。
可克达拉,意思是“绿色的原野”。半个多世纪前,位于中苏边境的可克达拉人烟稀少,发封信件都极为困难。王均余老人是第一批来到可克达拉的军垦战士。
“1959年,我们来这里屯垦戍边,那时这就是个草滩子,啥也没有,我们的理想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王均余老人说。
为反映军垦战士艰苦创业的生活,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张加毅和作曲家田歌来此拍摄纪录片,《草原之夜》作为影片的插曲蜚声中外,其后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教材,称之为“东方小夜曲”。
由此,可克达拉一夜间广为人知。无数青年听了《草原之夜》之后,乘着火车来到新疆,投身边疆建设。一位70多岁的六十四团老战士回忆说,他正是听了这首歌后从湖北来到了可克达拉,“这首歌太美了,吸引着我们来到这里,奉献青春。”
经过几代兵团人的奋斗,可克达拉真的变了模样。昔日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边境小农场,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一座活力四射的美丽新城。
眼下,正值第二季薰衣草收割时节,可克达拉铺满梦幻般的紫色花海。28岁的六十五团职工张琪看着一株株薰衣草花穗饱满,香气馥郁,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再过一段时间,这些薰衣草干花将萃取出一滴滴昂贵的精油,销往海内外。“全国免费包邮!一周到货。”张琪说,借助互联网,当地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正在网上热卖。
可克达拉目前已建成中国最大的薰衣草种植基地,去年在这里孕育的国内首家以薰衣草为主要产品的芳香产业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可克达拉市还成为新疆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形成了以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工程为主的经济体系。
去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可克达拉市,实行兵团“师市合一”模式。这个西部边陲最年轻的城市,从“啥也没有的草滩子”变成了高楼林立,大街通达,车水马龙,商贸繁荣。由于毗邻霍尔果斯和都拉塔两个陆路口岸,现代化的国际物流港和电子商务中心正在建设中。
在可克达拉城中的文化广场上,花红柳绿,人们或散步或跳舞,音箱中传出《草原之夜》悠扬动人的旋律。“等到草原上送来春风,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记者蔡国栋)
相关专题 |
· 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