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经典瞬间诉说巨变

——300多张老照片讲述乌鲁木齐故事

2015年09月23日11:13   来源:新疆日报

9月21日,市民在观看老照片展。□本报记者韩亮摄

9月21日,市民在观看老照片展。记者韩亮摄

“你看,这张照片拍的是上世纪50年代的友好路,最高建筑就是八楼,可如今的友好路,两边高楼林立,真是今非昔比啊!”9月22日,走到《老照片讲述乌鲁木齐的故事》展板前,金爱英老人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瞬间的记忆是令人震撼的,而经典的瞬间连接起来就是一段灿烂辉煌的历史。21日,由乌市文化局主办、乌市文物局和乌市人民公园等单位承办的《老照片讲述乌鲁木齐的故事》在乌市人民公园朝阳阁外展出。300多张老照片用真实的历史图片说话,无论是黑白单片还是彩色组照,都把乌鲁木齐的巨变娓娓道来,一个个故事就是一朵朵浪花,复原着波涛汹涌的变化变革大潮,再现了令人难忘的历史瞬间。

重现乌鲁木齐厚重历史

“哦,那时的南门、北门、东门城楼是这样的!”22日上午,乌市市民李含光认真地看着那一幅幅老照片,还不时拿出手机拍摄。

照片显示,清末民初,乌鲁木齐东、北、南都建有两层的城楼,四周还建有城墙。

据乌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乌鲁木齐开发建城始于清代,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修筑迪化城。乾隆三十年(1765年),在迪化旧城北约一里之外建筑迪化新城,后新旧城合并,旧城发展为商业区。“迪化城大致位于今天和平路、人民路、红旗路、民主路所围成的区域”。

在清代时期,这里的会馆就很盛行。通过一幅幅黑白老照片,可以看到当时有两湖会馆、川云贵三省会馆、江浙会馆、陕西会馆、山西会馆、甘肃会馆等,可见当时乌鲁木齐的兴盛。

在一张名为“老掌柜”的展板前,一组老照片显示上世纪20年代,二道桥一带就已商铺林立,车水马龙。

据介绍,二道桥曾是南关外的主要建筑物之一,联通南北要道。上世纪初,二道桥一带的南关(现解放南路)就已逐步形成商业一条街,成为边城的第二商业中心,而且很有民族特点。这条街以经营土特产为主,还有从苏联来的进口货,南疆喀什等地的土布,和田的艾德莱斯绸、地毯、桑皮纸,库车的疙瘩胰子,焉耆的蘑菇,南疆各地的干果鲜果等。

“我家祖籍天津杨柳青,我爷爷就是当年杨柳青人‘赶大营’事件的见证人。”21日,70岁的刘荫樑在现场解说自己家族的老照片时说,他家来到乌鲁木齐已经139年了,爷爷历经“赶大营”,父亲曾是“津门新八大家”之首的创建人。如今,家族已有6代、150多人生活在乌市,从事的工作涉及多个行业。

刘荫樑解释说,清光绪二年(1876年),为平定阿古柏叛乱,清政府派左宗棠率兵入疆清剿。因为行军路途遥远,军需供应困难,动员京津商人进行支援。杨柳青货郎肩挑货担,随军一路行走,一路卖货,随军西征,清军走到哪里,杨柳青三千货郎就跟到哪里,“赶大营”不纯粹是商业活动,还是解决十万大军后勤补给的政治军事行动。

“方寸之间天地宽,一幅幅老照片让我们了解了乌鲁木齐厚重的历史,听到了一个个关于乌鲁木齐的故事,真是不虚此行!”从乌鲁木齐卡子湾坐公交车赶过来看展览的刘国香说。

见证城市日新月异

西大桥、友好路、二道桥等地标式的建筑,见证着乌鲁木齐的日新月异。

“你看,这是1913年载澜拍摄的西大桥,当时的西大桥是木柱木梁桥,桥头有牌坊,桥下河水湍急;这是1930年拍摄的西大桥,桥面有旧式汽车通过,还有驼队从河床中走过……”今年82岁的乌市市民李守国老人说起这座桥,好像在絮叨自己的老邻居。

“打一百多年前,我祖上来到迪化时就有西大桥。西河坝(乌鲁木齐河旧称,今河滩公路)将城市分成两半,西大桥成了连接东西的要道。春夏水大时,河西老百姓进城都要经过此桥。1953年7月26日,特大洪水几乎冲垮了乌鲁木齐河上所有桥梁,西大桥也未能幸免,直至1959年钢筋水泥桥落成,这座桥的基本规模方才成型。”李守国指着照片说,“这是1959年拍摄的西大桥,照片显示是钢筋水泥结构,从此乌市市民再也不害怕水患了!”

“这张照片是1996年照的,这是西大桥第三次重修以后的样子,你看,西大桥上新修了铁栏杆,沥青地上铺了花砖,桥更宽了,上下道并列可走4到6辆汽车,而且桥很稳!”

“到2000年以后,西大桥周围最大的变化是一座座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的高楼。”李守国说,很多市民和游客常在西大桥上拍照。

看完西大桥的照片,李守国又驻足在一组反映友好路巨变的照片前。“你看,这是上世纪50年代泥泞不堪的友好路照片,这是上世纪60年代停靠在八楼的2路公共汽车照片,这是上世纪80年代双向4车道的友好路照片……”

“路面由石子变成了柏油,机动车道变成了如今的宽28米、双向8车道,停靠在八楼的2路公共汽车已变成了BRT,当年的八楼现已经藏身在周围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李守国说,友好路就是一部乌鲁木齐城市发展史。

新旧对比感恩幸福生活

“解放前,物资奇缺,我们吃不饱、穿不暖,终年挣扎在贫困、饥饿的死亡线上!”乌鲁木齐天山染织厂退休老工人胡世璜当起了义务解说员,结合自己的经历向市民详细讲解起一组反映解放前的生活照片。

“你们看,现在我们吃的怎么样,穿的怎么样,住的怎么样,大家都可以拿现在的生活去跟以前的老照片对比!”胡世璜说,“我现在一个月几千元的退休工资,非常满足!”

“事实胜于雄辩!自治区成立以来,乌鲁木齐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听着胡世璜生动的讲解,围在照片前的市民们纷纷点头,老人们更是激动不已,他们指着照片、掰着手指头,把身边衣食住行文教医卫等方面的变化讲给身边的孙子孙女听。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牢记党的恩情,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惜民族团结,珍惜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大家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回报党的恩情,谁要在乌鲁木齐捣乱,我们坚决不答应!”前来参观展览的市民纷纷表示。(记者/杨英春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杨丽娜)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