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咬定青山织锦绣

——写在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八)

2015年09月17日10:45   来源:新疆日报

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湖鱼翔浅底,让草原牧歌欢唱……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下,天山南北正在挥洒铺陈“山绿、水清、天蓝、人和”的大美画卷,画卷之上,人与自然日趋和谐;从“五好建设”到“蓝天工程”,从“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到“两个可持续”,发展的大逻辑始终如一。

方向清晰,恒心有成。2015年新疆发展“半年报”显示:全区GDP增速8.2%,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污染曲线”继续下行,PM2.5浓度、劣五类水质断面比例均呈下降趋势。

向着“努力把新疆建设成为最洁净的地方”的目标,新疆加速奔跑!

我与环境共生存

近日,乌鲁木齐市许多手机用户收到这样一条短信:乌市今年上半年收获157个优良天,达标率86.7%,同比增加3天,6月空气质量居西北五省区首位。

而在5年前,乌鲁木齐因严重的空气污染被列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在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位列倒数第一。

区市两级用了5年时间,累计投资454亿元用于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之大不言而喻。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局部地区不顾环境承载能力、不知餍足向自然索取带来的苦果也不可避免。哈巴河县矿产资源丰富,金、铜的储量都很丰富。上世纪80年代起,大小矿山出现开采潮,却没人愿意为环境保护埋单,整个矿区寸草不生,当地人形容此处是“兽过绕着走,鸟过不留痕”。

巍峨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携广袤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形成了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壮丽地貌,但是大美新疆的背后却隐藏着脆弱的生态环境。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新疆要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确保山川秀美、绿洲常在。

面对新要求、新使命,新疆如何发力?

2011年10月,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把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一切开发建设必须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必须遵循“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必须对历史负责,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负责。

2011年底,新疆在全国率先推出绿色GDP考核试点,取消特克斯县和昭苏县工业增加值考核,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指标考核。3年来,两个县抵挡住了各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诱惑,给经济发展腾出了环境承载空间。立足生态优势,走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互促共建的道路已经成为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

绿色发展,怎么提升?转变发展方式的抓手,又在哪里?

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为新疆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路径。

2013年,自治区党委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疆“安身立命”的大问题,坚持两个可持续,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步双赢。

思想引领行动,理论指导实践。位于哈巴河县境内的阿舍勒铜矿下大功夫投入环保设施,实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使得废水回收后再浇灌花草树木,把一片荒滩建设成了县城的工业旅游景点。

其实,阿舍勒铜矿生态修复只是新疆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新疆始终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科学发展,渗透于各族干部群众的行动之中,一系列生态治理修复工程让广大群众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

河流为我蕴生机

尽管生态治理在局部取得成功,但新疆生态状况形势依然非常严峻。新疆地处我国离海最远的内陆地区,加上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水资源非常紧缺。

塔里木河,蜿蜒穿行于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之中,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也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母亲河。她温柔而坚强,养育着新疆近1000万人口,却曾经面临干涸的绝境!

48岁的哈斯木是尉犁县喀尔曲尕乡喀尔曲尕村村民,从记事起,哈斯木已经搬过5次家,其中4次是因为塔里木河断流。

除去气候的变化,对自然的随意践踏和过度索取,是造成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只有及时停止鲁莽开发,才能拯救母亲河。

2000年4月,自治区首次从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以保证下游绿洲生产生活。

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方案,决定投入107亿元恢复塔里木河绿色走廊,全面治理流域内生态环境。

随着一批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从2000年以来,新疆先后9次向塔里木河下游实施应急输水达22.59亿立方米,结束了塔里木河下游河道和台特玛湖连续30年断流和干涸的历史。塔里木河流域植被恢复面积达1333平方公里,植物物种由17种增加到46种。

2014年11月,新修订的《自治区塔里木河水资源管理条例》以更严格的法规加强塔里木河的开发保护。

河流湖泊是绿洲的生命之源,更是新疆经济赖以发展的根本所在,保护水资源时不我待。

近年来,自治区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制度,加强重要规划、重大项目水资源论证,推出一系列重大保护举措。

——5年来,累计投入4.18亿元实施了博斯腾湖、赛里木湖、喀纳斯湖、乌伦古湖湖泊生态保护试点。

——完成了一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修编工作。

——实施了叶尔羌河防洪治理工程。

——全疆79条重要河流水质优良率由2009年的88.3%提高到94%;湖库优良水质比例由43.3%提高至67.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河流焕发生机,湖泊孕育希望,良好的生态资源才能形成长远竞争力,这是执政者政治智慧的体现。

绿洲见我应如是

尽管新疆占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但在其区域内只有十二分之一的地区适合居住,其余大部分土地是沙漠或者半沙漠区域。

绿洲与沙漠相依,绿洲不进则退,风沙治理是长期的斗争。

兵团第八师150团位于天山北麓、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因东、西、北三面环沙,有“沙海半岛”之称。与沙漠为伍,注定要受风沙袭扰。建团初期,平均每年遭受8级以上沙尘暴达22次。1963年7月,自治区提出以“好条田、好林带、好道路、好渠道、好居民点”为主要内容的“五好建设”。150团响应号召,开始了几十年的艰苦创业,今天150团已建成了防风阻沙基干林和农田防护林,层层绿树环抱着沃土良田。

宽阔的柏油马路车来车往,水渠里河水潺潺流动,笔直挺拔的白杨随风轻舞,几位老人在悠闲地晒太阳——这里是温宿县温宿镇柯柯牙社区,也是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的“阿克苏柯柯牙绿化生态工程”所在地。

然而,谁能想到,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光秃秃的戈壁荒滩,是阿克苏市、温宿县沙尘暴的策源地。

从1986年起,柯柯牙绿化工程开始实施,至今共完成三期工程,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地固沙绿化,如今,这片绵延了200公里的绿化带,已成为保卫阿克苏市、温宿县两地免受风沙侵害之苦的绿色长城,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站在柯柯牙高达30米的塔楼上向四周望去,入眼的是望不到边际的林海莽原。我见绿洲多青翠,料绿洲见我应如是。

绿化既是目标也是过程,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如今,在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已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而是融入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之中的全面系统的文明发展形态。(记者/杜文静)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杨丽娜)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