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甘肃靖远县探索建立贫困村增信服务有限公司新模式

2015年08月31日09:43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金融精准扶贫的一大创新

对于许多贫困农民来说,小额贷款不够用,想多贷点又苦于没抵押物;多户联保信用贷款和小额信用贷款,要找保人,找到了还要搭人情,贷款额度也不大。“无抵押”“无担保”,成了他们面临的“资本结”。

针对农民贷款这一最大的“绊脚石”,今年以来,靖远县大胆探索,将村级扶贫互助社的财政扶贫资金“铺底”,通过会员缴纳会费、企业和致富带头人注资入股,形成基础资金,建立贫困村增信服务公司。

贫困村增信服务公司将基础资金作为贫困户发展产业贷款担保金,与金融机构对接,将贷款额度放大10倍。不仅真正发挥了惠农贷款的“杠杆”“酵母”作用,实现互助金的“倍增”,而且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贷款时间短等突出问题。

更重要的是,贫困村增信服务公司还创造性地采取反担保模式,通过将贫困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业生产设施产权、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给公司,将这些“沉睡的资源”变为“流动的资本”,还培养了贫困户的信用意识。

这一走在全省前列的金融扶贫改革创新,搭建起了商业银行、龙头企业、致富能人和贫困户互惠合作的全新融资平台,点燃了贫困户致富奔小康的梦想。截至8月上旬,在国家级六盘山特困片区县靖远县,已有16个贫困村注册成立了贫困村增信服务公司,为112户贫困户发放贷款近550万元。

前不久,靖远县糜滩乡武家大川村民何广就尝到了甜头。通过村里的增信服务公司担保,他从县农村信用社贷了2万元。

“今年养羊行情不大好。秋天收完玉米了,我打算种两亩大棚蔬菜。现在就得买塑料棚膜、铁丝、水泥,做准备工作了。”何广对记者说。

武家大川村76户人家,全是移民。十几年前,何广告别会宁老家贫瘠的家园,搬到这个位于黄河边上的村子。虽说靠多年打工的积攒,他现在住上了新房,但是,和其他移民一样,他家人多地少,底子本身薄,加上父亲常年因病卧床,论起“发展”来,真是“愁肠”。

他不是不知道,要想富,就得发展产业。“可一个菜棚最少得投资5000元,钱从哪来?”何广说。

亲戚朋友都不宽裕,跟谁借呢?乡信用社离村子倒不远,2010年何广还从那里贷了5000元。可一想起那回的“难心”,他就迈不开腿。

那年春天,本来上一年庄稼收成不好,父亲病情又突然加重,何广连买化肥、种子的钱都没了。到信用社贷款,必须找吃财政的人担保。想来想去,有一个表兄弟在靖远县城当老师。可一开始,人家就不愿意。好说歹说,何广花了一周工夫,才将这位亲戚工作做通。

接着,他又每天跑信用社,一道道手续折腾下来,花了半个月。“我还算运气好的,对于村里多数人来说,还找不上个‘工薪保人’。”何广说。

这几年,省里的村级扶贫互助金项目,给每个贫困村安排10万元到20万元互助资金,可加入协会的村民每次最多只能借5000元。对何广他们来说,钱太少,“不解渴”。

农民贷款不容易,金融机构对涉农业务同样“说爱并不容易”。首要原因是涉农贷款风险较高。

农户渴求贷款,银行顾虑重重,这一矛盾,亟待求解。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唯有创新二字。靖远县积极搭建农银“连心桥”,在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增信服务公司。

为了做大增信服务公司的“资金池子”,靖远县还结合民营企业家和致富带头人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的心理需求,动员他们投资入股增信服务公司,将他们的股金作为从银行贷款的担保资金。“这相当于他们只要将钱存起来,就参与了公益事业,从而调动了社会帮扶的积极性,撬动起了‘大扶贫’格局。”靖远县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说。

通过与农户签订反担保合同,增信服务公司“激活”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业生产设施产权、宅基地使用权等财产权,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农村“三权”和其他产权的抵押担保难题做出了有益尝试,搭建起了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沟通平台,解决了贷款缺乏抵押物的难题。

大胆突破传统抵押担保方式后,增信服务公司打通了银行服务“三农”的融资通道。他们不能从事吸收存款、委托发放贷款、受托投资及法律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但可以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利用担保金为贫困农户进行担保,向信用社出具愿意与农民共同偿还借款的承诺,增加农户的信用额度。

由于建在农民身边的村级互助社成了增信服务公司的“股东”,公司对村民的经济状况和经营能力很了解,不仅降低了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钱也能用在刀刃上。

在这种模式下,银行还考虑到农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借此,贫困农户能够获得3年期1万元至10万元的贷款。“金融扶贫”的覆盖面和带动效应不断扩大。

“不像以前,一年就得还清,一个季度还清一回利息。而且贷款主要看我们家信誉度,公司负责人和信用社一沟通,贷款当天就下来了。”何广说,“我和互助增信服务公司签了合同,对自家的房屋进行了抵押,每间估价1200元。如果无法还贷款,公司可以处置这些房子。”

毋庸讳言,这一风险机制,也使何广这样的贫困农户将贷款与扶贫救济等无偿资金区分开来,他们想方设法、一门心思发展产业的劲头更足了。贫困村增信服务有限公司,在满足了贫困农民金融需求的同时,也挖掘出村民发展的内生动力,让他们向小康阔步进军!(记者 宋振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翼、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