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他是游轮海旅行网的高管,从上海出发的一艘艘豪华邮轮,纵横穿梭于这个星球的各大海洋,世界仿佛在他的指掌之间。
夜晚,卸下一身繁忙,他变身为中国旱地冰球发展中心(CFD)的高级教练员,正致力将“旱地冰球”这项源自北欧的竞技运动在中国推广。
23岁的吾拉尔别克·哈依那尔别克来自新疆塔城,这位从阿尔泰山走出的哈萨克族青年,在有“东方明珠”之称的上海,演绎着自己的精彩人生。
职场新丁的航海梦
8月19日下午,上海吴淞口。12层高,拥有739个房间的“海娜号”停靠在邮轮码头。几个小时后,这艘排水量达到16万吨的巨大邮轮将载着3000多名游客驶往日本鹿儿岛,开始6昼5夜的航程。这次的游客中,有3位来自乌鲁木齐的客人,23岁的游轮海旅行网经理吾拉尔别克专程赶到码头,为来自家乡的客人送行。
“咱们新疆离海这么远,亲眼看一次大海多不容易啊,更别说海上航行了。所以每次有新疆人坐船出海,我都感觉特别亲切。”吾拉尔别克说。这次他接待的是几位哈萨克族朋友。老乡见老乡,大家都非常兴奋,吾拉尔别克一直跟他们用哈萨克语交流着。
一提起邮轮旅行,人们脑海中会浮现泰坦尼克号在大海上航行的画面,豪华巨轮上,游乐场、泳池、高尔夫球场、酒吧、乐队等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游客可以数天漂浮在大海上看漫天星光,在沿岸港口城市停留,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过去,因为签证和费用的原因,出国一次不容易,就算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选择邮轮旅行的人也非常少,内地和大西北坐邮轮的人就更少了。
但如果认为在大海上乘坐豪华船仅仅是富豪们的航海游戏,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坐邮轮去旅游,价格非常亲民,比如在上海比较流行的日、韩游,7天旅程包吃住花费也不超过1万元。”吾拉尔别克笑着告诉记者。
2011年,吾拉尔别克作为民考汉考生,从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考入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学习。2014年毕业时,这个从小就向往大海的男孩儿选择留在上海,并找到了邮轮旅行这份外界看来高冷的职业。
打电话和客户沟通,外出联系业务,一家又一家旅行社登门拜访,争取更多订单。在刚入职的半年多时间里,吾拉尔别克平均每个月要联系100多家旅游公司洽谈业务。
“邮轮到港的前半个月,所有的舱位都必须预定出去,公司压力非常大。如果一个星期内好几艘邮轮同时到港,光靠跑旅行社联系业务,有时候根本来不及。我就在网上申请了客服,在淘宝、天猫上发布舱位信息,还跑到竞争对手携程网上同步销售,没想到这招很管用,业绩迅速飘红,到现在,我们和携程网还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共享一些客户资源。”
“机票、酒店、景点打包是携程网的强项,但是我们公司是专业的邮轮旅游公司,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们做得大而全,我们就做专而精。目前邮轮接受度最高的几个地区分别是上海、浙江、江苏、广州和北京,旅游开发度非常小,国内最大的邮轮港是上海港,也仅能同时停靠两艘10万吨级豪华邮轮,在未来的5年内,中国的邮轮产业必定是持续上升的形势。”对于自己的事业前景,吾拉尔别克显得相当自信。
凭借着良好的人脉和销售业绩,入职一年后,吾拉尔别克成功晋升销售经理的职位,代理皇家加勒比游轮公司、MSC地中海邮轮公司、荷美邮轮公司等二十几家国外知名邮轮公司产品。在吾拉尔别克办公室硕大的航行图上,这些豪华邮轮从位于上海吴淞口的母港出发,载着游客们穿梭于世界的各个大洋,一条条航线让这个新疆娃娃的航海梦想日益清晰。
从新疆走出的旱地冰球明星
邮轮在汽笛声里驶离码头,夜幕降临,港口结束了白天的喧嚣。吾拉尔别克换上一身运动衣,前往自己的母校——上海师范大学体育馆。在这里,这个23岁的青年以运动员的身份,出现在一场“旱地冰球”比赛中。
接队友传球、盘带、二过一配合、假动作晃过防守人,一记轻巧的推杆,冰球穿裆而过,直入网窝。当天,中国“旱地冰球”发展中心(CFD)与上海外籍俱乐部举行一场6人制友谊赛。20×40米的赛场上,攻防节奏很快,队员体力消耗大,几乎每隔5分钟就要换人,进行体力轮换。作为球队的中锋,身高只有1.75米的吾拉尔别克在队友的配合下,利用速度过掉对方高大的防守队员,5分钟内连入两球,为球队取得了上半场的领先。
“旱地冰球”又名“福乐球”,是上世纪70年代起源于瑞典的一项团体竞技运动。它吸收了曲棍球的和冰球的特点,被称为“室内曲棍球”,因规则简单,易上手操作且讲求团队配合,一经推出,迅速风靡欧洲。自1996年起,世界旱地冰球锦标赛每年举办,目前除职业旱地冰球运动员外,全球共有220万业余旱地冰球运动员。但中国直到2008年才引进这项运动,而且仅仅在北京和上海的部分高校和外籍俱乐部之间流传,国内对“旱地冰球”知之甚少,职业球员不足百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吾拉尔别克五年前刚来到上海求学时,就爱上了这项运动。
上学期间,吾拉尔别克加入了旱地冰球校队,作为最早一批接触“旱地冰球”的大学生,他与旱地冰球“触电”的五年里,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它。大学四年,他代表上海师范大学拿到了上海高校联盟的2个冠军,并获得2013年度的MVP(最有价值)球员称号,2014年随队参加亚洲大学生联赛,他和俞帅金、吾木提组成的前场三叉戟发挥出色,获得第四名。
2014年,毕业后的吾拉尔别克加盟上海第一支旱地冰球职业俱乐部,成为中国旱地冰球发展中心(CFD)的职业球员;随后,他前往北京学习国际旱地冰球联盟(IFF)举办的培训课程,获得了IFF主席JOHN先生亲手颁发的“旱地冰球国际教练和裁判”资质证,成为一名高级教练。
2020年,“旱地冰球”将进入奥运会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作为正式比赛项目。吾拉尔别克对此非常期待,“国家一旦选拔的话,我们CFD的成员是有很大概率进入国家队的。代表国家去参加国际大赛,赢得荣誉是我们所有队员的梦想。但我最担心的是,5年以后,我已经接近30岁了,过了球员的黄金期,竞技水平会下降。所以我现在做两手准备,重心逐渐转到教练员的学习和培训上,一旦落选,我可以做球队教练,培养新人。”
一半事业,一半梦想
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很多人都是带着理想在这里打拼,尤其刚毕业不久的外地大学生。采访时,吾拉尔别克告诉记者,当初留在上海,他也经过了长时间的思想斗争。“一方面是饮食、气候,另一方面是生活习惯上的不同。而且上海的生活节奏太快了,对于我这样的从小在塔城长大的人来说,适应难度很大。”吾拉尔别克的父亲是一名数学老师,他希望儿子能回到新疆接他的班,去教书。可是吾拉尔别克认为,上海有他的事业,还有喜爱的旱地冰球,这是他的梦想,不能放弃。
最近,他在和乌鲁木齐康辉旅行社联系中了解到,只要价格合适,其实很多人还是想坐邮轮的,“新疆人出行,主要担心饮食和生活习惯能不能适应。所以我目前正策划在邮轮上推出专门针对穆斯林游客和少数民族游客的订制服务。我个人非常看好迪拜、地中海和俄罗斯北极圈的邮轮航线,公司未来如果发展西北地区的业务,也会将重点放在新疆这个面向中亚的门户。”
帮助游客圆航海梦的同时,别克也正在旱地冰球赛场追逐自己的梦想。然而,这项运动并没有为吾拉尔别克带来固定收入,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获得快乐和动力的生活方式。“CFD目前在国内所有俱乐部中,竞技水平是最高的,9月份我们接到了韩国方面的邀请,去打世界锦标赛,如果赞助商没有敲定,经费还需要队员自己掏。”
上海松江大学城的7所大学里,上海外国语大学旱地冰球队和吾拉尔别克所在的上海师范大学队是同城死敌。来自四川的文林就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如今,他是吾拉尔别克在CFD的队友,司职后卫。他告诉记者:“吾拉尔别克是队长,为了球队能出国参赛,他组织了一个旱地冰球培训班,每个周末教中学生打球,每次收费200元到300元,这些钱都存起来,作为我们队员出国参赛的费用。”
在上海这个快节奏的城市,白天工作,夜晚和周末又要训练和比赛,这样的强度一般人吃不消,而吾拉尔别克却坚持了下来,他告诉记者:“因为旱地冰球,我选择留在上海。我花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在它上面,就是希望旱地冰球能够被更多的国人了解,它是可以在国内获得蓬勃发展,最终走向更高竞技水平的国际比赛的。”
吾拉尔别克,这个从阿尔泰山走出的哈萨克族青年,为了自己的事业和心爱的旱地冰球,在异乡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记者/何进)
相关专题 |
· 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