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戈壁荒滩起新城

2015年08月26日16:17   来源:天山网原创

原标题:戈壁荒滩起新城

湘女华淑媛(左一)与先生邸世光的合影。

“我的故乡湖南是鱼米之乡,山清水秀。我16岁时参军进疆,看到万里戈壁荒漠,常常想,要在这戈壁滩上建起花园,把新疆变成和故乡一样美的地方。现在,62年过去,我的梦想实现了。走在石河子的街道上,好些都是当年我开拖拉机推出来的,我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也想对湖南、新疆人民说,湘女们对得起家乡父老,对得起祖国。”——湘女:华淑媛

时光回溯上世纪50年代,8000湘女踏着战争的硝烟走进蛮荒的西部,辛勤汗水洒戈壁,宝贵青春献热土……她们也被誉为“戈壁上的第一代母亲”,当时16岁的华淑媛也是其中一员。

生于1936年的华淑媛是湖南省衡阳市人。从1952年进疆至今已过去62年,当年的花样女孩已经是近80岁的白发老人。

华淑媛的父亲是生意人,家境殷实,家里八个孩子,七个哥哥,就淑媛一个女孩。 “我想家里的遭遇都是因为战争逃难引起的,我要参军,保家卫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952年的这个决定,让她的命运就此改变。

筑梦奋斗战荒原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复原图(资料图片)

1952年,经过一个多月的颠簸,越过浩瀚戈壁,华淑媛来到了新疆。“我们到星星峡的时候还有土匪,车上都配的男兵带着枪,路途很艰难。”华淑媛回忆说。

她随部队到了规划中的“新城”石河子。当时,这座规划中的“新城”没有居民、房屋、马路……茫茫雪原下覆盖着的是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滩,除了芦苇就是砾石。“我和几个姑娘就住在一间地窝子里,铺着厚厚芦苇的大土炕就是我们的安乐窝。”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复原图(资料图片)

夏季五六月在田间作业,夜晚姑娘们就睡在地头的窝棚里。“一天我下夜班回到窝棚里,揭开被子一看,啊一条蛇盘在被子下,吓得我又喊又跳。”华淑媛说,像这种情况不算少数,有芦苇或红柳丛的地方蚊虫很多,他们就用沙土和成泥涂在脸上、手上,在那个年代什么条件都没有,大家只有用这种办法来保护自己。

在炎热的夏天有时要露宿沙滩,气温高达40度以上,每个人只有一顶蚊帐,一次遇到刮大风,蚊帐被风刮跑了,被子和头上全是沙土,姑娘们个个全都像土菩萨,睁开眼睛,姑娘们的眼睛美丽而有神,大家相互观望,笑着说:“像土菩萨”,不、不是,像观音菩萨”,姑娘们都很乐观可爱,现在回想起当年的情景依然很开心。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复原图(资料图片)

那时新疆的冬天气温常常在零下40度多度。拓荒战士们要去玛纳斯河路程有十几公里,走大半天才到达目的地。边割柳条,编各种劳动工具,如抬把、地耱,房门、箩筐等,大家身着光板皮大衣,脚穿毡筒踩在40多公分深的雪地里,步履很艰难,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渴了就抓把雪放嘴里,饿了就烤烤冻得硬梆梆的馒头吃,也不能坐下来休息,那样会冻死人。

“没有房屋,自己盖;没有土地,咱们来开荒;没有工具,自己造;劳动的双手能够翻天地,戈壁滩上盖花园。”这是当年湘女们劳动时唱的一首歌,华淑媛唱起这首歌时,顿时情绪饱满,思绪也回到6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梦想,这首歌里戈壁滩上盖花园,把新疆建成像湖南一样山清水秀是梦想。”华淑媛高兴地说。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复原图(资料图片)

由于年龄小,华淑媛被分到医务、文书方面的工作,她坚决不干。“我要开拖拉机。”团长笑着摸摸她的脑袋说:“小鬼,拖拉机可金贵了,不是谁想学就能学的,要思想好、身体好、素质好,家庭出身好。再说很苦的,你行吗?”“我行。”华淑媛掷地有声的说。一个月后,她被分进了拖拉机学习培训班。

一年后,她又被派去学开收割机。当时讲劳动竞赛,“一天一夜只休息两三个小时,每天能收割一千来亩麦子。”

有一次华淑媛为了抢收,三天两夜都没合眼,不想身体太虚弱,晕倒后从收割机上滚了下来。先是倒在地埂上,然后滚到埂下,刚滚下去,草车就过来了,差点把她碾着。“我差点就没命了,我们湘女们有不少人因为劳累、生病埋骨天山,长眠新疆。”想起往日牺牲的姐妹,她的声音低沉下来。

“从天不亮干到天黑,机器从来不休息,我们没有礼拜天,除了下雨天,其他时间都在工作。”华淑媛坚定地说,“我们军人就是讲奉献,讲牺牲,建设家园没人讲条件。”

戈壁母亲的情怀

如今石河子市的鸟瞰图。

“人家都说我们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我的孙女在上海念书,念完我就叫她回到石河子来,都挤在上海干嘛,我们这里也需要人才建设啊。我的女儿也在这里工作,两次被评为全国的先进模范工作者。”说起家里的孩子,华淑媛老人满满的自豪感,“我对他们很满意,继承了我们的奉献精神。”

华淑媛(左三)与三个孩子的合影。

过去的苦难在华淑媛阿姨看来都是过眼云烟,今天的幸福才是真实的。

石河子曾是新疆建设兵团屯垦戌边的第一城,也是现今湘女最为集中的地方。这座城市从前是芦苇丛生、野兽出没的荒滩戈壁。但200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官员参观石河子新城后,称赞它是世界上治理沙漠、营造绿洲、恢复生态环境的重大奇迹。该市也因此被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如今,在天山南北湘女们依然有很多人在守护边疆,她们众多的子孙仍在为边疆的繁荣稳定默默地奉献着。

太奶奶与曾孙孙合影(第四代)。

“看着处处的沙漠绿洲觉得,活得坦然。”她说,这里就是我们用双手建起的第二故乡,我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了六十多年,晚年享受快乐幸福,子孙都已成才,可以说是:“献了青春,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身”,看到我们兵团农场今非昔比,回首我走过的足迹,对过去的付出我无怨无悔!

“相信父母的在天之灵看到新疆的变化,也会感到欣慰。对我来说,这里和湖南没有什么分别,要说回到故乡,那这里就是我的故乡。”华淑媛老人说。(记者朱凯莉报道)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