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加措: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

2015年08月24日11:12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加措: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

在别人都在上学的时候,作为家中长子的他赶着牛羊在山上放牧。夕阳下,一群群孩子充满欢声笑语结伴而回,山上的一双羡慕眼神每天都在观望着。时间长了,这种痴恋竟成一种“病态”,常常魂不守舍而弄丢牛羊的他遭到父母责骂,而一句带着哭腔的“我想去上学”又让父亲动容。“知识终究会改变命运”,父亲的那句话让他铭记在心,那一年,他以12岁的“高龄”走进小学一年级的教室。这是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扎其乡民主村教学点的教师加措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也是他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初衷。

如今已为人师的加措,践行父亲的嘱托,多年来将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撒播在西藏山南地区。

今年,43岁的加措1996年从西藏山南地区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扎囊县扎其乡民主村教学点任教。19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潜心教书育人,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他克服种种困难,将一批批学生送出大山沟。

“当时很多家庭都特别困难,家里需要劳动力帮忙放牧种地,因此当地的孩子入学率很低,文盲率特别高。”加措说,这种情形让他想到了自己当年上学的经历。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他不顾路途艰难,坚持到学生家中走访,70多户分散的家庭,走完一圈让他花费两三天的时间。他对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当地适龄儿童入学率由1993年的40%逐渐上升到2006年的100%。加措说,他要做的,就是让当地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接受教育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每天清晨,加措都要早两个小时来到学校。除了藏文、汉语、数学的备课工作外,他最关心的还是那些住校的学生。有些孩子年纪还很小,加措和妻子及另外一个老师教孩子穿衣服、叠被子,为他们收拾脏衣服、床单、被罩,带回家清洗、晾晒。班里有不少学生家庭困难,加措时常周末跑到县城,自掏腰包为他们买一些学习工具、衣服、药品、饼干。学生就像他自己的孩子一样,享受到父母般的温暖。

19年来,他每月都要拿出1/5的工资补贴孩子们,现在每月5000元的微薄收入支撑着一家五六口人的生活,日子过得很拮据。加措的老父亲年迈多病,妻子没有工作,自己两个儿子还在上学,妹妹达娃琼宗今年大学本科刚毕业准备参加工作,这让加措肩负的家庭重担减少了一些。

“今天的日子我已经很满足了。”加措说,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条件要比现在艰苦得多。学校没有电,教室是木头房子,夏天漏雨,冬天进风,他便先将自家的三间房子改造后作教室,而一家人挤在3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没有课桌,砌土墩、用木板来做课桌。缺少课本,他就跑到县城向其他学校的老师借学生用过的旧课本,每次为了借到两三本课本,他往返都要走六七个小时的山路。

为了能让30多个孩子吃上可口的午饭,加措自己掏钱在当地请了一名农妇,专门为学生们做饭。日常午饭都是土豆、白菜、萝卜、白米饭,虽然简单朴素,但孩子们吃得健康开心。

1999年,县里第一次扫盲(扫除青壮年文盲)辅导班成立,他还主动要求担任民主村扫盲班教师,在最恶劣的环境下有效地开展了扫盲工作。2004年,他为教学点申请到重建资金,为教学点的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他潜心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他的学生每年学习成绩在全县各教学点中名列前茅。

回忆起当年的艰辛,加措淡淡地说:“这里的群众生活条件艰苦,很多都是文盲,不能让他们的孩子重复父母的命运,唯有知识才能改变这里贫困的面貌。为了能让孩子们走出大山,我自己的那点困难挺一挺就过去了。”

加 措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扎囊县扎其乡民主村教学点教师。1996年毕业分配到扎囊县扎其乡民主教学点任教以来,他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他不顾路途艰难,坚持到学生家长中走访。2013年3月他被山南地区授予第二届“感动山南十大人物”称号,2013年入选教育部“师德教育专家库”。

(记者 尕玛多吉 通讯员 李键)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杨丽娜)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