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新馆开馆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期死难矿工公祭仪式现场。
□本报记者/万 重 徐丹伟 摄
本报讯 记者刘立纲报道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8月15日,我省在阜新市隆重举行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新馆开馆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期死难矿工公祭仪式,诚寄哀思、告慰亡灵,弘扬抗战精神,凝聚振兴力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出席仪式并讲话。省长陈求发,省政协主席夏德仁,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庹震出席。
松柏凝翠,草木含悲。当天,“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庄严肃穆。现场国旗降半旗。机关干部、部队官兵、企业职工、学生及死难矿工家属、抗日老战士等千余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静静肃立。时而低沉、时而激昂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交响诗在空中回荡,倾诉着对死难矿工、革命先烈的沉痛悼念与无限敬仰。
9时55分,李希、陈求发、夏德仁、庹震等步入现场。 18名礼兵齐步行进至纪念碑前,持枪伫立。
10时整,公祭仪式开始。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诞生于战火中的旋律令人热血沸腾。
国歌唱毕,李希、陈求发与死难矿工家属、少先队员代表缓步向前,共同为主题雕塑揭幕。主题雕塑形为盛满矿工帽的矿车,命名“警鉴”,寓意“警示国人,以史为鉴”。
伴随着深沉舒缓的 《安魂曲》,12名礼兵托起6个花圈,正步缓缓走上台阶,将花圈摆在纪念碑前。随后,全场默哀,防空警报同步鸣起。
“魂兮壮哉,罹难矿工,魂兮哀哉,伏惟尚飨!勿忘国耻,警钟敲响,中华儿女,奋发图强……”默哀毕,100名青少年代表敬献祭文。 460字的祭文痛诉屈辱声声血泪,描写抗争烈烈如火,展望未来气贯长虹,既催人泪下又鼓舞斗志。
李希在讲话中代表辽宁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和全省人民,向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和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害的死难同胞表示深切缅怀。向为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献出宝贵生命、做出重大牺牲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致以崇高敬意。
李希指出,阜新“万人坑”,真实记录了日本帝国主义在阜新犯下的滔天罪行,是日本侵略者残害中国矿工的铁证。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作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自建成以来,在缅怀先烈、教育人民、激励后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对纪念馆维修保护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今天,纪念馆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向社会开放,为我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提供了重要资源,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缅怀先烈、不忘历史的重要阵地。希望纪念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高度重视对文物史料的保护收集和研究利用,进一步加强对纪念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充分发挥好教育功能。希望全省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抓住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契机,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纪念活动,不断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情怀,凝聚全省人民的奋进力量。
李希说,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一直是激励和鼓舞全省人民振兴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当前,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鼓舞下,全省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奋发有为,勇于担当,把4300万父老乡亲求发展、促振兴、谋幸福的强烈意愿凝聚起来,把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夺取新一轮全面振兴的新胜利。
仪式结束后,李希、陈求发、夏德仁、庹震等向死难矿工敬献菊花,并参观了纪念馆新馆。
国家文物局负责同志,省领导李峰、谭作钧、范卫平、王边疆、贺,省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仪式。
公祭 凝聚起全面振兴的力量
相关专题 |
· 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李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