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黑土地如何递进升级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

滕嘉娣

2015年08月11日08:46   来源:黑龙江日报

原标题:黑土地如何递进升级

如何让一亩田变十亩地,如何种得好更卖得好,农业与互联网的深情相拥,显然是黑土地生发新动能的必然之举,更是龙江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必然之势。

经典老歌《梦田》这样唱到,“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在黑土地上劳作的人们,也有这样的“梦田”,在现实耕耘,在心里寄望,把小康梦深深植根在黑土地上。然而,在“互联网+”这个全新的时代,致富的梦想不能仅仅维系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必须跳出“小富即安”的逼仄,必须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如何让一亩田变十亩地,如何种得好更卖得好,农业与互联网的深情相拥,显然是黑土地生发新动能的必然之举,更是龙江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必然之势。

农业发展的快慢、好坏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在效益产出与农民增收上。通俗地讲,就是种得够不够好,卖得够不够好的问题。一直以来,我们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长期积累的农业优势,在“种”的方面,是中华大粮仓,更是全国现代化大农业的领跑者。说到种什么、怎么种时总是滔滔不绝。但农产品卖什么、怎么卖的问题,却始终是我们的短板,说到卖什么、怎么卖时常常一脸茫然。在互联时代中,尤其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语境下,这种茫然,对农业省份来说,是发展的瓶颈,必须抓紧突破。只有实现从“庄家把式”到“营销好手”的转变,把“种得好”作为基础,“卖得好”作为保障,才能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再靠“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从而加快推动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如今,一连串自上而下的动作,正在为黑土地的这种递进升级助力。日前,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贯彻落实指导意见,我省结合农业这个龙江最具优势和竞争力的产业领域,随即召开全省“互联网+农业”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借助“互联网+”推动农业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再靠“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使全省更多农产品实现绿色、有机,进一步促进全省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其实,解决农产品“种”与“卖”的问题是个系统工程,不仅是生产与营销的问题,更是产业链重塑的问题。一方面,要让农民适应市场规律,引导扶持农产品从种植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另一方面,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建立更加完善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我省农产品的品牌打造与营销之路早已启程。据省贸促会数据显示,2014年我省已建成绿色食品旗舰店79家,建成连锁店突破1200家,不断开拓的绿色有机食品营销渠道也正在不断吸引省内外投资者的青睐。如今,“互联网+”更是为龙江现代农业插上翅膀,将从“种”到“卖”与移动互联技术深度融合,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我们必须深刻思考“互联网+农业”加什么、怎么加的问题,在经营主体、精准生产、科技创新、农业金融保险、营销、物流、监管等方面加快建设步伐,助推现代农业的全产业链发展。特别是在我省农产品市场化程度并不高的现实情况下,龙江农产品更要在整体营销、品牌建设上下大力气。比方说,通过互联网把农产品生产环节特别是种植、养殖环节全面展示给消费者;总结我省农村电商成功经验,探索点对点营销、定制营销、网上超市营销、远距离视频体验式营销等多种互联网营销新模式,集中打造具有我省明显地理标志的多功能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平台与品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把高品质产品卖出好的价格,实现“种”与“卖”的良性互动。

农业,是最传统的产业,被互联网改造的潜力也最大。实现“一亩田”的效益裂变,实现“一亩田”的产业链重塑,实现“种得好”与“卖得好”的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互联网+农业”一定会让龙江人的“梦田”生长出更多的富裕与希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翼、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