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上海金山朱泾镇精细化管理服务满足群众实际需求 “老县城”焕发新活力

茅冠隽

2015年08月05日09:06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金山朱泾镇精细化管理服务满足群众实际需求 “老县城”焕发新活力

走在马路上,以往“围追堵截”半天也难有效果的小摊贩不见了; 来到村部,“村官”们的办公室从二楼搬到了一楼,来办事的群众随时都能找村干部聊上几句; 坐在家里,按几下电视遥控器就能给社区干部打分,还能对社区实事项目发表意见……这几年,金山区朱泾镇的居民们发现,这座老镇正在焕发新的活力。

作为全区唯一的“镇管社区”试点,面积逾7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超七成、总人口突破15万的朱泾镇面临着遗留问题多、资源紧缺等难题。对此,近年来朱泾镇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做了不少探索,提升了管理服务精细化水平。“做基层工作必须牢记群众本位,通过体制机制的完善,不断增强管理能力,提高干部执行力,激发社会治理活力,用心、用力、用情满足群众实际需求。”金山区委书记李跃旗说。

增能力,社区服务融入网格化管理

朱泾镇位于金山北部,长期以来都是金山的行政中心。1997年金山撤县建区,政府管理机构陆续南迁,朱泾此后还经历了三镇合并。“行政中心搬走了,我们的发展会不会慢?合并镇后,管理服务跟得上吗?”朱泾群众一度很担心。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朱泾镇副镇长夏红梅告诉记者,近年来导入人口增长迅速,每年都有近万人,不仅对公共资源造成压力,也给管理带来新考验。此外,朱泾全镇城镇化社区面积约有10平方公里,比整个静安区还大。在推行网格化的过程中,朱泾全镇划分成151个责任网格,每个责任网格的面积还是很大,“精细化管理”如何做到?

朱泾摸索出了一套“本土化”办法——除网格监督员外,朱泾镇将居委干部和社区“三大员”(综治社保员、助残员、就业援助员)也作为问题发现的主体,还将社区居民纳入网格化管理,让他们和居委会干部、职能部门人员一起参与社区治理,把以往“内循环”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切换为对居民开放的“外循环”模式——“朱泾365热线”由此产生。

“朱泾365热线”号码是57398365。朱泾镇社区管理联动中心常务副主任陆晨波介绍,联动中心接群众反映后,会将问题反馈至相关职能部门,对条、块交叉管理的部分具体问题实行“首单负责制”,杜绝“踢皮球”现象。去年,热线共派单1022件,办结1011件,解决率达98.9%。

不同于传统的网格化管理,居民参与还让“朱泾365热线”多了社区服务的功能。去年大年初一,朱泾一名老人走失,热线接报后联系多个部门,最终找到了老人并将他送回了家;一位退休老人在家中无人照顾想找保姆,需求反映到热线后,工作人员为他找了一个又一个,直到老人称心如意。

促动力,“上楼下楼”拉近干群距离

社区治理的关键是人。然而,在一些地方干群关系出现疏离。在朱泾镇党委书记蒋永华看来,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基层干部和群众缺乏感情认同,少数干部面对群众甚至有天然的“优越感”。为了解决基层干部工作动力不足的问题,方便群众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了事,朱泾镇探索了一系列干群平等沟通的新机制。

钟楼居委会干部王源源常去看望小区里92岁的独居老人何阿婆。来到何阿婆居住的90号楼,她会掏出手机扫一下楼道门口贴着的二维码,手机上跳出楼道内12户居民家的室号,点击室号“进入”每户居民家,就能看到人员、家庭情况等信息。这部手机其实是一部GPS移动终端,与社区管理联动中心连接。 下转◆6版 (上接第1版)基层干部走访中记录的问题,后台系统会自动生成任务单,联动中心会联系相关部门帮助解决。一次走访中,何阿婆无意中说了句“感觉头发有点长”,王源源就将这一诉求记了下来。没过多久,居委会干部便联系志愿者上门为何阿婆理发。

如今,全镇2200多栋居民楼都安装了带有二维码的楼道标识牌,居委干部每走访一次,相关情况都会被记录,走访的次数、问题解决的质量都会纳入干部考评。这项被居民亲切称为“居委干部上楼工程”的工作,如今已成了基层干部作风转变的最佳“显示器”。“电子走访使基层干部的脚更勤、心更细、服务更贴心。”夏红梅表示。

居委干部“上楼”的同时,村干部却在“下楼”。“村民来办事,有时要楼上楼下跑好几趟,坐在二楼的村干部和村民之间有一堵无形的 ‘墙’。”民主村党总支书记陈肖华说。

朱泾镇在各村部的一楼设立“综治(群众)工作服务站”,让助残、计生等条线工作人员全部坐在一楼窗口,村干部也把办公室搬到了一楼。“群众只需‘动嘴’,‘跑腿’的活让基层干部去完成。”蒋永华告诉记者,“村干部下楼”并不只是“少走几步路”那么简单:村干部的办公桌就在村民眼皮底下,时刻接受监督,不敢有丝毫懈怠; 找村干部交流的群众更多了,干群之间的一些误会也在消除。

添活力,“互联网+”推动乡镇治理创新

村居资源十分有限,“给群众的不需要,群众要的给不了”是不少基层干部的困惑。解决社会治理“心有余力不足”的问题,必须探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激发共治活力。

为了克服村居的“资源瓶颈”,朱泾镇探索新型社区党建组织形式,通过项目化的结对共建让辖区内单位参与社区公益项目。镇里将健康养老、民生服务、文明教育、安全保障等类别的公益项目汇编成表格,鼓励有意愿、有能力的驻区单位认领这些项目。以亮灯工程为例,慧农村主干道在结对伙伴的帮助下已安装了66盏路灯,中石化工程公司也出资28万元为五龙村完成了2.2公里道路的路灯安装工程。

朱泾还有一个特殊的“问题发现器”:电视机。最近,朱泾镇和金山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美丽朱泾0频道”,探索“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居民只要打开电视,按下遥控器上的“0”,选择“社区互动”板块,就能对社区实事项目进行评议,反映社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金来苑小区,1100多户居民已成为“0频道”的首批试用户,预计到今年9月底,全镇17个居民区将全部开通。

通过手中的电视遥控器,金来苑居民区不少老人都反映理发不便,于是两个居委会决定为这些老人每2个月义务上门理发一次。桥通不通?路灯装不装?鸽子能不能养?通过对居民意见的汇总分析,党委政府可以确定重点工作和实事项目,有利于社区分类管理。

除了参与、评议社区实事项目,“0频道”的另一个用处在于向居民“晒”出基层干部的工作情况。在“社区干部作风评价”栏目,群众可用遥控器在问题解决率、解决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三方面点选“满意”或“不满意”。今年,朱泾将对居委会干部从一年一次的年度考核变成半年一次的民主考评,同时将居委会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权重的80%交给社区居民。

畅通的问题反映渠道、有针对性的公益项目和“自下而上”的干部工作评议机制确保了各种难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去年,朱泾镇集访批次同比下降44%,人次下降49%。群众遇到的难题得到了切实解决,对党委、政府工作的理解、支持率也就越来越高。去年群众对镇两委班子测评,优秀率达92%以上。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