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重庆市民陈先生从手机上下载了“重庆两江新区”APP。有了这个APP,只要登录移动终端,陈先生就可以获取政府信息,办理审批及相关事项。过去让人跑断腿的办事程序,如今“带进家门,装进口袋,拉进朋友圈”。“简政放权,让老百姓得到了真切的实惠和便利。”陈先生十分感慨。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既是政府深化改革、开创新局的施政“先手棋”,又是今后一个时期深化职能转变的“着力点”。“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老百姓有了真真切切的体会。
取消下放审批权:老百姓的获得感
近年来,简政放权改革取消、下放一项项审批权力,在可观的数据背后,另一张成绩单是老百姓的获得感。
在湖北襄阳超市老板志强眼里,这份“获得感”是减少了12天“跑腿”。几年前,超市换广告招牌花了志强两个星期,因为申报、审批、现场踏勘等程序都要由城管部门完成,尤其是现场踏勘,等候时间特别长。今年6月,超市再次更换广告招牌。由于当地在新一轮改革中安排专人负责现场踏勘工作,志强的排队等待时间明显缩短了,全部流程走完只用了2天。
在北京某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女士眼里,“获得感”是1套资料与5套资料的区别。她说,简政放权改革之前,新设立有限责任公司须分别向不同部门提交5套资料,填写数据项200多个。如今,拿到工商局出具的名称核准通知书后,办事人只需提交1套资料,区行政服务中心、工商、质监等部门便可联动办理。
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深化简政放权。两年多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不断释放,政府治理能力和廉政建设水平持续提升,改革成效有目共睹,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差距,尤其是一些改革措施不落实和不配套的“中梗阻”问题亟待破解。
可喜的是,差距正在一步步缩短,“中梗阻”正一个个被清除。今年4月,海南省歌舞团董事长彭煜翔,差点因盖不了章而错失“全国劳模”的荣誉。在海南省全国劳模座谈会上,海南省委主要负责人向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报送全国总工会的材料要盖8个章,结果省歌舞团的人跑了几天也没盖上。他得知此事后,指定专人和彭煜翔一起跑部门盖章,在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刻盖齐了所有章。7月1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向社会公布将简化劳模评选程序,8个公章简化成1个公章。
职业资格认证:清障与搭台并行
这几天,考证市场“翻了天”。很多书商停卖教材,培训班停止招生,在一些领域,证书不再是“敲门砖”了。变化源于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被取消。
截至目前,国务院公布取消的职业资格达211项,占国务院部门设置职业资格总数的34%。“取消的这些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进一步加大了资格认证清理规范力度,促进了监管方式转变,打掉了一批市场主体创业兴业的‘拦路虎’,有利于促进职业资格规范管理,减轻用人单位和人才负担,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人社部专技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会因为权力而附加上利益。有人说,这样的权力是“摇钱树”,培训、教材、考试、发证、年审“收钱一条龙”。如果不能做好规范和监督,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很可能就会自设门槛甚至各设门槛,让职业资格认证变多、变滥。
对此,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表示:“过去有些政府部门把职业资格许可当成权力使用,中介机构将其当成敛财工具。取消部分不必要的职业资格许可,将减少就业关卡,有效规范市场。”
三证合一:为创业创新提速
去年8月,北京市通州区启动了“三证合一”联办模式,在原有的“多证联办”基础上,打破了工商、公安、质监、国税、地税、统计等职能部门相互隔绝的局面,简化审批流程。
事实证明,“三证合一”制度已成通州招商引资的重要“筹码”:自去年8月启动至今,通州已吸引2000余家企业入驻,其中办理“三证合一”的企业近900家。
6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方便创业创新。会议强调,推行“三证合一”是商事登记制度的重大改革,在今年年底前确保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在全国推开。
无疑,“三证合一”改革是对民间创业创新的有力促进,有利于缩短办理时限,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减少管理部门对市场主体的不必要干预,既是政府推动简政放权的举措之一,也可激发市场活力、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对此,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姚佳非常振奋。他表示,市场活力的充分释放,离不开商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三证合一”提高了市场主体的准入效率,只需一个窗口提交材料,统一门槛,淡化了部门利益,“产生的改革红利既能给市场带来正向效应,也有利于保持政府改革的应有势能”。
政府转变职能,有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有工作方式的深刻变化,更有思想观念的艰难转变。从重数量到提高含金量,从“给群众端菜”到“让群众点菜”,从分头分层级推进到纵横联动、协同并进,从减少审批到放权、监管、服务并重,政府职能转变纵深前行。
(记者 柳霞)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