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拉萨市蔡公堂乡:绽放藏文化迷人光彩

2015年07月17日09:45   来源:西藏日报

原标题:绽放藏文化迷人光彩

记者 格桑伦珠 摄

  曾经,这里的人们需要乘坐牛皮船渡河,才能抵达彼岸;

  现在,横跨在拉萨河上的拉萨大桥、纳金大桥、迎亲大桥将两岸紧密相连。

  曾经,这里的河滩、荒坡被闲置,杂草丛生;

  现在,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拉萨教育城拔地而起,拉林高等级公路在这里延伸。

  ……

  这就是蔡公堂乡,位于拉萨市区南部,与市区一河之隔。拉萨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大,为蔡公堂乡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慈觉林村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村里的变化令人大为惊叹。

  慈觉林意为长寿园,是拉萨“四大林”之一。在城市化进程中,慈觉林的传统文化至今得以很好保存。今天的慈觉林静谧安详,这里的人们仍保留着藏民族居住传统,成为研究藏族传统田园生活、人文历史,以及藏式民居的良好范本。

  拉萨河畔,崛起一座文化园区

  近年来,在慈觉林村竭力与拉萨经济发展接轨的同时,自治区和拉萨市对慈觉林村进行综合开发的战略部署也在酝酿之中。2012年3月,拉萨市委召开常委会议,作出了建设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的重大决定,力争将其打造成“藏文化的世界总部基地、藏文化旅游产品标准输出地、藏文化创意发祥地、高端休闲度假地、市民休闲理想地”。

  园区选址最终花落慈觉林村。从自然地理条件看,慈觉林村北临拉萨河,东南西三面靠山,与布达拉宫隔河相望,中北部开阔平缓,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从区位优势看,慈觉林村距离拉萨主城区只有几分钟车程,完全具备承接市内主体游客群的客观条件;从人文资源看,慈觉林村文化底蕴相对深厚,文化素材丰富、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丰满,与园区的文化定位不谋而合。

  2013年8月1日,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落户崩巴日山和那色山峰壑之间。夜幕降临,星空为幕,山川为景。空旷的舞台上,灯光奇幻,音乐美妙,数百名演员载歌载舞,演绎了一个荡气回肠的旷古传奇。实景剧的推出,使西藏文化旅游产业迈上新台阶,同时,也结束了拉萨旅游“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尴尬,游客慕名而来,趋之若鹜。2014年,《文成公主》实景剧演出从5月正式复演到10月底结束,共演出175场,票房收入1.1亿元,接待游客32万人次。如今的慈觉林村夜晚灯光璀璨,游客除了观看《文成公主》,还可以和朋友在风情街的酒吧聊天小憩。

  “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根据文化产业定位,将园区划分为文成公主主题公园、藏民族民俗风情体验区、高原影视文化城、藏医药文化创意园、出版文化产业园、艺术家创作基地、西藏非遗文化创意园、藏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体验展示区、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等九大功能区。”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朱梅品介绍说,“未来,我们打算将园区建设成为藏文化的世界总部基地、藏文化旅游产品标准输出地、藏文化创意发祥地、藏文化高端休闲度假地,打造具有西藏特色的现代文化品牌。”

  一座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在拉萨河畔迅速崛起。目前,园区二期工程的市政道路建设5个标段同时开工建设,13个招商引资项目也将在今年7月—9月动工实施。

  放下锄头,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望果节,慈觉林村的妇女们参加节日活动的装扮颇有特色,她们头上戴着一条折叠成条的白色毛巾,显得别致而新颖。

  村里的次仁达吉老人说,这种头戴白色毛巾的习俗是有来历的。原来,西藏和平解放前,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这里的人们为了谋生,和拉萨河对岸的当巴人,到拉萨城里捡破烂、做小买卖。比当巴人更艰苦的是,慈觉林人还要乘坐牛皮船过河才能到对岸。善于调侃的拉萨人把慈觉林人称为“芝巴”。西藏和平解放后,虽然生活条件改善了,但慈觉林人勤俭持家,以经商补贴家用的习惯并没有改变,妇女们早出晚归,去时迎着朝阳是右脸,归时顶着烈日的还是右脸,久而久之成了“半脸黑”。后来,随着生活的进一步改善,做生意的妇女们会用一条毛巾,在早出晚归时将脸包住以免晒伤。再后来,随着生活的改善,去拉萨做生意的妇女越来越少,“芝巴”妇女的“阴阳脸”慢慢消失,但头上戴毛巾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

  过去,捡破烂的慈觉林人被拉萨城里的人瞧不起。现在,慈觉林村的村民不用去城里捡破烂,不用去城里做小生意,连庄稼地里的活也干得少了,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羡煞了城里人。

  今年50岁的村民丹增罗布是一名货车司机,父母都是慈觉林藏戏团的成员,格桑罗布在他们的熏陶下,从小也十分喜爱唱戏和跳舞。自从园区开建以来,丹增罗布的生活变得稳定起来:白天在园区的工地上工作,晚上在《文成公主》实景剧参与演出,还担任了“双联户”代表一职。

  《文成公主》实景剧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项目建设阶段,就为该村增加了约3000万元收入。开演后,为慈觉林村提供演员、保安、保洁、管理等岗位170多个。“慈觉林村90%以上的家庭都有人参与演出,连各家各户的牦牛、马、羊、藏獒,都成了舞台上的‘明星’。演员在旅游旺季平均每人每月有2400元的收入,淡季不用演出时,每人每月有600元的补贴。”慈觉林村第一书记达嘎笑着说,“园区开建后,村民们积极参与施工建设、到入驻企业打工、开办经济实体,收入明显增加。目前,全村有170多辆车辆参与园区建设,随着园区二期工程的推进,相信大家的收入还会节节高升。”

  保护环境,留下一座传统村庄

  走进慈觉林村,蓝天如洗,白云悠悠,鸟语花香,村舍错落,好一番人间美景。漫步在林卡里,仿佛置身于古老的园林中,一望无际的古树挺拔高耸,遍地的枯叶踏上去弹性十足、吱呀有声。

  根据园区的发展规划,将围绕传承历史悠久的慈觉林民居打造藏民族风情园。“我们坚持不轻易拆掉一座民居,甚至不轻易砍掉一棵树,并且把群众的房子装饰修整得更加漂亮,市政设施更加完善。藏戏、传统民俗、宗教活动这些人文资源也会保留下来。同时,我们要求入驻企业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做好绿化工作,目前,所有企业绿化率都达到了35%。”朱梅品说道,“我们将把慈觉林村打造成展现青藏高原风情和有着浓郁藏民族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园区,化身为拉萨市的‘锦绣山谷’。”

  记者在慈觉林村采访时,正逢“公堂梅朵曲巴节”。“每逢这个节日,整个村庄都十分热闹,这几天也是慈觉林藏戏队最忙的时候。我们的藏戏队成立于1963年,能够演绎西藏的八大藏戏。每年雪顿节期间集中在罗布林卡表演,然后到各乡村巡回演出。”藏戏队负责人益西介绍说。

  从2004年开办度假村以来,林卡经济就成为全村人的增收渠道之一。“2012年,驻村工作队入驻以后,就开始积极打造拉姆(藏戏)林卡,我们计划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把具有本地特色的藏戏表演融入到度假村的开发建设中去。”村委会主任平措扎西说。

  祖祖辈辈生活在慈觉林村的村民,将告别他们的农耕生活,融入到全新的城市生活节奏中来。他们,正在用双手绘就美好幸福生活的新图景。

  多年来,慈觉林藏戏队的表演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图为村民丹增罗布和妻子在家中观看慈觉林藏戏队演出的音像制品。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李源、崔小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