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电影,与互联网共舞——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新形态”

2015年06月26日10:07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电影,与互联网共舞

电影《公民凯恩》剧照 资料图片

电影《万物理论》剧照 资料图片

电影《风云儿女》海报 资料图片

电影《霸王别姬》海报资料图片

电影《利维坦》剧照 资料图片

当我们谈论电影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1895年,电影在法国诞生,次年就漂洋过海来到上海放映。世界电影的120年历史,就是一部人类造梦的历史。在黑暗的空间里,人们面对银幕,跟着电影去做梦。一个个梦,汇聚心灵之光,结成一张无形的网。

上海,中国电影的“梦之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曾经孕育了《风云儿女》这样的银幕名篇。新中国成立后,电影生产的“半壁江山”在上海。追梦,造梦,这座城市天然流淌着电影的基因。创办于1993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就是一个梦想的产物。

当我们谈论电影节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在世界电影诞生120年、中国电影诞生110年的今天,在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在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上海,我们听到最多的声音,除了电影的初心,还有一张网带来的变化。

在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当电影遇到互联网,成了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作为世界电影节中最先关注新媒体变革的先行者,上海国际电影节主动引入互联网元素。一百多年来永不消失的心灵之网,和雄心勃勃的互联网相遇,两张网重叠、相加,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激活创意,找到好故事——

“电影是电影人观察世界、感受世界、表达世界的一种方式。”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局长张宏森看来,面对“互联网+”时刻,互联网作为新力量进入电影业,应当对120年来在观众中形成的目光之网和心灵之网保持足够的敬畏和尊重,“因为人们的观察、思考、发现和表达,正在形成电影的内容,形成电影的黄金创意。”

张宏森认为,在传统的电影创作中,电影创意往往是作者的个人行为,或者说是小圈子行为。当拥有了互联网时,一个巨大广阔的平台提供了信息最广泛的交流、思维最大面积的碰撞、智慧最大可能性的激发,以及讨论最大范围的展开。所以说,“互联网+”,首先加的是电影的创意,让创意更加饱满、更加充满力量、和观众形成更加紧密的关系。

曾经,找到一个好故事,是导演们非常头疼的问题。如今,越来越多的作者、创意与影视创作连接了起来。《万物生长》《左耳》《何以笙箫默》等近期热门电影几乎都来自网络畅销小说。“互联网的全民参与和娱乐休闲属性,天生具备诞生好故事的能力。”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说。在他看来,互联网对电影业最核心的改变,是创意产出和筛选的能力大幅提升。各种类型的创意能够快速汇聚,并通过小说、漫画、游戏等互联网体验,在用户的不自觉参与中进行筛选与优化。如果加上电影产业的专业力量,以及新科技应用的加快,将会迸发一场变革,产生一条完整的“泛娱乐”生态产业链。

张宏森则强调,无论在什么阶段,切不可丢弃电影内容的黄金属性。“互联网再有怎么样的数据之大、有怎么样的计算之云,也无法计算出人生图景中的诗意,心灵和情感才是诗意的发源地。然而,借助互联网更多的数据统计、更多的计算方式,有可能使我们创造更多的心灵交流和情感碰撞,从而让人们有机会找到更广阔的诗意,找到更丰厚的心灵栖居,这是互联网+电影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讨论步步深入的同时,上海已经在迈向编剧人才重镇的路上。继去年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落户为中国影视产业培养高端影视后期制作人才,今年,上海科技大学将携手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成立编剧培训班,提升国内影视编剧界的职业规范素养,加快发掘、培养和储备编剧人才。一批国内人气颇高的80后、90后作家纷纷跨界电影,为“上海电影”进行创作,以制作更高品质的“海派电影”。电影节期间,王丽萍、刘和平、李洋、高满堂四位著名编剧工作室在上海开张,以上海为基点进一步拓展名编剧的品牌效应。

激活创新,释放新动力——

作为目前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作为扎根这一市场多年,唯一获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可的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今年已是第18届,在全球电影行业拥有一席之地。

无论对于电影,还是电影节而言,创新都是生命所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创新,推动世界电影和中国电影不断向前发展。从无声电影、黑白电影到数字电影,从参与国际电影交流活动,到获得国际电影奖项,举办全球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中国电影也已走过110年。

今天,面对互联网,电影将向何处走?互联网将为电影语言和技术带来怎样的革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席童刚感慨:“在新的时代,电影再度迎来新机遇、新生命,它与互联网共舞,将会形成令人激动的空间与可能性。”

崭新的工具和材料,带来崭新的思维。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与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通过娱乐宝、淘宝电影等网络平台与影迷加强互动,为行业探路、为新人圆梦。同时,上海国际电影节与致力以互联网撬动区域转型的上海普陀区政府继续联手,首次举办“互联网电影系列活动”,为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搭建对话平台。

在这一平台上,一批企业发布在上海的战略布局: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参与科幻大片《2054》制作;环上大影视产业园区打造影视后期制作高地;美国金融担保公司落户自贸区;立鼎影业启用;中国网络剧微电影双创中心成果落地,等等。上海电影集团透露,近年来集团不仅与美国好莱坞、印度宝莱坞的多家大型影业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全国顶尖的年代剧和近现代大片拍摄基地——上海影视乐园也正加紧筹划二期建设。未来,贯通产业链上下游的影视、文化、娱乐旗舰,将从上海出发,辐射亚太。

2014年,上海推出一系列“电影新政”,从资金辅助等“硬政策”,到影视摄制服务等“软服务”,提供更加细致的服务。一大批中外合拍片在上海立项,上海还将启动建设一个中韩合拍片基地。上海市文广局局长胡劲军说,电影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靠的是人才、是智慧、是梦想。

与之相伴,越来越多的跨学科、跨领域人才进入电影业,“跨界”成为中国电影新趋势。“电影正在成为一个崭新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张宏森说,中国电影人应当发起电影语言新形态的塑造和新样式的改革,只有在新的塑造和新的改革当中才能获得电影新的生命力。

激活观众,迎来新市场——

2014年,我国电影票房逾296万亿元。截至2014年底,全国银幕总量2.36万块,到2015年底,有望突破3万大关。6.5亿网民的庞大群体中,通过手机上网的用户高达5.5亿。除了院线以外,还有数亿电视屏幕……透过这些数据,世界最大电影市场触手可及。

不断刷新的数据背后,是一颗颗火热的观众的心。“电影要感恩观众,永远和观众保持血肉关系。”张宏森说。对于电影人和电影节来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电影,参与电影,爱上电影。

互联网时代提倡个性化、强调参与感,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就此做了积极的尝试:不仅要打造一个行业的盛典,更成为所有热爱电影的网民的节日。借势互联网,电影节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释放电影节的资源,实现了办节模式的新突破,为电影节注入新的活力。

在展映环节,电影节推出最具互联网特色的影迷互动弹幕系列专场。在“互联网电影之夜”,10部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电影逐一亮相,网友通过互联网体验平台全程观摩、发表评论。通过互联网,上海国际电影节突破了地域限制,让更多的影迷参与进来,成为最潮的电影节。

在线选座、电商售票、网上营销,众多服务模式正在出现。张宏森说,互联网进入电影业,能够更大程度地调动观众进入电影院的积极性,以更多的服务形式来方便观众、满足观众更高的观影需求。与此同时,电影人也要珍惜互联网加入对观众进入电影院的能量激活,奉献出更多、更好、和观众更加具有血肉关系的电影作品。“不管互联网+,还是产业升级,观众是衣食父母,这是我们讨论电影的一个根本前提。”

■链接

上海普陀打造“互联网基因”

电影节期间,首届“互联网电影嘉年华”在上海普陀长风生态商务区举行,这已是上海普陀第四年牵手上海国际电影节,也是今年在国际A类电影节中首推互联网电影系列活动。

上海普陀近年来着力打造“互联网基因”,吸引了波克城市、慕和网络、“饿了么”等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互联网企业集聚。普陀广阔的物理空间和开放的政策空间将为互联网电影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天地软件园、华大科技园等科技园区的近10万平方米园区资源和优质商务楼宇将作为“互联网+电影”产业的承载空间,中国众创联盟、“近铁Cloud”等创业平台也虚位以待,为初创阶段的“互联网+电影”企业提供支持。

就在不久前,在国家和市级扶持政策的基础上,上海普陀积极鼓励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相结合,聚焦产业、平台及品牌、人才等,制定了“促进互联网影视产业发展12条”专项扶持政策,打造“互联网+电影”产业发展支持体系,优化政府服务,以市场化、国际化为导向,为每一个“互联网+电影”的梦想插上翅膀。

上影集团重整产业链资源

上影集团在电影节期间公布新片单计划,将重新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聚焦发展“上影市场”“上影出品”“上影片场”三大重点板块,打造中国电影产业的主力军。作为上影集团市场板块的上影股份将通过成功上市借力资本市场,以完善现有的“专业化发行+综合型院线+高端影院经营”模式,提高电影发行和版权销售、院线经营及影院开发能力,加快谋划在全国影院整体布局。

“上影出品”则将吸纳全国乃至全世界一流的电影资源与人才加盟。据悉,2015年上影出品的创作计划落笔不俗,包括电影《盗墓笔记》《铁道飞虎》《九州·华胥引》,以及根据金宇澄小说改编、王家卫导演的电影《繁花》,悬疑武侠电影《法门寺密码》等。“上影片场”则将以上海特色、全球营运、国际水准的现代片场重新定位,对上影车墩影视基地进行改造,形成个性鲜明的“电影城”。与行业领先的德国巴伯尔斯堡电影制片厂、英国松林制片厂、美国特艺集团、中国华强集团等的合作将全面提升上影片场的产业能级,打造影视摄制良性生态链。(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程宏毅、杨丽娜)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