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孙立昕:当前中东政党政治的新走向

2015年06月09日16:14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东剧变以来,地区民主政治不断成熟与发展,政党政治在国家政治中的分量日益突出。虽然中东政治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但传统大党仍能保持执政地位。伊斯兰温和政党相继参与本国民主政治进程,虽当前遭遇挫折,但仍将是地区政治中一支重要力量。地区相关政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理性务实政策,使久拖不决的热点问题迎来重大转机。中国应抓住历史契机,加强与地区国家的党际交流,全方位打造新时期中国与中东关系。

传统大党仍雄居执政地位

中东剧变后,虽然诸多小党纷纷涌现,地区政党政治日趋活跃,政治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部分国家政治格局甚至呈现“碎片化”新特点,但短期内仍难以撼动传统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局面。在近期地区多国选举中,传统大党执政地位得以巩固,治国方略得以延续。

2014年6月,叙利亚大选,巴沙尔领导的叙利亚复兴党再次获胜,巴沙尔开始了第三个总统任期(2014—2021),这说明叙反对派在西方力挺下,经过三年多的鏖战,也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巴沙尔政权的执政根基。叙利亚复兴党经过长期统治与经营,牢牢掌控国家警察、安全部门、情报系统、反间谍系统和40万人的常规军队,部队训练有素,其战斗力与“叙利亚自由军”等反对派军事组织相比具有显著优势。面对众多强敌,巴沙尔领导的复兴党政权显示出顽强的生存能力与控局能力。

2014年3月30日,土耳其举行全国地方选举,总理埃尔多安领导的执政党正义与发展党获胜;8月11日,土耳其举行历史上首次总统直选,现任总理、正义与发展党主席埃尔多安当选总统。土耳其正发党从2002年执政至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成功之路。正发党前身是伊斯兰政党繁荣党与美德党,1997年2月,土军方令当时执政的繁荣党下台,并将其取缔。繁荣党没有步阿尔及利亚伊斯兰拯救阵线后尘,进行武装反抗,而是走上议会斗争的道路,于2001年组建正发党,次年便赢得大选。正发党的审时度势和与时俱进,以及避免利用宗教干预政治与社会生活的明智策略,确保了其执政党的优势地位。

2014年4月17日,阿尔及利亚大选,现任总统布特弗利卡毫无悬念地胜出,以77岁高龄第四次出任总统,之前他曾于1999年、2004年和2009年三次高票当选总统。布特弗利卡是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运动政治精英的代表,具有深厚的政治资历与雄厚的政治实力。他在民族解放战争期间加入民族解放阵线,尽管在1999年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加大选并胜出,但他与“民阵”的渊源一直保持至今,从2005年起担任“民阵”名誉主席,而“民阵”在2002年阿尔及利亚议会大选中,以绝对优势战胜全国民主联盟,恢复了第一大执政党地位。这次大选表明阿尔及利亚无论高层与民众,都不愿重蹈国家动荡的覆辙,都渴望稳定与发展的心态。

2015年3月18日,以色列大选,内塔尼亚胡带领利库德集团击败赫尔佐克领导的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赢得议会120个议席中的30个,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内塔尼亚胡将第四次出任以色列总理,也成为该国迄今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利库德集团取得的骄人战绩,主要在于回应了本国民众对安全的极度关切。当前中东地区伊斯兰势力强劲崛起,阿拉伯世界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巴以各自内部强硬派势力上升。在不利于中东和平生存的氛围下,虽有美国助推,但巴以和谈仍无法按照预计时间表于2014年4月前达成协议。2014年6月12日,三名犹太青年被绑架和杀害再次引爆巴以血腥冲突,共造成上万人死伤。在以色列安全环境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一贯铁腕维护国家安全的传统大党利库德集团再次成为民众的政治抉择。

伊斯兰温和政党暂入低潮

西方民主模式在中东水土不服,伊斯兰温和政党相继参与本国民主政治进程。当前虽遭遇挫折,但伊斯兰政党根基深厚,实力犹存,仍是地区政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教俗对峙将长期构成中东政治的一条主线。

第一,中东剧变后伊斯兰温和政党由快速兴起到暂入低潮。中东剧变后,伊斯兰温和政党通过民主选举,曾在埃及与突尼斯执掌政权,在利比亚、摩洛哥等国影响力显著提升。但是,由于治国理政经验不足,能力不济,伊斯兰温和政党无力迅速改善国家经济状况,恢复社会稳定,满足百姓期许,世俗力量则利用民众不满情绪,迅速逆转了政治局面。

在穆尔西任埃及总统的一年时间里,他急于揽权,急于推行伊斯兰法,引起世俗力量以及军方警觉,最终被军方赶下台。2013年7月3日,来自穆兄会的自由与正义党领导人穆尔西遭军方罢黜。2014年5月,前军方领导人塞西高票当选埃及新总统,埃及政治动荡暂告平息,但国家世俗与宗教之争仍在继续。埃及作为地区大国,一直被视作“阿拉伯事务的起点与终点”,其政局跌宕起伏对地区国家产生联动效应。

突尼斯温和伊斯兰政党复兴运动党在2011年10月的制宪会议选举中获得胜利,成为第一大党;在同年12月举行的总统选举中,伊斯兰政党支持的马尔祖基成为总统。在2014年10月举行的新一届议会选举中,世俗政党突尼斯呼声党取得优势,复兴运动党退居第二大党。12月22日,世俗派候选人埃塞卜西在总统大选中获胜。最终,以突尼斯呼声党为首的世俗政党与复兴运动党通过谈判,组成联合政府。

卡扎菲倒台后,利比亚的伊斯兰政党在战后首次大选中成为第二大党,2012年10月,世俗派的扎伊丹战胜穆兄会候选人成为总理,但穆兄会为代表的宗教势力控制了国民议会,随后教俗两派对国家政治主导权的争夺愈演愈烈。在此期间,世俗势力逐渐取得优势,并在2014年6月25日举行的“国民代表大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宗教势力则遭受重挫。7月,利比亚支持世俗力量与宗教势力的两派民兵武装爆发持续冲突,并分别成立议会与政府,国家出现两个议会、两个政府并存的局面,至此利比亚局势已全面失控。

第二,伊斯兰温和政党生存力强,中东政治中的教俗之争仍在继续。埃及政治经历短暂教俗共处阶段之后,进入教俗之争加剧时期。穆尔西倒台后,埃及过渡政府于2013年12月25日宣布穆兄会为“恐怖组织”,表明军方与穆兄会彻底摊牌,随即穆兄会多名骨干被捕,活动受到压制。2014年4月28日,埃及法院判处六百余名穆兄会支持者死刑,其中包括穆兄会最高领袖巴迪亚。2015年4月,埃及法院判处穆尔西20年监禁;5月16日,又宣判穆尔西及多名穆兄会成员死刑。期间穆兄会多次举行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造成流血事件。未来,埃及穆兄会难以效仿土耳其正发党,重组政党,再掌政权;但埃及穆兄会建立于1928年,根基深厚,影响力绝不会因遭受打压而销声匿迹。未来穆兄会将暂避锋芒,更多地采取非暴力抵抗方式,更多地强调伊斯兰教与民主政治结合以及伊斯兰教与现代化融合,更多地关注民众对发展经济的关切,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突尼斯伊斯兰复兴党建立于1970年,与埃及穆兄会的相似之处,就是具有高度的适应性与生存能力,从建立之初强调国家政治与社会生活回归伊斯兰教,到现任伊斯兰复兴党主席拉西德?加努奇多次表示,该党支持突尼斯政治多元化,支持国家实行多党民主制;伊斯兰与现代化理应相容,土耳其模式成功实现了伊斯兰教与现代化的有效融合,应成为阿拉伯世界政治体制的未来发展方向,突将借鉴其成功经验,而不会采取伊朗政教合一的神权政治模式。未来复兴运动党仍将采取谨慎温和与积极参与的政策,在突尼斯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等政治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东政党采取更趋理性温和与灵活务实的政策

地区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及时进行政策调整,采取理性务实政策,使久拖不决的热点问题迎来重大转机,取得历史性突破,成为地区混乱局势中的难得亮点。

第一,土耳其库尔德工人党软化立场,与政府展开谈判,土耳其库尔德问题和平解决迎来“机会之窗”。土政府自2011年开始与库工党进行秘密谈判,最终双方达成停火协议。2013年3月21日,库工党领导人奥贾兰发表书面声明,宣布该党与土政府军实现停火,表示将从土境内撤出该党武装。4月25日,该党武装领导人卡拉耶兰宣布将正式分批从土撤至伊拉克北部地区。土总理埃尔多安也表示,一旦库尔德工人党撤离,土政府也将修改宪法,赋予其更多民族权利。2015年2月28日,库工党在押领袖奥贾兰呼吁武装人员放下武器,“用民主政治取代武装斗争”,同时召开特别会议,商讨解除武装这一“战略和历史性的决定”。已成为土总统的埃尔多安称该提议“非常非常重要”,是结束库尔德武装与土政府长期敌对状态迈出的重要一步,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称赞该提议为“迈向和平进程的积极一步”。土政府希望通过和解,最终解决对其经济、民主化、军事与边界安全造成严重困扰的痼疾;库工党则希望妥协后,能在土现有政治体制下重返家园并获得长期追求的民族权利。自1984年库尔德工人党发动武装反抗活动,在近30年冲突、有四万人丧生的情况下,土政府与库尔德人达成和平协议的“机会之窗”终于到来。[1]

第二,伊朗温和派领导人鲁哈尼当选总统,伊核谈判取得重大突破。伊朗实行法基赫主宰下的伊斯兰民主,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同时吸收现代三权分立制度,伊斯兰议会与总统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2013年6月,伊朗温和保守派候选人、前首席核谈判代表鲁哈尼当选总统后,顺应民意,改变强硬派领导人内贾德担任总统期间的激进政策,力推通过对话解决伊核问题,缓和与西方关系,改善国家严峻的安全环境,缓解国际制裁给伊朗经济的重创,谋求重振国家经济,“建设一个具有深谋远虑又充满希望的政府”。[2]在奥巴马政府和鲁哈尼政府的积极推动下,2013年11月24日,伊核谈判达成第一阶段协议,伊朗同意暂停部分核计划来换取西方国家放松部分制裁。2015年4月2日,伊核谈判达成框架协议,政治解决伊核问题取得重大进展,德国总理默克尔称赞“阻止伊朗获取核武器的协议距离国际社会从未如此之近”。

中国应加强与中东国家的党际交流

在中东剧变的浪潮中,中东民主政治不断成熟与发展,政党政治在国家政治中的分量也日益突出。中国应加强与地区各国的党际交流,全方位打造新时期中国与中东关系。

第一,抓住历史契机,加强党际交流,增进双方在各领域互利合作。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11月28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中指出,“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3]未来中国会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中东政策,加大力度推动与地区国家在全方位多领域的快速发展关系。而积极推行“东向政策”,进一步发展与中国关系,同样是中东国家的战略抉择。当前,“中国与中东关系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期”。[4]中国与地区国家应抓住历史契机,加强各领域合作,加强党际交流,这将有助于双方在地区热点问题上协调立场,相互支持,在分歧尚存领域寻求最大公约数,在各自发展道路上分享治国理政经验,在不同社会制度与文化背景下探索文明交往新路,在应对全球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与打击恐怖主义问题上开拓合作渠道。

第二,以党际交流为平台,进一步推动与中东国家能源经贸关系更上层楼。中东是中国对外经贸合作的重要伙伴,是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地区,更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腹地。中国目前是阿拉伯世界第二大贸易伙伴,是九个阿拉伯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阿拉伯国家则是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地及第七大贸易伙伴。能源合作是中国与中东国家经贸合作中最重要领域,中国的前十大供油国中有六个来自中东国家,即沙特、伊朗、伊拉克、阿曼、阿联酋和科威特。除了传统油气贸易,双方能源投资开发合作持续上升,并呈现向油气上下游领域扩展的态势,对保护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利益交织不断紧密的背景下,党际交流是双方发展关系的有益补充,可为深化中国与中东国家经贸关系搭建平台,增进彼此在利益关切、法律法规、风土人情方面的相互了解,适时调整双方利益冲突,充分营造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氛围。

第三,通过党际交流加强相互理解,有效化解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中的负面因素。中东国家间民族宗教矛盾和领土纠纷历时久远,利益冲突盘根错节,对中国与中东各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形成挑战,叙利亚危机就是一个缩影。美欧竭力颠覆巴沙尔政权,沙特、土耳其、阿联酋等国大力扶植叙反对派组织。中国积极推动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数次在联合国安理会表决涉叙决议时投下反对票,成功阻止西方在叙上演“利比亚模式”,发挥了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但也引起了许多地区国家对中国涉叙立场的非议。中国可通过党际交流,加大对中国外交举措的宣传解释力度,表达中国期盼中东和平稳定的真诚愿望,并多从国际法层面揭露西方“新干涉主义”旗号下的利益动机与强权政治本质。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来源:当代世界)

[1] Turkey and the Kurds: From Predicament to Opportunity, US-Europe Analysis Series Number 54,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January 22, 2014. http://www.brookings.edu/research/papers/2014/01/22-turkey-kurds/.(上网时间:2015年5月15日)

[2] Suzanne Maloney:Rouhani Report Card: More Prudence Than Hope for Iran's Domestic Politcs,August 12, 2014. http://www.brookings.edu/blogs/markaz/posts/2014/08/06-rouhani-report-card-domestic-politics-islamic-republic.(上网时间:2015年5月15日)

[3]外交部网站:《习近平出席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14年11月29日,http://www.fmprc.gov.cn/mfa_chn/zyxw_602251/t1215440.shtml.(上网时间:2015年5月15日)

[4]牛新春:《中国与中东关系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期》,载《世界知识》,2015年第1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