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拿笔杆”应是领导干部基本素养

杨方

2015年06月05日14:1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曾经在一个规模不小的会议上,一位领导赞扬某专家学术造诣很深,误将“诣”读成“旨”,引起人们窃窃私语。一会儿,又将哗众取宠读成哗众取“庞”,与会者终于忍不住哄堂大笑,可该领导还不知所以。

领导自己动笔写文章,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我党的一项优良传统。毛主席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下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名篇,在延安简陋的窑洞里写出了《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等巨著;邓小平同志曾讲,“不懂得拿笔杆子,这个领导本身就是很有缺陷的”,并号召“领导干部要学会拿笔杆”。

反观时下有的领导,开会不愿写讲稿、调研不愿写报告,工作不愿写总结,学习不愿写心得,文字材料统统推给了秘书或办公室人员,这种行为不仅仅是思想作风的问题,更是能力不足的表现。俗话说,“刀越磨越快,脑子越用越灵”。作为领导,如果长期不动笔,其对本职工作的思考能力必然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其工作状态只能是“涛声依旧”。

领导干部要多动笔,并不是说什么文字材料都要自己写,主要是提倡一种学习研究精神。对一些重要讲话、调研文章等材料,要能出观点、出思路,带领机关同志一起写;向报刊投稿的署名文章、个人述职报告、学习心得等材料,则必须要自己写。领导多动笔,不仅能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更能影响和带动机关同志加强学习研究的热情,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有的领导会自己拿公文包了,会自己拿茶杯了,但更重要的是自己能拿笔。

领导干部多动笔更要做到“四多”。一要多看。看报、看新闻、看优秀党政信息、浏览网络等等。在看中多积累多学习,去获得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将好的做法、好的观点、好的提法、好的句子、好的词语整理出来,进行选择利用、取其精华,再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和加工,将其变为自己的东西。二要多跑。必须到一线去调研、去参与,做事件的当事人,掌握和了解事情的全过程,并客观、公正地将事物的本来面目展现出来。三要多想。在写材料之前,必须先要构思,解决材料的主旨是什么、从哪个角度入手来表达这个主题、选取什么材料、布局怎样安排等等,都要精心设计和安排。四要多写。只想不写,写作水平永远也不会提高。要写新鲜生动的、有积极作用的、有针对性的和独具特色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