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九旬老人蹬三轮车20年捐35万 圆300个贫困孩子上学梦

2015年05月06日08:1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原标题:九旬老人蹬三轮车20年捐35万 圆300个贫困孩子上学梦---中国文明网

2005年9月23日早晨,92岁的他静静地走了。无数活着的人在口口相传中记住了他——蹬三轮的老人白方礼。这不是神话: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

正在等待客人的白方礼老人。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河北站

1.重操旧业 不忍孩子受穷辍学

1986年,73岁的白方礼从天津回到家乡河北省沧县白贾村,这是一个让他悲伤而又牵挂的地方。小时候,他很渴望读书,可因家境贫寒,13岁便逃难到天津,做了一名卖苦力的三轮车车夫。解放后,他靠蹬三轮拉扯大了自己的3个孩子。眼下,人老了,又有政府每月发的退休金,他计划回家乡安度晚年。他走在村里,发现大白天到处可以看到正在干活的孩子。他问孩子为什么不上学?孩子们说,大人不让他们上。他便又找到大人问,为什么不让孩子上学?大人说,种田人哪有那么多钱供娃儿上学!这一晚,白方礼一夜没合眼。

靠蹬三轮资助贫困孩子上学的白方礼。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河北站

第二天天一亮,老人便召集家庭会议,宣布了两件事:“第一,我要把这些年蹬三轮攒下的5000块钱全部交给老家办教育;第二,我要回天津重操旧业,挣下钱来让更多的穷孩子上学!”73岁的白方礼回到天津,重新蹬起了他蹬了大半辈子的三轮车。每一个见过白方礼的人,都会心酸,他一年四季从头到脚穿的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那都是他从街头路边或垃圾堆里捡来的。“我从来没买过衣服,我身上这些衬衣、外裤,都是平时捡的。还有鞋,两只不一样的呀,还有袜子,今儿捡一只,明儿再捡一只,多了就可以配套。”除了不买衣帽鞋袜外,连吃的东西他都尽可能地节省。他的饮食极其简单,经常是两个冷馒头加一瓶凉水,有的时候会就一点点咸菜。有人还常看到他在拾别人扔下的馒头、面包或半截没有吃完的香肠……家里人实在看不过去了,都劝他回老家安享晚年吧,老人却说:“这有什么苦?这馍是农民兄弟用一滴一滴汗换来的,人家扔了,我把它拾起来吃了,不是少浪费些么?”很多时候,白方礼为了方便拉活,走到哪就睡在哪,一张报纸往地上一铺,一块方砖往后脑一放,一只帽子往脸上一掩,便是他睡觉前的全部准备“程序”。

2.节衣缩食 只为给孩子省下一口饭钱

每一次白方礼来看望红光中学的藏族贫困学生,大家都舍不得他走。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河北站

1994年,时值81岁高龄的白方礼在一次给贫困生的捐款会上,学校领导说要代表全校300余贫困生向他致敬。老人一听这话便思忖起来:现今家里缺钱上学的孩子这么多!光一个学校就300个贫困生啊,靠我一个人蹬三轮车挣得的钱救不了几个娃儿!何况自己也老了,这可咋办?老人的心一下沉重了起来,经过几天的慎重考虑,白方礼找到了孩子们说:“我准备把你妈和我留下的那两间老屋给卖了,再贷点钱办个公司。名字都想好了,就叫‘白方礼支教公司’。支……教,支持的支,教育的教,支持教育的公司。”老人一个字一个字给儿孙们念清楚。“你们看咋样?啊,说呀,是支持还是反对?”老人心急地问了这个又问那个。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异口同声地说:“爸,只要您老看咋合适就咋办。我们就是担心您老这么大年岁还……”白方礼朝儿女们挥挥手,说:“啥事没有,你们开口支持我办支教公司比给我买罐头、麦乳精强百倍,走喽!”老人跨上三轮,一按车铃,伴着清脆的“叮呤呤”声,便消失在街道之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久,白方礼老人的善举得到时任天津市长的大力支持。市长特意在临近火车站的地方为白方礼老人划出了一块地盘给他开办支教公司。81岁的白方礼老人喜气洋洋地当上了支教公司的“董事长”。公司主要在火车站经营糕点、烟酒之类,方便南来北往的旅客。起初只是火车站边的一个8平方来米的铁皮小售货亭,售货亭上面悬挂着一面南开大学献给老人的铜匾,写着“无私资助志在其才”。后来,公司由开始的一个小亭子发展成十几个摊位。最多一月除去成本、工钱和税,还余1万多元的利润。不知道的人以为白方礼老人当了董事长,这下可以坐享清福了。可是,白方礼老人把摊位交给别人打理,自己照常蹬三轮车送客。而且他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月蹬车收入得达到1000元,也就是说每天要赚到30到40元才回家。“我24小时待客,一天总还能挣回个二三十块。别小看这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这就是一个耄耋老人的全部内心世界。白方礼老人每月都会把自己省下来的钱拿到附近的学校给困难的学生当生活费,而自己却过得是俭朴得叫人不堪入目的生活。为了能多挣一点钱,老人已经好多年不在老家住了,他以售货亭为家,所谓“床”,不过是两叠砖上面搁的一块木板和一件旧大衣。冬天,寒风习习,白方礼老人的铺盖就是一套薄面被褥;夏天,骄阳似火,晒透了一屋薄薄铁皮的售货亭……

3.总有一种平凡 叫我们泪流满面

白方礼小学。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河北站

天有不测风云,几年后,由于城市建设发展,天津火车站进行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就在大家猜测着白方礼老人会不会利用支教公司是由市长特批的这个挡箭牌逃避拆迁时,白方礼却没有任何怨言的关闭了支教公司。辛辛苦苦成立的支教公司转眼间变成了一堆废铁,他心里痛苦万分。他的老朋友杨俊玉说:“老白是个朴实而高尚的人,他的支教毫无功利之心。有一天,我在东站附近听到身后有人喊我,一回头,看到一位苍老枯瘦的老人,我辨认了半天,才认出是老白,整个人都瘦的脱了形。他说,‘支教公司停了,我舍不得走,几天没吃饭了,也没法定期资助学生了,我不想活了。’”支教公司关门了,可他舍不得,无论冬夏,他都蜗居在支教公司原来所在的铁皮屋里,一分一角地攒着支教款,达到几百元,他就用皮筋扎起来,送到学校去。直到2000年,老人已87岁,身体衰退得厉害,他每天端着一个铁皮饭盒,在火车站附近给人看自行车。饭盒里的硬币,在他眼前一天比一天模糊,数不清楚了。直到最后,他只能求助路过的小学生。一枚枚硬币点清了,成了老人的又一笔捐款,500元,捐献给了当地养老院……这一年,白方礼摔伤了手臂,却舍不得去医院看病,后来在女儿的强烈要求之下去了医院,手臂延误就医时间,且年事已高不宜手术,只能静养。即便这样,他心里还惦记着学生们,琢磨着“等我好了,还要去赚钱支教。”

2005年9月23日早晨,92岁的白方礼老人静静地走了。出殡当天,市民们都自发到天津第三医院送白方礼老人一程,衣着整齐的工作人员抬着老人灵柩穿过人群让开的小路,将老人灵柩送上殡葬车。在自发的送行队伍中,手举老人遗照的学生和市民眼含热泪,喊着“爷爷,一路走好!”人们跟随着送葬车走出很远,一位满头白发的大娘指着悬挂在车头的照片哭着说:“瞧,又在数钱了,攒够了还要给学生们送去。”

(本网根据《中国好人榜——白方礼》、《白手离去芳香余留礼动天下 铸就中华民族公益之魂》等稿件综合,感谢中国文明网·河北站提供部分素材。)

编辑点评

在我们周围,不是所有的感动都应该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总有一种平凡,叫我们泪流满面。我们的时代需要英雄,何谓英雄?英雄就是那些像白方礼老人那样,经常做一些利人不利己的,经常做些傻事的人。评判他们是否真傻的标准,不是你,不是我,是岁月。风霜竟上壮士鬓,星月轮回又几度。若干年后,或许你我早已被浮尘世事黯淡,但英雄,却如日月浩明,万古长青。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