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知“土规定”对部队建设有百害而无一益,为何不少带兵人对其“恋恋难舍”?请看来自陆军第13集团军某红军师的调查采访——

“土规定”缘何“野火烧不尽”

2015年05月05日10:04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明知“土规定”对部队建设有百害而无一益,为何不少带兵人对其“恋恋难舍”?请看来自陆军第13集团军某红军师的调查采访

荒原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土规定”,与之有着相似之处。不少带兵人尽管明白“土规定”存在损害官兵权益、滋长不良风气等“臭毛病”,然而落实到具体的日常管理中,依然被奉为“灵丹妙药”。

通信连列兵小吕体能基础偏弱,5公里越野成绩总是不及格。一个周末,小吕想要外出半天购买生活用品,写好请假条拿给连长王权批假,没想到却吃了个“闭门羹”:“你也不看看平时5公里越野成绩咋样?跑步不及格,外出就没资格……”

笔者查阅了条令中关于请假外出的规定,发现是这样表述的:请假1日以内(不远离驻地,不在外住宿)的,士兵由连首长批准,军官由直接首长批准。显然,王连长这样做于法无据。

对此,王权也有自己的苦衷。连队训练成绩一直没啥起色,建制连比武考核接连排名靠后,眼瞅着就要戴上后进单位的“帽子”了,王连长决定让总是拖连队训练成绩后腿的战士“长长记性”。他拿出一本连队自行制订的《加强管理具体实施细则》,指着第七条说:“为了提高训练成绩,我们规定‘每周进行一次考核,成绩不及格者取消外出资格’。白纸黑字,明明白白。”

“土规定”的确奏效——请假遭拒后,小吕训练起来十分卖力,每天加班加点搞训练。训练时间是上来了,可小吕的成绩依然不见起色,还因为训练过猛不慎扭伤了脚。某天,小吕因事想请假外出,结果再次遭遇连长的“秉公执法”……

面对笔者的采访,小吕也吐了一肚子的苦水:“谁不想当个训练标兵?我不是不想训练,可付出的汗水与得到的回报不成正比,脚还受了伤……谁不想做个遵章守纪的好兵?我第二次请假外出,是因为一个亲戚从老家农村赶来驻地看病,他人生地不熟需要照顾,可连长还是不准我的假……”

调查发现,类似的“土规定”层出不穷,特别是一些看起来“管用”、写入各单位规章制度的“土规定”,在一些基层部队仍然很有市场。

明知“土规定”不对,为何还如此“生生不息”?党委会上,这个问题引起了热烈讨论。“‘土规定’受青睐,折射出各级带兵人对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认识存在偏差,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该师政治部主任魏银建一针见血地指出,“加强依法治军,严格按新修订的《纲要》抓建基层,是管长远、管根本的治军之道,但同时也是‘慢功细活’,不容易在短期内出彩头见成效。而‘土规定’则不然,虽然简单粗暴,但往往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至于其短期效应下隐藏的更多负面效应,一些带兵人往往有意无意地予以忽略。”

某团政委李斯唯则认为,“‘土规定’生生不息,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各级带兵人在政绩观上的偏差。有的把制定所谓的规章制度当作别出心裁的‘新招’,以此展示‘成绩’,体现抓部队的‘力度’;有的作风漂浮,习惯于靠制定‘土规定’来代替扎扎实实抓落实。所有这些,都与我们当前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格格不入。”

找准病症“开药方”。他们在全师范围内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引导官兵特别是各级带兵人真正掌握《纲要》精神,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师机关制定修订好年度抓建基层的具体措施,同时帮助基层营连制定修订好按纲建连的具体计划;组织基层营连主官业务轮训,提高基层带兵人的管理水平;强化监督制约,开设网上信箱、举报电话等,制订“土规定”出台责任问责制,把“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并把是否按《纲要》和条令条例教育管理部队作为考察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条件之一。

再次见到王权,他正踌躇满志,准备带领官兵年底争创“先进连队”。谈起体会,他深有感触:“土规定”绝非抓训练、搞建设的“灵丹妙药”,相反,伤害的是连队长远建设和科学发展。《纲要》才是基层建设的“真经”,也是破解难题的“宝典”。

至于小吕的5公里越野成绩,也有了“下篇文章”。王权主动找到他道歉,并为他量身订制了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案”,请训练骨干手把手帮他提高训练成绩。现在的小吕,成了连队的训练尖子,他说,年底争取用军功章回报连长的信任和关爱。(田鸿儒 黄腾飞 仁青邓珠)

落实《纲要》不能“逾”其“矩”

■风 云

“土规定”之“土”,其一是它自有滋生的土壤,生生不息、杜而难绝。

对于“土规定”的炮制出台,人们总是习惯于强调客观原因:或曰《纲要》比较笼统,需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落实;或曰体现创造性,加大抓落实的力度。似乎,初衷都是良好的,不应被打板子。

这样的认识误区,造成人们往往把“土规定”的种种弊端当作方法问题,而非理念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比如,新修订的《纲要》全文不足10000字,其规范范围却包括连队、舰艇、飞行大队,以及相当于连队的队、站、室、所、库等。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落实《纲要》的时候不能机械照搬,而要注意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结合好。

但是,这个“结合好”不能理解成随心所欲,更不能“逾”《纲要》这个“矩”。结合的过程,是为了让《纲要》深入扎根,而不是旁枝斜逸;是为了把《纲要》进一步细化并使之更具操作性,而不是把那些不符合甚至违背《纲要》的土政策、土规定、土办法,以落实《纲要》的名义加以合法化。

《纲要》是军队基层建设的法规。知道了不用,或知之不深、知之不准随意用,都是落实《纲要》不到位的表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