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敢拼敢干敢说,大胆办事的村民小组长。”
“自家事情不搞,刚50出头,头发全白了。”
“他豪爽大方,热情好客,爱喝酒、爱干净、爱热闹、爱动脑筋,一天到晚闲不住,我们都叫他丙爹。”
众人口中的这位“丙爹”,便是长沙市金山桥街道桐林坳社区银孔围组的胡丙炎,拿着5元一天的工资,他乐享其中。在他的带领下,银孔围从远近闻名的脏乱差村组,一跃成为各地争相观摩和学习的最美村落,银孔围也被称为“鲜花盛开的村庄”。
胡丙炎近照。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长沙站
1.意外当选 他放弃高收入当起“四没官”
“他们都叫我胡疯子,的的确确我也是个疯子,如果没有这股疯子劲头,疯子精神,我想我没法带领村民们打造出如今的银孔围。”面对记者的采访,胡丙炎淡定而从容,轻描淡写的述说自己的故事。
年过半百的胡丙炎,依然像年轻人一样“爱追星”、“爱追梦”。他说:“我的梦想,是能将银孔围建成城乡结合部的五星级村组。”
胡丙炎是地道的银孔围人。退伍后,他只身在沿海地区闯荡,先后从事过普工、海鲜批发等工作。后来由于腰椎间盘突出极其严重,被迫回家进行疗养。为了补贴家庭生计,他在家乡办起了养猪场,喂了200多头猪,年收入最高时达到了20多万元。正当他准备扩大养殖规模时,2008年的一次村民小组长选举,彻底改变了胡丙炎的命运。没有参加竞选的他,竟获得了当届村民小组长最高票选。
胡丙炎(左一)和乡亲们探讨银孔围的生态建设。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长沙站
面对这突入其来的票选结果,军人出身的胡丙炎,在村民们的厚爱前,果断结束了养猪场,当起了这“没品、没级、没权、没工资”的“四没官”。很多人不解,认为他果真是“疯”了,可胡丙炎不这么看,他说:“人活着就要有信仰,就要有自己的理想,我的理想就是银孔围。”从此,这位“小小当家人”便管上了组里事务,大到红白喜事,小到鸡毛蒜皮,组民们都要他过问,有时候,晚上12点接到电话,即使已经睡下,他都会起身去解决。
“以前的银孔围,到处都是白色垃圾,生活垃圾和养殖垃圾,简直就是垃圾围村。”胡丙炎回忆道。多年前,胡丙炎刚回到银孔围生活,就立刻感觉到这里的农村生活环境十分恶劣,村民们把塑料袋随意丢弃,鸡鸭等养殖动物随意放养,生活垃圾更是随处可见,尤其是夏天来临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腐臭的味道,生活环境不容乐观。在他的心里,改造银孔围的愿望已然萌发。
2.见招拆招 他面对群众不解先从亲娘“开刀”
万事开头难。胡丙炎在着手乡村环境整治的路上并不一帆风顺。
县区调整后,地处乡村的银孔围划入了金山桥街道桐林坳社区,要按照城市标准来开展城市卫生评比。作为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村落,一方面,农活繁忙、项目建设任务重,村民们没有时间顾及环境卫生;另一方面,从村民转为市民,思想观念短时间内无法实现根本转变,以城市的环境卫生标准来要求农村,很多人都觉得这是“赶鸭子”上架,无法完成的任务。在2012年年末的环境卫生评比中,银孔围差点就被评为全市的十差村组,环境整治成了一个大难题。
特色垃圾分类小木屋成为银孔围的标配。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长沙站
为了号召村民参与进来,行动起来,胡丙炎曾挨家挨户的宣传。碰钉子是常有的事。“这么多年没有一点变化,就凭你一时头脑发热,能搞出什么新名堂?”面对村民的将信将疑、冷嘲热讽,胡丙炎并没有打退堂鼓。
在宣传劝说并没有取得太大成绩后,胡丙炎秉着“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的理念,决定身体力行,以自身的行动来改变村民的观念和想法。于是,他开始从扮靓自家庭院做起,每天都把里里外外打扫的一尘不染,还依着时节播撒花籽。而在自家院子的整理中,胡丙炎就发现,破坏环境卫生的一大“祸首”就是放养的鸡鸭。
“鸡一出笼就把门前屋后弄得鸡屎满地,我辛辛苦苦种的鲜花都被贪吃的鸡啄食了。”面对这一难题,胡丙炎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动员农户将鸡鸭由放养改为圈养。但计划并没有得到大伙儿的认同,在遭到村民的强烈反对后,他见招拆招,又想出一个妙计。“我娘是乡上远近闻名的‘老顽固’,先从我娘这‘开刀’准成。”不多久,在看到胡丙炎母亲的工作都被做通之后,大伙才渐渐开始配合起他的工作计划来。
而在卫生的衡量标准方面,胡丙炎就以当年部队里的内勤标准为“准绳”,并挨家挨户的“测量”。在检查张大姐家时,胡丙炎就发现鞋子摆放“不合格”,于是马上亲自示范,将拖鞋、皮鞋一双双分类整理、有序摆放。胡丙炎在这方面的固执,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张大姐的理解,“定这么高的标准,有必要吗?”所以,张大姐也就没放在心上。第二次的检查,胡丙炎还是二话不说,重新示范。前后来回七次,张大姐才意识到自己的尴尬。“胡丙炎一个大男人,弯腰教我摆鞋子,再不搞整洁,我实在对不住他啊!”
胡丙炎把自己庭院打理的整洁大方。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长沙站
银孔围的人口结构和大多数村镇一样,以老年人和小孩子居多。培养好孩子的生活习惯,既是惠及他们一生的好事,也有利于帮助胡丙炎去解决村民的生活习惯问题。基于此,胡丙炎和乡村学校达成共识,全力培养孩子们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并把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和对孩子们的年度评优结合在一起,不达标则不能获评“三好学生”。慢慢地,孩子们不仅养成了好习惯,还通过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家里人,让爱卫护卫逐步成为银孔围的文明时尚。
“农村人的事情,就应该用农村人的语言和行动来解决!”胡丙炎就是用一次次的言传身教去慢慢地感化村民的旧观念,率先从思想上带领村民走上乡村整洁卫生的道路。
3.说到做到 他被酒劲意气逼上修路的“梁山”
银孔围是个小村落,且以农业种植为主,经济并不发达,基础设施也有待完善。记得有一年春节,原先跟胡丙炎做生意的朋友开着宝马车前来银孔围拜年,由于道路不好走,那朋友就开玩笑说:“你那条路太差啦,把我的车刮坏了要赔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喝了点酒的胡丙炎听罢,当场就承诺第二年要修条宽敞的好路。
整洁宽敞的道路,鸟语花香的环境,银孔围告别“脏乱差”,成为了“白富美”。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长沙站
“我当时是被酒劲和意气逼上了修路的梁山。但讲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收不回了,必须要做到。”回想起修路这件事,胡丙炎感慨万分。翻修一条2.58公里的路,至少需要35万元的资金,而且需要专人负责。
当时,上级的修路款已安排到了其他的村组,不可能再争取到钱,而自己所在的村组犹如一盘散沙,突然之间要筹这么多钱,几乎是不可能。如何解开这个困局呢?还是自己带头出钱吧!打定主意后,胡丙炎在自家经济境况困窘的情况下,瞒着妻子带头捐了一万元,并不顾腰间盘严重突出的痛楚,主动到修路工地上去监工。他的热情与意气感染了全组村民,大家你一万我两万的,很快便凑了21万元,并纷纷主动到工地上去劳动,修路工程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第二年,说玩笑话的朋友再到银孔围,果真走上了一条扎实宽敞的路。
湖南省、长沙市两级领导到银孔围调研。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长沙站
4.一举多得 他改造环境衍生出产业发展“新路子”
2013年,湖南省举行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考评,望城区在参评的111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银孔围成为美丽望城的经典缩影。
“面对未来,银孔围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又该如何走好这条路?”在这个问题上,胡丙炎结合实际,提出了“五不”原则,即不推山、不填水、不拆屋、不砍树、不要钱。他萌发出一个设想:“银孔围竹林遍地,竹料绿色环保,何不利用竹子打造以‘竹’为主的景观呢?”深思熟虑后,胡丙炎找来组上的残疾篾匠张二毛,两人成天一块讨论竹艺设计方案,并开办了“丙炎竹艺”工厂。
这个工程,一举多得,既低成本高效能地利用了竹资源,为美丽建设充当了提款机,还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在胡丙炎的创意带领下,银孔围申请了三项专利的分类竹屋,美观的竹制晾衣架,挂着五星竹篮花的路灯杆,各式各样的主旨宣传牌……精美的竹工艺品成为了银孔围组一道靓丽的风景,甚至在旅游观光期间,有游客掏出自己的腰包,想将漂亮的垃圾分类竹屋带回家乡。如今,银孔围的手工编织的竹篮、竹椅已经畅销湖南全省。
文化下乡活动在银孔围开展。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长沙站
银孔围的竹,不仅美化了村镇,还让银孔围人摸索出一条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目前,银孔围的“锦上添花”分类竹屋、滑动式竹盖正在申请国家外观专利和实用专利。打造美丽乡村进程中,银孔围正凝聚起强有力的内生动力,让美丽在乡村持久绽放。
(本网综合《中国好人榜——胡丙炎》、《 “好组长”胡丙炎:用疯子精神打造出“最美乡村”》、《我们都叫他丙爹——访银孔围胡丙炎》等稿件,感谢中国文明网·长沙站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