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2日下午两点左右,包头市钢铁大街棉纺小区27栋底店二层的平台突然起火,大火点燃了外墙保温层,火苗从二楼一直烧到了四楼,整个楼房浓烟四起,当时楼里的居民以老年人为主,事发当时大多都在午休,情况非常危险。位于万达商圈的圈点生活站点工作人员李鹏、杜勒根、满意、郑海涛、韩小平等五位年轻人看到突发情况,放下手中要送的外卖,三次冲进火场,他们首先断了电,然后挨家挨户的敲门询问,疏散楼里的居民,勇救15户人家,还及时救出了四楼一位瘫痪的老人。他们奋不顾身的救援,避免了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救火五兄弟”。
1.意识到浓烟危险信号 五兄弟毫不犹豫入火海
圈点生活进驻万达商圈站点还不到2个月,站点里的几名工作人员大都是85后、90后的年轻人。小伙子们发现,棉纺小区里居住的多为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腿脚不好、自救能力弱,如果这把火真着大了,后果不堪设想。
2014年12月22日中午13时30分,圈点生活位于万达商圈的站点物流人员李鹏,刚刚从电视台送餐回来。行至站点所在地钢铁大街棉纺小区的南门,李鹏发现,沿街楼房的二层平台蹿出了火苗、冒起了烟,楼下围着10多名老邻居正在议论纷纷:“怎么就着火了?”“用不用报警呢?”这时,一名60多岁的老人拨打了119火警电话,可是李鹏听到该老人自言自语道,“电话怎么打不通?”这下可急坏了李鹏,他想:“老人们也许还没意识到火灾的严重性,如果火着大了,楼里的老人们可怎么逃?这是要闹出人命的……”
不容多想,李鹏立刻跑回着火楼房后面一栋的站点,放下正处于高峰期的生意,会同站点另外几名工作人员返回火场。小伙子们啥也没说,穿着没有任何防护的工作服一头扎进冒着浓烟的楼道。闯入火场,他们才发现,楼内的火情远比从楼下看到得更大、更严重。
火灾现场视频截图。资料图片
有过3年消防兵经历的满意冲在了救火队伍的最前面。他带领着员工冲上了二楼,关掉了二楼的电闸,猛砸二楼“东中西”三户人家的门。西户一对夫妻被叫了出来,他们还不知道楼房着了火,立刻被营救下楼。而中户跑出来一名30来岁的女性,靠着墙角哭起了鼻子,怎么劝也劝不走。询问之下,她才表示,火正是从她家阳台着起来的,60多岁的父亲还在屋里,老人舍不得阳台上的东西,不肯走。
这时候,小伙子们发现,中户冒出的烟太大,已经无法进门救火。于是,他们从西户家的窗台跳到了二楼平台的着火点,拿出4枚干粉灭火器进行扑救,可由于火势过大,4枚灭火器的威力已然于事无补。“先救人要紧!火等消防队来了再扑吧!”满意的一声令下,小伙子们立刻反应过来:火魔之下,先救人才是最重要的!
2.瘫痪老人遭围困 小伙儿奋不顾身再入火场
5名小伙子兵分两路,开始抓紧时间救人!员工杜勒根负责劝导二楼中户的老人下楼躲避,可老人任凭怎么劝就是不出家门。眼瞅着大火、浓烟即将吞噬掉老人的家,杜勒根忽然计上心来,将催促的语气转为宽慰地说,“老人家,你赶紧下去吧,只是阳台着了,一会消防队员来了就没事了,你留在这儿只会影响救火。”听到杜勒根的一番安慰,老人终于被说动了,在杜勒根和另一个小伙子的搀扶下,退到了楼下安全的地方。
就在满意、李鹏他们一层层、挨家挨户敲门的过程中,另一重可怕的威胁正在步步紧逼。这是一栋通管道煤气的楼房,如果不尽快将住户清退,明火一旦触发煤气,会有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从一楼到五楼,他们共叫出了三四户人家。可当住户们纷纷往楼下奔逃时,四楼中户的一名老大娘却死死守在门口。老太太着急地告诉杜勒根,“老伴在家里动不了,我下去了,老伴怎么办?”
救火现场。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包头站
此时,消防队员已经开始喷水救火,火势虽然小了,烟却越来越大。这时,韩小平着急地推开四楼中户的门就要揪人,但满是浓烟的屋里已经看不到人了。韩小平摸黑拉到老人的手,却怎么用力都拉不动老人。原来老人已经卧床多年,沉重的身体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搬不动。韩小平当机立断返身下楼找帮手,又拉来了三个人,一同把老人从床上搬到了楼下。老人终于得救了,可老人衣着单薄,坐在冰凉凉的地上,看着让人心疼。韩小平立刻叫员工从站点里取来一床褥子,把老人裹了个严严实实。韩小平转念又一想:“天气这么冷,不能把老人一直放在户外。”于是,他把老人请到了小区的站点里取暖,直到老人的儿子将老人接走。
楼里的邻居们都安全了,可大火还没有完全被扑灭。李鹏和消防队员突然发现,二楼的火灭了,可三楼阳台又着起了火。隔着一层玻璃,楼外的水柱怎么也钻不进楼里去。李鹏捡起地上的几块石头便向窗玻璃砸去,玻璃碎了,大火灭了,圈点生活的小伙子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回到工作岗位上,他们继续如常工作,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3.居民送旗表敬意 小伙救人是本分
事发第二天,《包头日报》、《包头晚报》纷纷报道了该火情以及他们火场救人的事迹,但圈点生活的“救火哥”们依然奔忙于工作,并没有觉得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
直到12月29日的中午,当被救者康天文的儿子拿着写有“奋不顾身、火海救人”的锦旗送到圈点生活万达商圈站点时,参加此次营救的小伙子们才意识到,他们一时的出手相助,得到了很多人的感谢和认可。当包头这场肉身与火灾、青春与老弱的生命营救,最后以“一个也不能少”的全身而退圆满收场时,一股正能量温暖了鹿城。
获救家庭赠送救火团队锦旗。 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包头站
采访李鹏视频截图。资料图片
“要是没有这几个小伙子,火那么大、烟那么重,我爸就危险了!”康天文的儿子说。事情过去一周后,突然接到老人儿子送来的锦旗,几名小伙子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满意说:“我们的工作人员全是年轻人,他们当时真的很给力,连送外卖都耽误了。收到锦旗对大家来说是一种鼓励,我们还是希望能向社会多传播正能量!”
90后的李鹏说,当时他压根就没多想。只是觉得小区里净是老人,我们这些年轻人应该奋不顾身地做些事;同为90后的杜勒根也表示,“当时救火是突然碰到的,邻里邻居应该相互关照,从没想过报答不报答的。”
(本网根据《“好青年”救火五兄弟 三次奋不顾身冲进火场 勇救15户人家》《“救火哥”上演生死救援荣登2月“中国好人榜”》等稿件整理,感谢中国文明网·包头站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包头“救火哥”五兄弟用实际行动弘扬了见义勇为精神,为现代年轻人上了生动的一课,成为每个人学习的榜样。救火五兄弟,关键时刻,临危不乱,心系他人,有勇有谋,为小伙子们点赞!